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财新传媒副总裁张翔:媒体形态将现第三次革命
网易科技报道 | 2012-11-19 14:15
财新传媒副总裁张翔:媒体形态将现第三次革命
网易科技讯 11月19日消息,在今天召开的"网易移动媒体高峰论坛"席间,财新传媒副总裁张翔对网易科技表示,在阅读形态上,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云端有强大的数据库和生产系统,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信息推送,进而取代印刷媒体。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领社会进入动力时代,第二次是互联网变革,《经济学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张翔列举了《碟中谍4》中的片段:汤姆·克鲁斯在迪拜,通过美国发过来的数据,在模具的基础上直接制造面具,"以后每个人面前都会有这样一个个性化的制造工具,可以从云端接收媒体释放的信息、内容"。
 
另外,张翔还介绍了新闻客户端"财新+"和财新网的情况:截止到9月底,"财新+"下载量为133万,其中iOS平台约68万,安卓平台约64万;财新网201年上半年复合增长率84%,目前月Pv是8600万,月UV为986万。(浩宇)
 
以下为采访实录:
 
网易科技: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网易移动媒体高峰论坛现场,非常高兴邀请到财新传媒常务副总裁张翔,张总你好!
 
张翔:谢谢大家!
 
网易科技:你在财新传媒这边主要负责财新网,能不能介绍一下财新网现在的现状?
 
张翔:财新网创办三年了,是从2010年3月份上线的,有一个评价是在今年上半年,我们被艾瑞评为中国十大覆盖人数增速最快的独立财经类网站,我们是第一名。艾瑞的统计是根据iUser Tracker来做的,我们2012年1-6月复合增长率是84%,排第一位。我这边的数据是到2012年9月份,月PV达到8600万,月UV达到986万,我们定位是财新新闻网站,所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财经新闻的资讯观点,所以最核心的栏目是经济、金融、商业。同时我们的一些泛财经的内容,包括政经、社会、国际,这些也是比较受读者关注的栏目,这是我们的整体现状。
 
网易科技:今天我们这个峰会的主题是"移动媒体",你们也推出了移动的APP还有客户端,现在用户规模和下载量是怎样的?
 
张翔:我们是在2010年推出移动的,内部叫"财新+"品牌,这就是我们的移动品牌。Web时代的品牌叫财新网,财新家进入了安卓和OIS的平台都有。这些产品整体下载量到9月底的数据我们达到了133万。其中财新网for iphone达到32万,财新网for 安卓达到64万,《新世纪》for ipad达到36万。
 
网易科技:其实差不多均势。
 
张翔:差不多均势,iOS是60多万个,安卓也是60多万个。
 
网易科技:很多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顾虑,会不会冲击原有的渠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顾虑?
 
张翔:我们在发展移动的时候,拿新世纪来讲,这是财新的核心团体,原来都有这样的顾虑,如果都到iPad上去了,谁还来买新世纪,在移动端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收费的,不存在到了iPad端就可以看到免费的内容,都是收费的。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因为它到达的更快,所以比起纸质有它独特的竞争力。一方面战略上构成了我们的发行补充,甚至在今年和明年,会构成我们的发行替代。我们现在发现很多订阅的用户更多的是来自于iPad端,而不是纸质端。这样的结构我们害怕吗?不是太害怕,因为第一APP这边也有收入,虽然是少一点,但是是零成本,这个杂志虽然一年只收98块钱,但是没有成本,不存在问题。第二,新世纪的主要收入,坦率地讲是靠广告收入,广告主为什么投放我们,是因为他认可我们的受众群,这个受众群在国内主要是由几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监测和评判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视有一个CTR,平面有一个新生代,收集国内十到十五个城市一万个到二十万个样本,问他们看了新世纪没有。APP和新世纪的纸质刊共同拓宽了我们的读者,因为他们问他们的时候,这些第三方机构问他们的时候并不会刻意问你看到的是纸质的还是APP的,所以今年我们在新生代和CTR的监测上,APP这一端极大的助长了我们在数据库上的表现,很多人看到了我们,所以共同构成了我们好的第三方的读者数据,促进了我们的广告投放。讲完了,无论在收费端它不受影响,广告端共同促成了我们的用户数据。
 
网易科技:比如说在内容发行时间上,会不会有一个时间差,还是同步推出的?
 
