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山西太原厂房雇用的员工,总数多达7.9万。与动辄数以十万计工人的深圳和郑州厂房相比,太原设施的规模也许不足一提,惟富士康(准确点说应为母公司鸿海)乃苹果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5推出首年的独家代工企业,明年占总付运量估计亦达八成至八成半。
9月27日,周四。前两天借题发挥,从超级“有银士”的财富来源,一窥各地经济面貌。富豪榜走势告诉大家,美国财阀靠“二技”——科技、财技——“食糊”;反观中国最富有的一群,却仍离不开“地产佬”和“厂佬”。
苹果榜样
美国早就告别劳动力密集的生产模式,汗由别人流,自己则靠“食脑”赚取暴利。说到凭“食脑”雄霸天下,苹果认了第二,只怕无人敢认第一。
富士康山西太原厂房雇用的员工,总数多达7.9万。与动辄数以十万计工人的深圳和郑州厂房相比,太原设施的规模也许不足一提,惟富士康(准确点说应为母公司鸿海)乃苹果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5推出首年的独家代工企业,明年占总付运量估计亦达八成至八成半。
那等于说,为应付iPhone 5 源源不绝的订单,鸿海/富士康必须大幅增聘人手,在内地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急剧上升的当下,集团本已微薄的边际利润进一步萎缩,不在话下。第一部iPhone 2007 年面世时,集团边际利润仍有5.4%,去年已减逾一半,只有2.4%。
花旗银行估计,要满足消费者对iPhone 5的强劲需求,鸿海/富士康在郑州的厂房,员工人数至少得从6月的15万,增至10月的25万,即四个月内多聘10万人。在本已庞大的基数下,霎时间再添三分之二人手,劳工成本激增之余,还须日夜赶工完成订单,员工的工作环境、起居配套,很难不每况愈下。
这是富士康一类企业的悲歌,它们依赖规模经济,把微薄似纸的利润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过程中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惟工人权益跟这种必须严格控制成本的商业模式天生对立,两全其美谈何容易。
利益链
然而,依附在苹果产业链上的,岂止代工装配这些低档次产业?从晶片供应商、屏幕显示器制造商、电池管理商以至软件个体户,可以说,苹果一个品牌,足以养活“整村人”,但这个流程创造出来的连城价值,“狮子份额”仍归苹果。
研究公司Asymco 最近发布的iPhone 5成本架构图,让人对暴利如何流入苹果口袋一目了然。简而言之,图中蓝色柱内显示的数值(367美元),是iPhone 5 平均零售机价(630美元)减去所有成本和营运开支后剩下的金额(毛利)。在这个基础上扣除研发支出(R&D,11美元)和销售成本、综合开销及行政管理费(SG&A,37美元),苹果从每部iPhone 5身上获取的经营边际利润(净利),仍高达319美元,相当于零售机价的50.6%!
不少人批评iPhone 5零创意吃老本,但边骂边买唯恐买不到的多不胜数,一众配件、功能以至apps 设计商,无不乐于在苹果“吃剩”的一半上分杯羹,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虽说僧多粥少,惟只要能在这条巨大的食物链上咬上一口,销情利润便有保障,是以人人争相依附,齐来分享苹果吃剩的残羹剩饭,鸿海/富士康不过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一员,谈不上什么悲哀不悲哀。
内地常把自创品牌四字挂在唇边,但谁不想年年考第一?品牌开发知易行难,像Zara这类异军突起的成功案例,主要并非依靠“创意”,更重要的是开辟了极速上架款式常转的独特模式,令它更像一个高效能物流处理专家,以此为基础打响品牌。消费者一旦喜欢上你,对时装原创性不强这个“弱点”,非但不介意,还反过来大赞主事人脑筋转得快,缺点顿变优点。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