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读脸"时代隐私变透明?监管真空隐私保护陷困境
北京日报 | 2013-02-07 09:17
人脸识别是把双刃剑。好的地方是它非常方便,我们可以靠自己这张脸登录电脑系统、Facebook账号等,这样不仅省了输密码,还防止别人窥探隐私。但是它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安全,很多摄像头就偷偷装了人脸识别功能。据国外网站报道,来自日本的两位教授Isao Echizen和Seiichi Gohshi就是看到了它不好的一面,于是发明了一副眼镜来阻止,他们花了几个月时间制作出了一副能够通过发出近红外光来阻止面部识别的眼镜。虽然最终效果不错,但两位教授还不太满意。因为这副眼镜必须自备电池来发出红外光,这样不仅外观丑,而且佩戴不方便,他们更希望直接通过光学原理阻止面部识别。目前他们已找到一种透光材质,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阻断人脸识别系统的光路。
 

想想这个场景:你将自己的照片上传到微博或者社交网站,给朋友们分享。但是一位陌生人将你的照片下载之后,用网站提供的“人脸识别”功能进行搜索,顷刻间你的姓名、年龄甚至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都被别人掌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2012年,在全世界拥有5亿用户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推出自动识别照片人物的应用,引发了对个人隐私泄露的担忧。“人脸识别”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商业前景、市场价值不断攀升的同时,围绕着其对“暴露隐私”的威胁,争论却从未停止。
 
“读脸”搜索
 
很酷还是很恐怖?
 
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论,始自脸谱去年推出的一项能够通过识别面部而查找到名字的功能。该公司宣布,在“给朋友照片标记”这项功能上,系统将会自动扫描那些已经上传到网站中的所有图像,并自动分析出该用户的名字。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能够帮助用户更好整理照片的辅助功能,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时间对合影上的人物一一标注。有了这个功能,电脑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强大的数据库,自动帮你分析出照片上的人是谁,轻松省事、何乐不为?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脸谱是一个用户众多的社交网站,一张照片能够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范围之广,往往超过人们预期。而且,并不是照片上的每一个人都愿意将自己的信息公之于众。
 
照片被识别,被透露的仅仅是名字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根据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技与公共政策教授阿历山德罗和他的团队做过的一项实验,利用脸谱网站这一功能找到个人数据,只要大约一般搜寻时间的27%,即可正确猜出用户类似身份证号的“社会安全号码”前5位。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隐私与身份保护分部副主管曼妮莎如此评价这一功能,“你可能感觉这很酷,也可能有人感觉这很恐怖”。
 
这并不是“人脸识别”技术第一次遭到质疑。
 
此前,互联网巨头谷歌曾研发出一个能够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当你用这部手机为路人拍照后,这个软件将帮你寻找出这个路人的资料。可以预见,这项技术一旦推出,街边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善意的或是恶意的,都可以举起相机拍摄一张你的照片后,就可以在网上轻松“人肉”你的任何隐私。通过搜索出来的照片,进而查到你的名字、查到你的亲朋好友、查到你的微博、查到你的工作,甚至查到你的家人和住宅地址……
 
但是这个软件很快被谷歌公司雪藏,并未发布。“这是谷歌第一次研发出软件但不发布的案例。”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软件涉及到公众的隐私问题。
 
监管真空
 
隐私保护陷入困境
 
令人感到“很恐怖”的,不止是人脸识别技术给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威胁。
 
“人脸识别技术确实有可能对公众个人隐私造成伤害,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缺乏监管。”在中关村一家IT公司任技术总监的吴坪表示,虽然人脸识别的技术能力和商业价值与日俱增,但针对这一技术的法律法规甚至管理办法,至今依然没有出台。“可以说,在商业化、市场化管理方面处于真空状态。”
 
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关键是看它的使用范围。“咱们拿汽车来做例子,一辆车你可以开着它上下班,也可以用它来拉黑活。前者是正常使用,后者就是违规行为。”吴坪表示,如果用人脸识别技术比作这辆车,那么这个技术在什么范围下使用是正常的、合规的?用在哪些方面是违规、甚至违法的?“目前仍然没有界定。”
 
即使在美国,相关立法与监管也陷于困境。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此前专门召开人脸识别政策研讨会,但会议讨论的结果认为,当下最好的保护隐私的方案还是行业自律。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可以保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你的脸不被检测或识别。“美国隐私法准备好为人脸识别服务了吗?我看还完全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吧。”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丹尼尔坦言。
 
商业试水
 
公共安全领域尝鲜
 
即便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是否牵涉个人隐私的争论,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市场从不等人。那么,究竟在“人脸识别”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注意避开的“红线”是什么?在将研发成果转化成为商品的时候,如何做到合规合法?
 
“从目前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市场化的情况来看,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汉王科技市场部副总经理邢鹏认为,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保障用户的“知情权”。
 
比如人脸识别考勤机,这种考勤机就必须是“事先录制”的类型。也就是说,每一个员工事先都需要在考勤机前录制自己的人脸模板,对此事完全知情;考勤机的使用范围也仅仅限于在这个公司内使用,依据事先录制的模板,与参与考勤的员工做比对,从而实现考勤。“这样,就避免了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扫脸’,造成隐私泄露的可能。”
 
“保障知情权”的说法,也在别处得到了印证。谷歌的一位产品顾问就表示,人脸识别更适用于范围比较小的特定范围的社交,比如参加某个展会,用户提前把人脸和信息登录进去,这样在展会上碰到一个陌生人就可以通过手机对准他进行识别,这个人的信息就实时展现出来,减少沟通成本。而在社交网站上,相片标示对象若非社交圈内的人,还需要取得被标示者的同意是否愿意被标示才能公开。
 
不过,邢鹏透露,目前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已为国家立项,是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公安部重点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因此,相当一部分的人脸识别系统应用范围集中在公共安全方面,包括用于公安、边防口岸、机场、安防等,对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技术展望
 
社交网站
 
实际上很多社交网站已经推出了人脸识别的基础功能。只是用户自己为相册里的人物加上姓名,然后系统自动为同一相册内所有相同的人脸加上姓名。但很快社交网站会进一步强化这个功能,比如Facebook已经决定更进一步,自动为用户识别相册里的好友。
 
如果用户不希望自己被自动识别出来,可以在隐私设置里关掉此功能。但此功能默认开启,用户需要手动关闭,很多人根本不怎么看隐私设置。
 
微博网站
 
微博用户最喜欢就是,即时用手机拍摄自己或是和朋友聚会时候的照片,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这些微博中往往都夹带了许多真实人物的名字。不排除未来微博网站会推出类似社交网站的相册功能,就是当你发照片的时候,自动匹配你好友的名字或微博地址的功能。
 
但如果再推出一个通过你手机上的照片搜索对方的微博地址的功能,这项功能想必也会更加受用户欢迎。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