张翔:我们会稍微早一点,iPad稍微早一点,但是也就是早半天。
 
网易科技:现在财新网有一些独立的编辑和记者团队,以后安卓平台做起来了以后,会不会有独立的团队做这一块儿?
 
张翔:现在我们其实已经是独立在做了。我们内部首先网站是完全独立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来做的,并不是把刊上的东西放到网上。另外移动这一块儿有没有独立的采编团队,其实我们已经有独立的团队了,有移动的团队,针对移动的CMS来发布内容,有对内容的重构权,很大程度上可能不能去采访,人数不够,但是我们也有十几个人,这些人会把我们在纸质量上面的和Web上的内容重构,标题重打,内容重新组合,做专题再传播,这种趋势以后会更明显一点。
 
网易科技:用比较适合新兴渠道的方式来包装内容。
 
张翔:稿子更短,这个工作我们都已经在做了。
 
网易科技:现在媒体都是以广告为主,包括新浪微博都是以广告为主,你刚才提到下载付费是一个模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张翔:其实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是很有限的,盈利模式的选择是很有限的,其实我们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收费,一个是广告。相对来讲,我们更看重和更愿意扶植收费模型。因为在全世界,传统媒体的模型就是两种,收费或者广告,美国是单纯的广告模型,80%是靠广告,20%靠收费。世界上的另外一端,比如说日本,80%靠收费,20%靠广告,在欧洲和意大利是一半一半,50%靠广告,50%靠收费。整体来讲,移动互联和APP这种方式比我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所不能发挥的内容收费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我们想在这里尝试收费,想更多的依赖收费模型,内容收费模型对媒体更有利,广告模型最终摆脱不了商业利益对你的左右和侵扰。
 
网易科技:很多媒体的内容和运营一直在打架。
 
张翔:因为你一旦受到广告主利益影响,一旦像今年经济下滑这么厉害,很大程度上你的内容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但是收费模型不会。
 
网易科技:做媒体都比较关注内容的影响力,很多传统媒体他们现在做的都是通过网媒来扩散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财新没有走这条路,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张翔:一个传统媒体从转载这个地方获取的收益是两块,一块是他的品牌收益,一块是通过批发它的内容而获得的内容收费的收益,这个大家都知道,我知道很多传统媒体,一年制定一个合同向门户销售他的内容,获得数百万,上千万的内容。刚刚我们也讲了,我们特别在乎内容收费,我们对它寄予厚望,我们希望能从附属地位上升到跟广告平行的地位,所以我们额外的在乎我们自己去收费,不太想通过批发的方式,把稿子交给门户去获取收益,因为这样的收益比较少,也不利于我们精耕细作的来做收费模型。第二,我们授权给网站来做内容的转载还可以获得品牌收益,但是财新已经做了三年了,我们觉得这三年品牌也逐步的成长,慢慢开始成熟起来了,我们更愿意自己来做,所以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跟门户的合作商,在内容上特别谨慎的一个原因。
 
网易科技:比如说十年前媒体的形态比较单一,可能就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还有门户,可能就这几种方式。这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觉得未来几年,三到五年这个小的周期,在比如说阅读方式、传播渠道上会有哪些变化?
 
