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2012年底挂牌之约流产,始终推动国网成立的原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出任虚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广电国网公司的成立不仅一波三折,而且再次变得扑朔迷离,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业内人士对“三网融合”事实性流产的担忧。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昨日(6日)上午召开的“换届改选大会”(第六届理事会议)上宣布,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将出任新一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这意味着张海涛以后将不再可能主政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或“中国广电”)。此前,张海涛一直是国网的推动者,根据此前的种种安排,业界普遍预计,国网公司挂牌成立后将由他出任董事长。
去年10月29日,张海涛因年龄原因已离任广电总局副局长。据悉,在两年多以前开始着手制定的国网公司组建最初方案中,张海涛就已经是国网公司的领导者。同时,广电系统近十年间网络改造、网络整合等产业化的过程都在他的分管范围之内,他是最熟悉实际情况的领导,在各省网公司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针对张海涛的离任,电信业研究人员付亮认为,广电国网公司在等待广电总局的大部制重组,中国移动研究员陈志刚更是预言此次人事变动是“三网融合事实性流产”标志之一。
广电国网的成立,是三网融合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挂牌成立之后将逐步对各地方广电资产进行整合,成为全国范围内有线电视网络和三网融合的运营主体,最终具备宽带网络运营等业务资质。它被外界称作继移动、电信、联通后的“第四运营商”。
不过,国网公司挂牌日期一直未确定。2012年11月,一份国务院已批准并下发的关于同意组建广电国网的文件,在业内激起波澜,当时便有各种消息传来,广电国网即将将正式挂牌。广电国网公司由财政部出资,广电总局牵头组建并代管,注册资本金45亿元。
当时,钛媒体即曾评论,如此挂牌,颇有些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只为赴两年多前那个2012之约。2010年1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其中就包括,在2012年底之前组建完成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但这两年,其实三网融合迟迟进展不大,几乎可以说各自都已分道扬镳,自说自话。
但目前,显然这个2012年之约已流产。而就在张海涛任命消息传来之时,业内又起新的猜测,广电国网公司的成立,恐怕要推迟到今年3月份即两会之后了。
国网的成立一波多折,辗转反复。在三网融合专家吴纯勇看来,即使国网挂牌成立,先挂牌后整合的国网也不能很好地开展电信业务。
吴纯勇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曾表示,国网成立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现在看来,真正将所有的省网整合进国家有线网络公司估计还需要5年,新成立的国网并不能很好地开展电信业务。”他说,“只是说,国网的成立让广电系统不再分散,有了一个统筹规划的主体。”
直面已成熟运作多年的三大运营商,国网公司并不具备优势,无论是资金基础,融资能力,还是业务能力,包括公司内部管理的运作效率。直至去年10月底广电总局与工信部互发双向进入牌照。
随着2012年结束,三网融合将告别试点阶段转而进入推广阶段。在吴纯勇看来,广电运营商在2013年将面临多重压力,而作为运营主体的国网也不会轻松。
“在内部,行业自身的技术及网络仍未全部统一;广电运营商自身全国一盘棋运营格局还没有完成。而竞争对手电信运营商宽带提速计划正在开展,IPTV业务已成规模。”
正如钛媒体此前文章《内忧外患,广电国网要怎么玩?》分析的,挂牌不挂牌已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计划要先业务整合,再资产和人员整合,先挂牌再融资的广电国网,如何在内忧外患中,真正实现人员和资产的整合。
中国广电网络分散,各省都有省、地市、县三级,股东成分复杂,不仅有国有股份,也有很多外来资本。各省发展情况不一,还有十余家上市公司如何估值、整合,都是问题。
由于牵涉到复杂的利益重新分配,国网公司成立后,张海涛这样背景的政府人士未必是真正合适的领军人,对国网来说,目前更需要的是懂资本运作的高手。如何整合、盘活复杂的资产,及进一步融资,已是耽误之急。不妨参考当年网通重组上市,张春江与田溯宁的组合。
虽然网通重组上市充满争议,数百亿资本窟窿至今是迷,备受指摘,张春江也已身陷囹圄。在此不做道德评价,但若没一个懂资本运作的人,还真难以达成此次重组。从人员安排上来看,田溯宁是外聘的,既懂资本运作又懂电信业的行家,而张春江则是偏业务型而非纯政治家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