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Canonical宣布在2014年推出Ubuntu移动系统,这可能是移动市场最值得期待的事情。
近年来,移动操作系统经过了一轮轮洗牌,除了iOS 与Android外,诺基亚塞班基本出局,MeeGo、三星Baba昙花一现,WP初露锋芒但出师不利,而BlackBerry 10、Jolla 和 Firefox OS均前途未卜。
而Ubuntu独特之处在于,迄今为止仍未有一家企业打算在单一软件程序中,同时支持自己的移动和桌面两个系统,即使通过WinNT内核来构建生态系统的微软,也煞有苦心地将移动与桌面严格区分开来。
此外,与同WP8一样,Ubuntu是基于成熟的桌面操作系统,而非凭空创造出来因此人们似乎就有理由相信,Ubuntu将有可能成为当下移动操作系统“两个半”主流之外,最有力的搅局者。但Ubuntu要在众多新来者中脱颖而出,仍需要讲究策略。
急需做的
尽管一些分析师强调Ubuntu在Android与iOS的市场份额面前,不足以形成威胁。但实际上,与Ubuntu理念相近,同样致力于构建多屏合一生态系统的微软,才是其主要竞争对手。而Android并不是Ubuntu的敌人。
因为与Android“本是同根生”,所以Ubuntu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承继了Android系统对各种设备的良好支持。基于同样Linux核心的系统,在移植容易度方面给予了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或者可以这样理解,Ubuntu就是摆脱了虚拟机的Android,并提供了原生的编程语言支持,让系统的效率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更长的电池寿命,并在同等性能的设备中,Ubuntu可以获得比Android更流畅的体验。这在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滑的背景中尤为重要,因为不仅消费者青睐低价终端,而且运营商大举扩张也需要价格低更低,甚至免费的设备去开路。
不过,ubuntu带来的高性价比并不足以吸引厂家。当下,包括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的Android终端,从开发到量产最快仅需要3个星期。如果厂家从Android移植到ubuntu之上需要大量的工作,那么ubuntu就不可能大规模普及开来。因此,目前ubuntu最急需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完善的应用体系,并要获得尽量多的芯片与方案厂家的支持。
颇受挫折但下了很大决心的英特尔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X86已是Linux服务器市场的主力。另一方面,英特尔对不同系统的态度是相对开放的,它自己曾尝试与诺基亚开发基于Linux的MeeGo移动系统,现在也没有排斥Android或者WP。
但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不是Ubuntu的最佳合作伙伴。因为英特尔还没能提供完善的“交钥匙”方案给下游客户。
其实,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移动市场,Ubuntu最需要联合应该是MTK、展讯、全志这类芯片厂家及它们的方案商。他们不仅在中低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甚至在一些国产的高端设备中已开始使用。
通过芯片与方案商,Ubuntu能够轻易获得一些不希望把自己吊死在Android一棵树上的深圳手机厂家青睐。它们希望给用户不同的体验,但却被微软的高傲与高贵挡在门外,Ubuntu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华为、中兴也一直在尝试多系统、多设备并举的路线。
因此在未来,如果Ubuntu将Android设为“假想敌”那一开始注定是个失败。Ubuntu应该考虑怎样更多地兼容Android系统,不管从设备硬件层面,抑或是应用软件层面。一方面,从底层去兼容现有的Android终端,甚至为用户提供刷ROM一类的玩法也不为过。事实上,Ubuntu也有这种倾向了。
另一方面,既然Android应用运行在Linux上的虚拟机之上,那么ubuntu是否可以提供虚拟机?其中,肯定会涉及大量的专利或版权问题,但这一切都是可以细化的,比如能否通过一个二次开发平台来发行以规避风险。
其实,这种兼容方案就算Ubuntu不考虑,一些开发者或者手机厂家也会去考虑的。试想一下,既兼容Android应用又可以运行原生Linux应用软件的终端设备是多么的激动人心!今年初,Ubuntu推出了“安卓版”,它为手机设计了一个底座,接上显示器,手机就能瞬间变身为PC。可以相信在Ubuntu移动系统中,多屏无缝对接将会更进一步地被完善。Canonical自己也不断强调了这点。
Ubuntu与微软的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如何从桌面向移动端延伸,关键就看誰跑得更快。这段时间,我们已领略到微软WP8与Win8/RT的优秀表现,但微软的基因中,它始终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软件公司,这阻碍了它进一步发挥。比如,高额的授权费让其移动设备在不断扩大的中低端市场占不到优势。
总的来说,我更愿意把Android与Ubuntu都看作是Linux体系的一员,只是Ubuntu是新来者。也许Ubuntu要考虑下如何充分去利用这种与Android“同根生”的优势。退一步来说,即使未来不尽人意,Ubuntu也可以作为Android的一种差异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