张翔:电子发行肯定是大势所趋,我记得你们有一个问题,有一个讨论的问题,谁能够预言一下中国传统媒体到什么时候将是它的最后一份杂志或者最后一张报纸,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觉得时间可能很快了,我93年工作就是在做报纸,我承认很快可能没有几年,报纸、杂志可能就不出了,美国其实已经不出了,美国商业周刊已经不出了。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人在接受什么样的媒体介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生理构造。举一个例子来讲,2001年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买数码相机了,到现在基本上没有胶片相机了,你用数码相机拍出来的跟家人的照片,朋友的照片还是愿意他它打出来,你的眼睛有时候愿意接触印刷媒体,因为它给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的手指头愿意去摸索纸质的印刷物。我想在未来电子发行基本上取得霸主地位的时候,人们仍然有接触纸质的习惯。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有一种形态是我看报道得到的形态,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动力时代,第二次是互联网时代,解决了人类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原来小作坊制变成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学人》今年7月份做过一次报道,他认为这个趋势是从集约化的生产再回到过去的分散的,个性化的生产,小量的生产,现在是大量的生产,有可能缺乏个性。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由从大规模生产再回到个人定制的销量的生产。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叫《碟中碟4》,他们在迪拜的时候制造一个面具,通过从美国发过来的数据直接通过一个模具开始制造那个东西,最后把那个面具生产出来了,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推崇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云端有很多生产的系统和数据,到了个人端的时候,可以在你的面前直接制造,这是新的生产模型。我更愿意相信,以后这种大批量的印刷品制造不存在了,因为成本太高昂,也非常不环保,质纸媒体也不要再指望通过印刷厂生产大量的,通过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把它发送到你这里,你还要抱怨为什么礼拜一收不到你的杂志。以后更好、更精致的打印设备会出来,每个人面前会有一个个性化的制造工具,可以从云端接受媒体释放的信息、内容和它的价值,你可以定制你的版面,成本越来越低,效能越来越好的个人制造设备上制造你的印刷媒体。
 
网易科技:你描述的场景需要两个大前提,第一是很大很强的数据库,要是全球的,另外要有一个媒体来跟踪记录每个人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
 
张翔:其实最后受众的阅读喜好不是由你决定的,是他自己选择,他自己在他的客户端匹配要什么东西。现在我们有20多个频道的产品,有商业、国际这些东西,未来他可以不接受你的分类模型,他自己设计他的分类模型,我要看什么,我要看什么,实际上是继续深化,我想可能会是这样,希望是这样。
 
网易科技:我们也很期待有这么一天。刚才你也说到美国一些比较大的媒体现在已经完全放弃纸质的,向电子版进行改革。现在来看国内的主流媒体和国外的那些大报,已经在转型中的大报相比,还有哪些差距是我们可以做一些改变的?
 
张翔:传媒移动互联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最明显的差距是我们在设计上,在用户体验上,以及在用户的反馈和互动上,我觉得我们的APP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传统媒体的APP还只是传统内容和资讯的平移,这是我们的一个很大差距,这个差距可能主要还是在人才上。我们有时候经常一看到国外的好的APP,像Hfpost,就非常羡慕,特别悔恨自己怎么制造不出来这样的产品。
 
 
还有一个更重大的差距是根本性的,国外的APP,Huffington  Post是把APP当成一个全新的内容重构,是完全独立的APP团队。刚才你说我们有没有独立的团队,我们有,但是还不成熟。我记得Huffington  Post他们出了一个Huffington  Post杂志,是在ipad上发行的,这个内容制作和网站上的内容制作是完全不同的团队,每个月做一本,每个月要像媒体一样开很多次选题会,在这个选题会上,主编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是最重要的,它的首席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这些牛人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反复的既通过内容价值,也通过传播的表现形式来确定什么东西应该上头条。如果首席设计师认为这个内容好,但是不适合在APP上推广,这个内容可能会被否决掉。大家经过一番争吵最后确定下来什么是头条,然后做一个ipad版的,这个跟其他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不同的团队,每个月做一本,每个月要像媒体一样开很多次选题会,在这个选题会上,主编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是最重要的,它的首席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这些牛人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反复的既通过内容价值,也通过传播的表现形式来确定什么东西应该上头条。如果首席设计师认为这个内容好,但是不适合在APP上推广,这个内容可能会被否决掉。大家经过一番争吵最后确定下来什么是头条,然后做一个ipad版的,这个跟其他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重构的,现在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既是技术上的,也是观念上的。
 
网易科技:国外这些同行们的经验可能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感谢张总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精彩内容,谢谢大家!
 
