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部原副部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委员 何栋材
自从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各省组织制定了试点地区的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包括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制定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方案;电信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IPTV传输、手机电视分发、除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以外的公共互联网音视频节目服务等广电业务的实施方案;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负责制定在当地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的实施方案………
记者:何老,您好!自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以来,已经两年多过去了,情况如何,您有着什么回眸和归纳?;
广电部原副部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委员 何栋材(以下简称“何栋材”):首先,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为12个试点之后,广电系统深感压力巨大,这两年也力求在三网融合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加快建立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省)、加快建立IPTV播控平台,加快发展3D电视等新业务,加快数字电视整转,有些地区加快网络双向改造,开发新业务,如深圳、杭州、广东等。但广电系统至今尚未找到一条通往成功应对“三网融合”之路。
其次,自1999年,全国广电光纤专用干线电路建成以后,中国有线电视连遭厄运。
2001年,各级有线电视台被撤销,而有线电视是根据李鹏总理签发的命令而开设的;有线电视的建设者建成全国广电专用干线网不仅没功、反而有过; 2003年,中央领导在陕西召开全国广电网络现场会,中央领导讲话鼓舞人心,给了许多鼓励并指明有线电视的发展方向和应该开展的业务,但是广电系统却丧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三,据1996年统计,当时中国的有线电视用户约为6000万户,而电信部门的电话用户为8000万户,广电与邮电相当。经过16年的变化,有线电视用户增为2亿,而电信用户10亿;广电的年收入也从60亿元比300亿元变化为500亿元比1万亿元,总收入仅为电信的1/20。
第四,自2003年,广电系统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迅速,据说有300个城市建立了转播站,但至今收看的用户不多、效益不好;相反,国家发改委大力倡导的地面数字电视却迟迟不发展,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落后于香港。
第五,电信企业从上海广电获取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发权后,在全国迅速发展IPTV用户,至今超过2000万户,增速很快;根据“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电信部门大力发展光纤通信,实施“百兆入户,千兆到楼”(FTTH),用户的带宽、接入速度不断提高;电信采取互联网、IPTV和电话捆绑低价销售的策略,不仅IPTV用户发展加快,而且互联网接入户数大幅提高,2012年全国有5.4亿。而通过有线电视上网的用户不到电信的1/100。
另外,2010年,广电总局在中宣部、各省政府的支持下,决心在2011年,完成全国省级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并建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总公司。迄今为止,约有三分之一的省网完成整合,多数省半分半合或分而不合。尽管去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总公司,但只下拨40亿元启动资金,公司为正司局级,何时挂牌开业未有定期。
记者:综上所述,那您认为广电人应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并有所作为呢?
何栋材: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扎实工作。
(一) 内容是“三网融合”成败的关键。
把现代先进技术与广播电视艺术融为一体,按照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传播相得益彰、电视固定屏幕与移动终端互为补充、卫星广播与网络点播相结合、有线与无线覆盖相交叉、平面与立体广播电视节目相辉映的方针,办好能适应不同阶层观众、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人群所需要的广播电视节目,真正做到艺术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既弘扬主旋律又坚持多样化,落实网络运营中节目为王的基本宗旨。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按照国务院指示,在三网融合工作中,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制定的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好。
(二)网络是“三网融合”的根基。
