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和朋友小聚,谈论较多的是如何在广电行业发展.说起来,笔者也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接触广电行业数字电视的一批老人。作为一个曾经的广电人,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约15年前中国广电行业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由模拟电视时代向数字电视时代转变。广电行业也被称之为又一个朝阳行业,甚至可与电信行业比肩。然而时至今日,广电的太阳尚未升起就已落下,让人唏嘘不已。
总体而言,广电行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从单向模拟到单向数字最后双向数字的转变。各种业务模式都是依赖于基础网络数字化改造的程度。
令人遗憾的是,广电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从一开始就不是用户需求驱动,而是技术和商业驱动的!
1. 模拟电视到标清数字电视,
有2个核心作用:
-增加CA加密计费功能:用户肯定不喜欢
-提高频率利用率:用户感受不直观。其实30个台跟100个台有多大区别?每个台放的节目都是大同小异。
因此这样的产品无法获得用户的支持。后来网络公司采用掐断模拟信号,免费赠送标清机顶盒的方式才勉强打开的这个市场。但免费机顶盒的策略也彻底让这个行业丧失了活力与创造力. 因为免费,所以成本就是唯一的考量因素。用户体验与功能创新在这个行业似乎不存在
2. 单向网络
限于基础设施,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用户都是单向网络。因此如何利用单向网络传输更多内容就成为了广电人绞尽脑汁孜孜以求的东西。什么单向数据广播,数据轮,对象论等各种怪异的实现方案都应运而生。作为曾经的开发人员,我表示非常敬佩这些做法的原创人员。但,太TM痛苦了。这根本与Internet的流畅体验不可同日而语。 10多年前还可以找到理由,说广大普通家庭没有宽带,无法上网。现在就连农村都普及宽带了。
单向数字电视网络应该回归本源了,放弃一切与电视节目无关的增值业务,把所有的带宽用在电视节目传送上。举例说,什么政府通知,家庭缴费之类的东西,开始就不应该发展。手机才是这类事情最适合的媒介。
另外广告插播什么的也别想了,广电网络公司,就一纯粹公共服务公司,跟自来水公司的性质没有任何区别。难不成自来水公司还想提供农夫山泉送货上门业务吗?
3. 双向网络
双向网络是广电的一颗救命稻草。基于双向网络,理论上可以做一切互联网业务,什么电视上网,互联网电视啥的。三网融合这几年也炒的很厉害,似乎广电要借三网融合之机咸鱼翻身,OTT盒子也做的风生水起。
可惜啊可惜,电视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变态的对手:互联网行业。广电网络公司的最大资源就是几十个电视直播频道,并没有太多原创内容。而互联网视频网站不断投入巨资建立了海量的,越来越多的电影,电视和综艺节目以及原创内容。此消彼长,内容资源的天平只会越来越倾向于互联网巨头。而且分散的广电网络公司也没有能力去打造视频点播平台,因此即使建设了OTT平台,也只是给互联网视频网站作嫁衣裳,做个网络通道而已。 但是,在绝大多数用户已经有电信宽带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做Cable的双向改造呢?为什么不能直接把电视会机顶盒连接到宽带上? 这样岂不是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其实一切都是广电行业为了部门利益而人为设置障碍,绑架用户。
归根到底,双线改造又是技术驱动,行业利益驱动而非用户需求驱动。
4. 用户习惯改变
因为手机,pad类的发展,同时也因为广电行业的僵化,电视开机率越来越低。我身边的年轻人几乎都已经不看电视了,只有足球直播除外。很多老人也逐渐习惯了通过电脑或Pad看电视连续剧,电视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用户习惯的改变是最大的趋势,也是最难以改变的。但从这一点看,广电行业就已经是夕阳工业了,因为用户量在萎缩。
未来设想:
鉴于中国伟大光明的中宣部-广电总局体制无法改变,因此广电行业会在政府的保护下一直存在下去。但其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电视直播业务。默默的,为大家直播个新闻联播和足球赛,就是最大的功绩了。
各地网络公司均保留网络维护人员即可,业务模式没有必要再发展了。更没有必要利用种种行业内规定去限制类似于小米盒子的技术。
而用户对视频业务的需求则由互联网行业来提供。视频网站+多屏共享+互联网电视+手机+Pad, 构成一个立体的家庭娱乐网络。这样的数字家庭,才是充分开放,拥有活力,技术进步,符合用户需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