张翔:谢谢大家!网易科技讯 11月19日消息,在今天召开的"网易移动媒体高峰论坛"席间,财新传媒副总裁张翔对网易科技表示,在阅读形态上,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云端有强大的数据库和生产系统,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信息推送,进而取代印刷媒体。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带领社会进入动力时代,第二次是互联网变革,《经济学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张翔列举了《碟中谍4》中的片段:汤姆·克鲁斯在迪拜,通过美国发过来的数据,在模具的基础上直接制造面具,"以后每个人面前都会有这样一个个性化的制造工具,可以从云端接收媒体释放的信息、内容"。
 
另外,张翔还介绍了新闻客户端"财新+"和财新网的情况:截止到9月底,"财新+"下载量为133万,其中iOS平台约68万,安卓平台约64万;财新网201年上半年复合增长率84%,目前月Pv是8600万,月UV为986万。(浩宇)
 
以下为采访实录:
 
网易科技: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网易移动媒体高峰论坛现场,非常高兴邀请到财新传媒常务副总裁张翔,张总你好!
 
张翔:谢谢大家!
 
网易科技:你在财新传媒这边主要负责财新网,能不能介绍一下财新网现在的现状?
 
张翔:财新网创办三年了,是从2010年3月份上线的,有一个评价是在今年上半年,我们被艾瑞评为中国十大覆盖人数增速最快的独立财经类网站,我们是第一名。艾瑞的统计是根据iUser Tracker来做的,我们2012年1-6月复合增长率是84%,排第一位。我这边的数据是到2012年9月份,月PV达到8600万,月UV达到986万,我们定位是财新新闻网站,所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的财经新闻的资讯观点,所以最核心的栏目是经济、金融、商业。同时我们的一些泛财经的内容,包括政经、社会、国际,这些也是比较受读者关注的栏目,这是我们的整体现状。
 
网易科技:今天我们这个峰会的主题是"移动媒体",你们也推出了移动的APP还有客户端,现在用户规模和下载量是怎样的?
 
张翔:我们是在2010年推出移动的,内部叫"财新+"品牌,这就是我们的移动品牌。Web时代的品牌叫财新网,财新家进入了安卓和OIS的平台都有。这些产品整体下载量到9月底的数据我们达到了133万。其中财新网for iphone达到32万,财新网for 安卓达到64万,《新世纪》for ipad达到36万。
 
网易科技:其实差不多均势。
 
张翔:差不多均势,iOS是60多万个,安卓也是60多万个。
 
网易科技:很多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顾虑,会不会冲击原有的渠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顾虑?
 
张翔:我们在发展移动的时候,拿新世纪来讲,这是财新的核心团体,原来都有这样的顾虑,如果都到iPad上去了,谁还来买新世纪,在移动端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收费的,不存在到了iPad端就可以看到免费的内容,都是收费的。因为价格比较便宜,因为它到达的更快,所以比起纸质有它独特的竞争力。一方面战略上构成了我们的发行补充,甚至在今年和明年,会构成我们的发行替代。我们现在发现很多订阅的用户更多的是来自于iPad端,而不是纸质端。这样的结构我们害怕吗?不是太害怕,因为第一APP这边也有收入,虽然是少一点,但是是零成本,这个杂志虽然一年只收98块钱,但是没有成本,不存在问题。第二,新世纪的主要收入,坦率地讲是靠广告收入,广告主为什么投放我们,是因为他认可我们的受众群,这个受众群在国内主要是由几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监测和评判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视有一个CTR,平面有一个新生代,收集国内十到十五个城市一万个到二十万个样本,问他们看了新世纪没有。APP和新世纪的纸质刊共同拓宽了我们的读者,因为他们问他们的时候,这些第三方机构问他们的时候并不会刻意问你看到的是纸质的还是APP的,所以今年我们在新生代和CTR的监测上,APP这一端极大的助长了我们在数据库上的表现,很多人看到了我们,所以共同构成了我们好的第三方的读者数据,促进了我们的广告投放。讲完了,无论在收费端它不受影响,广告端共同促成了我们的用户数据。
 
网易科技:比如说在内容发行时间上,会不会有一个时间差,还是同步推出的?
 