广电网绝大部分是单向的,必须尽快把它改造为双向。选用什么样的双向技术模型,关系今后的发展与应对电信的挑战。我曾主持建设广东云浮全光网,它是广电行业第一个全光网络,现简单介绍其酝让过程。当前,广电网的双向接入网应该采取哪种网络形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业内人士倍感困惑,严重影响着双向接入网的改造,严重影响着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
(三)信号IP化是“三网融合”市场化的必然
广电网络的软肋是数据广播(互联网用户),广电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快互联网用户的发展,把广电节目与互联网接入捆绑上市。而制约广电互联网用户发展的瓶颈是国际出口,在广电没有取得互联网国际出口权以前,采用缓存技术是成功进入市场、大幅提高广电网收入的必然。
(四)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思路与策略
自从成立广电集团以来,广电系统的改革设计反反复复,各自为政,无所适从。因此,符合实际为全国广电系统拥护的顶层设计必须根据党的18大精神,发动群众,上下结合,重新设计,明确全国广电发展思路,发展策略,加强全系统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扬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的精神,为振兴广电事业而竭尽全力。
记者:刚才您重点提到“广电网必须尽快把它改造为双向”。那么双向网络应采取何种形式,这方面您有着什么思考,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何栋材:广电网双向接入网络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光纤到楼FTTB,双向HFC入户(以下简称HFC);光纤到楼FTTB,EOC入户(以下简称EOC);光纤到楼FTTB,同轴电缆+网线双线入户(以下简称LAN);光纤入户FTTH(以下简称PON)。
应该说,这四种双向接入网络形式,中低入户互动速率时都是可用的。我们在选择接入网络形式时,必须着重考虑:符合接入网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符合高速率需求,升级扩容的性价比高、整体造价低;同时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管理、维护容易。
1、光纤入户是接入网的发展方向
同轴电缆、双绞线、网线三种铜线,做传统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时没有问题;但是,“三网融合”对高速数据、高清电视和三D高清立体电视的需求不断增长,三种铜线的能力日益捉襟见肘。一根光纤必然要取代三根铜线,光纤到户FTTH,是各种有线通信方式最后一公里殊途同归的最终解决方案。
2006~2010年美国宽带接入网的变化:广电网的HFC稳定在60%,并开始FTTH;电信网的xDSL40~30%,FTTH0~10%。美国电信网选择GPON接入;而美国广电网选择了EPON。Cable Lab计划明年(2013)推出DOCSIS3.1,,在2012年的ICTC大会上,美国Cable Lab 有三个发言,推销其DOCSIS3.1,难道HFC是双向网改的唯一道路?。欧洲的电信网正在加紧部署FTTH,以带宽优势与广电网争夺用户。截止到2010年底,欧洲电信网已经有390万FTTH用户,俄罗斯已有420万FTTH订户。立陶宛以22.6%的家庭渗透率领先,随后是瑞典(13.6%)和挪威(13.6%)。
日本、韩国,从2004年起,也开始了光纤入户的进程。笔者在1994年访问日本时,松下公司在京都就建立了300户的全光实验网,每户造价高达3000美元。
中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纲要关于接入网的要求是“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对于全国广电网而言,必须加快 “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全面提高接入带宽。”。
2、光纤入户速率最高、代价最低
最近,有幸和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一起,以一个分前端覆盖4万户的规模,按入户带宽≥60Mbps,比较各种接入网互动有源设备的造价,结果如下:
LAN最高入户带宽24Mbps,不符合要求,未予比较;
HFC的CMTS+CM总价≥3亿元;
EOC的OLT+ONU+EOC前端+EOC终端总价≥4千万元;
PON的OLT+ONT总价≈2千万元。
如果入户带宽改为100Mbps,PON造价不变,HFC和EOC总价还要增加67%。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可见,高带宽、低造价,只能选择光纤入户。
3、广电网几种双向接入网络形式的可靠性比较
保证可靠性,有一系列的要求,其中,依赖网络结构的有两条:
信号流程环节越少越好;
室外有源设备越少越好。
PON是最集约化的数字基带通信网络;没有室外有源设备。可靠性最高。
HFC增加了射频调制和解调环节;室外有光节点,但是,室外没有信号处理设备。可靠性第二。
LAN是数字基带通信网络;但是,室外有光节点,室外有ONU、交换机,同时室外网线易受雷击,多雷电地区设备容易受损坏。可靠性第三。
EOC增加了射频调制解调环节;室外有光节点,室外有ONU、EOC前端。当入户带宽≥60Mbps时,每4户就需要1个EOC前端,例如400万户的大城市,中心城区分布着100万个EOC前端,用电、管理、维护难度极高、故障率难以满足要求,可靠性最差。根据以上分析,广电双向接入网络的最佳选择应该是:
新建筑、老网重建,应选择光纤入户,符合高速率、低造价、高可靠的要求;
已建好的双向HFC,当低中速率尚可应付时,仍然不失为优秀的网络;但是,要求高速率时,必须改为光纤入户,否则,造价太高,可靠性也不如PON。
4、广电网如何光纤入户
标准的PON有三个工作波长:
1550nm,下行调制的广播电视信号;
1490nm,下行交互的数字基带信号;
1310nm,上行交互的数字基带信号。
实际工程,可参照下表,因地制宜地实施。
FTTH各种入户方式比较(ONT全带电话口,最好带WLAN)
记者:结合广电网络运营商的特点,“缓存技术”进入市场的必要性和前景又怎样呢?
