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去电信化”不会“雷声大雨点小”
IT时报 | 忻云 | 2013-04-27 12:57
本周,中国移动公布一季度财报,利润增长几乎停滞,显现出疲态。外界的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移动遭受到OTT业务的巨大冲击。
 
不能完全说中国移动目前的疲态是因为OTT冲击造成的,但是运营商遭遇OTT巨大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工信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日前表示,运营商必须要去电信化,剖析了运营商面临的人口红利触顶、流量剪刀差增大、决策机制漫长、服务的网络架构过“重”等顽疾。这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去电信化是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呢?且听业界人士的观点。
 
只做老本行意味着边缘化
 
“本来自己就是南瓜却偏要转基因变成黄瓜。社会分工不同却偏要强迫公鸡下蛋。”近日,一位行业专家在微博中对“去电信化”如此评价。
 
“运营商的存在价值只在于提供基础通信能力。至于信息服务,省省心吧!”一位某运营商员工则如此反馈。
 
尽管这样的声音比较零星,但却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去电信化”的抵触情绪,而反对的主要依据是认为运营商只要做好基础服务老本行就好。
 
“对于上述观点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飞机、火车再发达,公路总还是有的。运营商的基础网络通信服务能力总还是有的,回归这部分业务也算是外界意见中运营商的出路之一。结果会形成运营商的基础通信服务回归于基础公用事业,就如水电煤一样,而企业则打回普通企业的形象,不管盈利多少,至少没有那么辛苦。” 零点咨询IT电信总监曾韬向《IT时报》记者分析,“然而这也意味着运营商最终只成为管道,在未来形势下产业地位和价值必然越来越边缘化,并且盈利越来越低。”
 
通信专家陈志刚则认为,运营商当然要做好基础通信服务,但固步自封并没有必要:“如果运营商有能力、有条件去面对新的行业机会,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限制运营商只能做什么。”
 
曾韬认为,事实上韦乐平的“去电信化”观点十分高瞻远瞩,并且有全球化的视野,代表了大势所趋。他就近年来国内电信行业的转型之路分析称:“为什么2008年是由当时身在中国电信的韦乐平首次提出‘去电信化’?其实当时的形势是固定电话业务开始了没落的趋势,面临移动和联通在移动电话市场的优势,电信有紧迫的危机感,王晓初同样提出成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向包括行业应用、号码百事通等服务业拓展。而事实证明转型的确代表了未来趋势,现在中国电信可谓三大运营商中转型最成功的。”
 
5年后的今天,“去电信化”再次引发争议。但曾韬表示尤其是在当今形势下,他不认为这类转型创新思维会继续雷声大雨点小:“世界上其他国家就有转型成功的运营商,日韩的运营商向信息娱乐业的跨界效果非常好,在动漫、音乐、游戏、物联网等方面都发展良好,这在国内为什么就不行?况且当今形势已比较分明,运营商与OTT企业亦敌亦友的态势等已经真真实实地发生了,双方的竞争将进一步开放,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挑战必须轻装上阵
 
陈志刚表示,很多人对“去电信化”的本质有所误解,认为“去电信化”就是将运营商过去全部的模式包括立身之本全然抛弃,完全投入互联网企业的思维,这并非理性的解读。韦乐平表述得较为清楚,“去电信化”指的是固本清源,去除那部分阻碍运营商迈向更先进企业的不合理模式,运营商没有必要也绝不可能完全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至于“去电信化”思维从初次提出起就面临一定的阻力,因此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陈志刚认为主要是因为环境压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对运营商的触动不够:“5年前这一论点刚出现时,运营商的主要精力还是在行业内自身竞争上,市场还在增长,用户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来自OTT厂商等的外部压力还没有如此凸显。”与此同时,他认为运营商的体制文化、漫长的决策过程、大型国企背景等种种因素,造成类似创新思路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被接受的:“但从近年来运营商基地业务转型,独立公司化运营,引入外部资本等行为,可以看到观念上、机制上已在慢慢变化。”
 
然而,这种变化的速度和力度,似乎与外界压力的迅速增长不成正比。曾韬认为,现在运营商面临的形势已更为严峻了。正如韦乐平就“去电信化”的背景论述中所提到的,如今运营商人口红利已基本触顶,用户数趋向饱和,近年来不用做太多改革就能持续增长的态势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流量剪刀差”问题困扰着运营商,数据流量业务迅猛增长的同时,却未带来相应的收入,两者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长久如此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以投入巨大、架构复杂的网络结构和业务平台为代表的传统技术、经营模式,都制约运营商在面临灵活多变的OTT挑战中轻装上阵。
 
甚至可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
 
不过,由于中国运营商一方面面临市场竞争的严酷环境,一方面也受到体制的束缚,不少专家认为韦乐平提供的一些建议,从现行体制下或难以实现。业内人士毛启盈认为运营商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很多理念到了落实阶段,就面临体制是否能放开的现实。
 
此外,他认为运营商转型从很多小的细节就可以作为抓手,例如在业务宣传方面谨小慎微、过于严肃、不具备任何娱乐性就是运营商的产品得不到大众社会认同的痼疾之一:“比如最近的飞信公众平台,作为专业的媒体人,我们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太多信息,又如何把握公众心理?”
 
“其实‘去电信化’的思维,和业内很多人想得差不多,只是很多人都不敢直面。韦乐平如今作为从企业退出来的权威身份表达这一观点,是最合适的,我认为也未必不是运营商一些领导想说但不敢说的。”曾韬深知行业内也总是有抵触改革的观念,他认为,这部分人不应该对运营商面临的挑战选择采取回避、将脑袋埋在沙子里的方式。他同时表示,“去电信化”讨论中最有意义的是涉及到国企改革、技术进步的思路,很有代表性:“如若电信行业能有所改观,甚至可放诸其他行业借鉴。”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