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上周三才见到传说中的小米盒子的庐山真面目,拿到手里谈不上什么惊喜,玩了一会儿也并无更多新奇。
从硬件配置上,Cortex-A9 800MHz的处理器、1GB内存,小米盒子也就只能算个“主流”产品吧,并无过人之处。
从外观设计上,感觉是花费了一大笔开模的成本的,但也还至于达到什么惊艳的程度。并且,从设计上来说,就连传统的数字电视的老牌厂商永新视博去年都开始推“电视小贝”的概念了,这还做个方方正正的盒子摆件真的与壁挂已成主流的平板电视很是不搭。笔者个人对“易视宝”的造型非常心仪。
从内容服务上,集成的腾讯、搜狐、PPTV,包括豆瓣音乐、植物大战僵尸、多米音乐也都是各种OTT盒子、电视一体机的基本选项,并无特色可言。
而所谓的“米联”无线投送解决方案,在之前数月快播大屏幕就已经玩过了。快播没能解决的破解AirPlay的传输效率问题,在小米盒子上也依然存在。
即使是让我感觉还不错的UI体验,也是源自Win8的Metro风格。
再说价格,299的价格很低吗?看你跟谁比吧。有兴趣打听一下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集采价格,那才叫有杀伤力!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小米的传播能力,一个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的小规模发布会,还不给媒体车马费,居然闹得全国上下无人不知!其宣传部门的执行力,确实是很令人佩服!
被落井下石,小米盒子做了什么?
虽然一直保持着频繁见面的热度,但短短数日从被万众追捧到被落井下石的风向急变,小米盒子其实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呀?
笔者在小米盒子发布之前发了一段微博评语:#小米盒子#与AppleTV一样定位都是配件,不过一个是手机配件一个是iTunes商店的配件,定位决定价值。不过小米虽然说是作为手机配件,但界面在电视机上所以也逃不脱广电的监管,所以小米的方式还是寻求牌照商的合作。快播在此方面做得倒是比较彻底,界面/入口全在手机上,完全不算电视服务。
但人家毕竟还是找了牌照商,贴了与电视一体机同样规范的广电序列号呢。
有人说违规?
呵呵,从智能手机上的视频客户端到各种电视一体机的内置APP,更不要说街头各种山寨盒子,有谁是完全合规的?并且包括那些正版的大型视频网站的版权是不是有权在电视机屏幕上播放都是问号呢!为什么抓到小米?
小米,最多不过就是那个喊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小屁孩而已。
那么,人家都不喊,为什么小米要喊?雷布斯肯定也不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男孩。
答案其实就是因为其商业模式使然。
提到小米盒子,大家可能会想到盛大。其实盛大做的是按电脑的标准去做电视,而小米做的是按互联网的规则做电视。由此可以引出的结论是,小米盒子的价值是在入口(入口怎么挣钱?你懂的),而不是其他神马收费增值业务。收费增值可以闷声发财(SP怎么挣钱?你懂的),而做入口就必须要大声的喊出来。
雷布斯曾说小米盒子是小米手机的配件,笔者倒是认为,小米盒子是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延伸。
商业模式本身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是小米捅破了互联网电视的窗户纸,导致了全行业(虽然目前还不是一个多大的行业)的被动和紧张。
于是,一个全行业的“公敌”就这样诞生了。
赚足眼球的小米盒子将如何收场?
小米盒子的问题不是个案,“杀鸡骇猴”显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电视的江湖,有神仙、有草寇,乱世英雄各显神通,如同近期流传的“中国式过马路”,规则的制定上就没有考虑老百姓的生活感受,远远超出普通百姓承受范围的等待时长的交通管制自然就导致了部分不守规则的人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带头大哥。
而如果不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拿个别案例开刀,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悲剧还将重演。
俗话说:大禹治水,重疏不重堵。如果疏导这些八仙过海的互联网电视产业玩家们能在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里开展服务,让老百姓和厂商们都各得其所,需要政府的管理智慧,也需要产业链各方的胸怀与远见。
昨天有消息说,小米盒子已经去总局相关部门请愿要求主动整改了,具体什么方案可能还需商榷。
作为一名跨界广电新媒体十多年的从业人员,笔者只希望不要让努力去遵守规则的人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