何栋材:首先,我认为当前广电运营商有以下五大特点:A、广电运营商分布较广,但行业比较混乱,又没有集团进行统一管理,各自为政;B、广电的出口链路资源紧缺,出口带宽极其受限,购买链路资源成本非常高昂;C、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当前互联网用户的需求;D、当前互联网应用及互联网用户高速发展,强势运营商带来的竞争尤为激烈;E、全业务竞争的时代,广电业务单一,无法给用户提供更多业务及套餐模式。
在互联网应用刚刚开始阶段,广电还可以通过流控方式缓解出口流量,但近年随着Web2.0的发展,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应用种类等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要解决广电当前的问题,缓存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很重要也很有效的一个手段。
其次,缓存建设的必要性是十分充分的。对于解决广电出口流量、用户体验以及内容本地化的问题通常采用三种方式:流量控制、IDC建设、缓存建设,通过实际应用发现缓存建设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解决方案,缓存建设方式采用“疏堵结合、变害为利、为我所用”的设计宗旨,原理为基于用户请求来被动缓存网内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再将用户访问行为重定向到本地缓存服务器上。在收敛用户行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内容本网化,从而实现缓存出口流量、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效果最为明显,也更为精确。
综上所述,缓存系统建设能够缓解出口带宽压力,也能够实现内容本地化,提高用户体验,而且,每一种应用均在统一平台上实现统一的管理,以低成本的方式有效解决广电所面临的问题。目前,缓存成为除去电信运营商之外所有运营商认可的一种互联网流量优化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广电行业,获得普遍的应用。
自2006年10月杭州华数成功应用缓存系统(PPCache)开始,缓存应用在中国的广电迅速展开,截止2012年底,中国的省级广电已建设缓存系统的有北京、天津、河南、吉林、辽宁、江苏、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湖南、重庆、陕西、山东、新疆均已建设缓存系统,有效的缓解出口的流量,同时大幅提升用户的体验,以杭州华数为例,缓存系统服务的流量已经达到20Gbps以上,用户体验提升从几倍到几十倍。
同时,我对缓存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前景也十分看好。
1市场推广的前景。
1)原有缓存系统的扩容市场:随着互联网应用及用户的发展,很多已建设缓存系统的广电运营商面临着扩容问题;
2)需要新建缓存系统的市场:当前缓存虽然已经在广电运营商获得广泛的应用,但中国的西北、西南及珠三角的发达城市都未建设缓存系统;
3)、新应用带来的市场空间:目前广电正在走持续创新的道路,旨在开展跨媒体网络、跨屏幕、跨平台综合业务,意欲向移动智能终端扩展,在用户逐渐熟悉和接受时移、回看、点播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高清、3D等广电优势明显的业务与互联网业务捆绑,采用迂回方式解决宽带业务的政策、成本和出口问题,包括OTT、无线覆盖、智能终端等领域,华数的云宽带、歌华有线的飞视、南京广电的云媒体等成功应用案例,都在引领广电向新应用的方向开展,而这些应用大多以缓存技术为基础。
2 缓存技术的发展前景。
缓存技术的下一代将是智能缓存技术,实现缓存系统的可调度性、可经营性。
可调度性是指:由于大部分广电已经建设缓存系统,因此缓存系统在省内的分级分域部署和调度、省间的调度技术,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缓存系统。缓存系统通过两级架构、分域部署、优化两级管理,中心集中缓存为主导,以适应子域(各省、地市等特定用户组)用户访问习惯的边缘区域缓存为辅助,更好的发挥缓存系统对网络品质的改善和提升用户体验的作用,帮助广电将缓存技术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可经营性主要是指利用缓存系统实现内容的可视、管理,进一步实现增值,能够利用缓存技术,高指标的流量本地化的基础上,在云端实现海量内容的智能缓存、内容聚合、视频DNA、云转码和用户云盘等,实现互联网本地加速、内容关联推荐、可视化操作,为各类云终端、移动互联网终端提供高速上网、高品质视频享受、海量云存储等互联网全新体验。增强广电运营商的运营能力,提供丰富的套餐组合,从而整体上提升广电运营商的综合业务竞争实力的智能缓存技术。
记者:新的一年到来,对于广电网络未来发展您有着什么寄语?
何栋材:当前,广电网络面临三大任务:网改(双向)、整合、上新业务,这三项是决定广电网络命运的关键,需要有极大勇气与决心,尤其是资金与竞争的风险。但是,广电有政治、艺术、文化、宣传、技术上的优势,只要在思想、行动、计划上全国统一,经过十年奋斗,作为中国信息化主力军的广电网络必将屹立在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