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复活”了?昨日,小米公司与未来电视召开战略合作发布会宣布,双方将在未来三年内在互联网电视领域进行全面合作。时隔两个月,沉寂过冬的小米盒子终于要开始活动了,只不过这一次,“瘦身”后的小米盒子面临的或许是一条更难走的路。
互联网“染指”广电遭叫停
去年11月14日,小米公司正式发布其进军互联网电视的首个跨界产品小米盒子。
399元的价格,与安卓、苹果手机以及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多个互联网视频平台内容的轻松链接,让不少“米粉”大呼过瘾,甚至被认为能够推动互联网电视迅速普及。
然而仅8天过后的11月22日深夜,小米盒子的官方微博悄悄发出一条“隐退”消息:小米盒子因系统维护,从11月23日起暂停所有视频内容服务。此后便销声匿迹。
业界人士分析,小米盒子的短命实因违反了广电部门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颁发的《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俗称181号文),机顶盒产品只能与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内容网站合作。
而彼时的小米盒子,除了与具备牌照的杭州华数合作之外,PPTV、风行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互联网视频内容其实都绕开了杭州华数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直接到达用户跟前,用户可以直接拿着遥控器、通过电视机访问互联网内容。
这显然与广电总局的181号文所规定的完全不符。
两个月后,小米盒子宣布与CNTV携手,采用曲线救国的复活方略,即通过CNTV旗下未来电视公司的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内容、客户端管理和用户计费等,小米则仅通过该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CNTV本身具有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正规牌照”,成了这次小米复活的关键依托。
“投石问路”阻力大
虽然终于卷土重来,但是仔细想想这次的复出细节,期待小米盒子能够“满血复活”的用户或许要失望了。
“待行业主管部门证实批复后,小米盒子将在试点地区上海、杭州和长沙上市销售。”在发布会上,双方宣布的这句话至少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小米盒子仍暂未获得广电部门批复,二是即使获得了批复,盒子只能在试点的三个城市销售使用,连小米公司所在的北京市都并未列入其中。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小米盒子业务重启,仍然是小范围的试水动作。
有过一次被叫停经历的小米,对于这次小米盒子的“复活”发布显得有些低调。整场发布会从开始到合作双方讲话,再到双方签约合影、发布会结束,总共不过20分钟左右。一向对自家产品富含激情的小米创始人雷军全程也显得比往常低调谨慎,签约完毕后直接结束了发布会行程,没有像以往的发布会一样留出媒体提问时间。
一位业界人士在微博上道出了小米官方从激动万分变得平静低调的关键:“没有内容之源的小米盒子,不再是可以‘免费看网络电影电视剧’的美妙盒子,只是一个单机‘手机/电视配件’。”
虎嗅网分析师吴澍认为,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机顶盒相比,小米盒子此前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内在集成了PPTV、风行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多平台的视频。但遗憾的是,对于互联网内容的接入,此次发布会中只字未提。
“互联网电视将电视节目从广电网络转移到宽带互联网来承载和运营,会打破原有格局和游戏规则,破坏市场原有优势公司的商业模式。可以想见,来自广电管理系统及优势公司的阻力会有多大。”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小米此次的低调谨慎,全因其通过互联网向广电领域“投石问路”的过程中阻力太大。
“盒子”们的忧伤
除了小米盒子,所有类似的互联网电视“盒子”们都面临类似的问题,除了互联网进军广电界的政策阻力,还有定位和应用门槛等来自市场的挑战。
“为了体验‘盒子’,我家里买了Apple TV 二代、三代,还有其他七七八八各种品牌的安卓盒子,总体使用的感觉就是一句话——没有非用不可的理由。”飞象网CEO、IT专家项立刚说,以前段时间热映的《甄嬛传》为例,当电视台首播时他会选择在电视上观看,而当想要回放或者选集观看,他会跟大多数人一样,通过电脑在网络上下载或者在线观看。“大多数盒子的配置只有1.2G的CPU,比许多智能手机都要低,使用起来并不流畅。”
除了体验上尚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多名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较高的“易用性”门槛,也使得盒子更多的是个“发烧”类产品,而不容易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要用盒子,至少你得会连接wifi、会设置密码,如果要使用它将手机和电视相链接,操作步骤就更多了。而这些,都会使盒子只能限于技术人士或是发烧友中流行,而很难在大众家庭中普及。”项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