张翔:我们会稍微早一点,iPad稍微早一点,但是也就是早半天。
 
网易科技:现在财新网有一些独立的编辑和记者团队,以后安卓平台做起来了以后,会不会有独立的团队做这一块儿?
 
张翔:现在我们其实已经是独立在做了。我们内部首先网站是完全独立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团队来做的,并不是把刊上的东西放到网上。另外移动这一块儿有没有独立的采编团队,其实我们已经有独立的团队了,有移动的团队,针对移动的CMS来发布内容,有对内容的重构权,很大程度上可能不能去采访,人数不够,但是我们也有十几个人,这些人会把我们在纸质量上面的和Web上的内容重构,标题重打,内容重新组合,做专题再传播,这种趋势以后会更明显一点。
 
网易科技:用比较适合新兴渠道的方式来包装内容。
 
张翔:稿子更短,这个工作我们都已经在做了。
 
网易科技:现在媒体都是以广告为主,包括新浪微博都是以广告为主,你刚才提到下载付费是一个模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张翔:其实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是很有限的,盈利模式的选择是很有限的,其实我们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收费,一个是广告。相对来讲,我们更看重和更愿意扶植收费模型。因为在全世界,传统媒体的模型就是两种,收费或者广告,美国是单纯的广告模型,80%是靠广告,20%靠收费。世界上的另外一端,比如说日本,80%靠收费,20%靠广告,在欧洲和意大利是一半一半,50%靠广告,50%靠收费。整体来讲,移动互联和APP这种方式比我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所不能发挥的内容收费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我们想在这里尝试收费,想更多的依赖收费模型,内容收费模型对媒体更有利,广告模型最终摆脱不了商业利益对你的左右和侵扰。
 
网易科技:很多媒体的内容和运营一直在打架。
 
张翔:因为你一旦受到广告主利益影响,一旦像今年经济下滑这么厉害,很大程度上你的内容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但是收费模型不会。
 
网易科技:做媒体都比较关注内容的影响力,很多传统媒体他们现在做的都是通过网媒来扩散自己的影响力,但是财新没有走这条路,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张翔:一个传统媒体从转载这个地方获取的收益是两块,一块是他的品牌收益,一块是通过批发它的内容而获得的内容收费的收益,这个大家都知道,我知道很多传统媒体,一年制定一个合同向门户销售他的内容,获得数百万,上千万的内容。刚刚我们也讲了,我们特别在乎内容收费,我们对它寄予厚望,我们希望能从附属地位上升到跟广告平行的地位,所以我们额外的在乎我们自己去收费,不太想通过批发的方式,把稿子交给门户去获取收益,因为这样的收益比较少,也不利于我们精耕细作的来做收费模型。第二,我们授权给网站来做内容的转载还可以获得品牌收益,但是财新已经做了三年了,我们觉得这三年品牌也逐步的成长,慢慢开始成熟起来了,我们更愿意自己来做,所以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跟门户的合作商,在内容上特别谨慎的一个原因。
 
网易科技:比如说十年前媒体的形态比较单一,可能就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还有门户,可能就这几种方式。这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觉得未来几年,三到五年这个小的周期,在比如说阅读方式、传播渠道上会有哪些变化?
 
张翔:电子发行肯定是大势所趋,我记得你们有一个问题,有一个讨论的问题,谁能够预言一下中国传统媒体到什么时候将是它的最后一份杂志或者最后一张报纸,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觉得时间可能很快了,我93年工作就是在做报纸,我承认很快可能没有几年,报纸、杂志可能就不出了,美国其实已经不出了,美国商业周刊已经不出了。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人在接受什么样的媒体介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生理构造。举一个例子来讲,2001年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买数码相机了,到现在基本上没有胶片相机了,你用数码相机拍出来的跟家人的照片,朋友的照片还是愿意他它打出来,你的眼睛有时候愿意接触印刷媒体,因为它给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的手指头愿意去摸索纸质的印刷物。我想在未来电子发行基本上取得霸主地位的时候,人们仍然有接触纸质的习惯。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有一种形态是我看报道得到的形态,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动力时代,第二次是互联网时代,解决了人类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原来小作坊制变成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学人》今年7月份做过一次报道,他认为这个趋势是从集约化的生产再回到过去的分散的,个性化的生产,小量的生产,现在是大量的生产,有可能缺乏个性。他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由从大规模生产再回到个人定制的销量的生产。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个电影,叫《碟中碟4》,他们在迪拜的时候制造一个面具,通过从美国发过来的数据直接通过一个模具开始制造那个东西,最后把那个面具生产出来了,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推崇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云端有很多生产的系统和数据,到了个人端的时候,可以在你的面前直接制造,这是新的生产模型。我更愿意相信,以后这种大批量的印刷品制造不存在了,因为成本太高昂,也非常不环保,质纸媒体也不要再指望通过印刷厂生产大量的,通过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把它发送到你这里,你还要抱怨为什么礼拜一收不到你的杂志。以后更好、更精致的打印设备会出来,每个人面前会有一个个性化的制造工具,可以从云端接受媒体释放的信息、内容和它的价值,你可以定制你的版面,成本越来越低,效能越来越好的个人制造设备上制造你的印刷媒体。
 
网易科技:你描述的场景需要两个大前提,第一是很大很强的数据库,要是全球的,另外要有一个媒体来跟踪记录每个人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
 
张翔:其实最后受众的阅读喜好不是由你决定的,是他自己选择,他自己在他的客户端匹配要什么东西。现在我们有20多个频道的产品,有商业、国际这些东西,未来他可以不接受你的分类模型,他自己设计他的分类模型,我要看什么,我要看什么,实际上是继续深化,我想可能会是这样,希望是这样。
 
网易科技:我们也很期待有这么一天。刚才你也说到美国一些比较大的媒体现在已经完全放弃纸质的,向电子版进行改革。现在来看国内的主流媒体和国外的那些大报,已经在转型中的大报相比,还有哪些差距是我们可以做一些改变的?
 
张翔:传媒移动互联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最明显的差距是我们在设计上,在用户体验上,以及在用户的反馈和互动上,我觉得我们的APP现在在很大程度上,传统媒体的APP还只是传统内容和资讯的平移,这是我们的一个很大差距,这个差距可能主要还是在人才上。我们有时候经常一看到国外的好的APP,像Hfpost,就非常羡慕,特别悔恨自己怎么制造不出来这样的产品。
 
 
还有一个更重大的差距是根本性的,国外的APP,Huffington  Post是把APP当成一个全新的内容重构,是完全独立的APP团队。刚才你说我们有没有独立的团队,我们有,但是还不成熟。我记得Huffington  Post他们出了一个Huffington  Post杂志,是在ipad上发行的,这个内容制作和网站上的内容制作是完全不同的团队,每个月做一本,每个月要像媒体一样开很多次选题会,在这个选题会上,主编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是最重要的,它的首席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这些牛人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反复的既通过内容价值,也通过传播的表现形式来确定什么东西应该上头条。如果首席设计师认为这个内容好,但是不适合在APP上推广,这个内容可能会被否决掉。大家经过一番争吵最后确定下来什么是头条,然后做一个ipad版的,这个跟其他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不同的团队,每个月做一本,每个月要像媒体一样开很多次选题会,在这个选题会上,主编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是最重要的,它的首席设计师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这些牛人在一个会议室里面反复的既通过内容价值,也通过传播的表现形式来确定什么东西应该上头条。如果首席设计师认为这个内容好,但是不适合在APP上推广,这个内容可能会被否决掉。大家经过一番争吵最后确定下来什么是头条,然后做一个ipad版的,这个跟其他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重构的,现在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既是技术上的,也是观念上的。
 
网易科技:国外这些同行们的经验可能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感谢张总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有价值的精彩内容,谢谢大家!
 
张翔:谢谢大家!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