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市广播电影电视局、怀柔区政府联合主办,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和北京怀柔影视基地管理服务中心承办,2012年秋季首都电视节目推介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在其产业发展论坛上,业界专家把脉电视剧产业总量过多、精品奇缺的现状,纷纷把出路指向产业链的重新整合。
不逛不知道
一道解不完的婚姻方程式
本届推介会集结了200余家制作机构,共展出430余部、1.5万集电视剧作品,其中包括340余部新剧,约占剧目总数的80%。在这组漂亮数据背后,秋推会强大的号召力固然令人欣慰,但它暴露出的产业问题,却也令人揪心。
在推介会现场开设的影视节目展示区,参与此次推介活动的部分电视剧海报整齐地排列开来,其中约有几十部剧目都聚焦家庭情感:这边才见着一部名为《隐婚日记》的新剧,不远处就“潜伏”着一部《隐婚夫妻》。《纸婚》、《婚前协议》、《非典型婚变》......婚姻似乎成了“一道解不完的情感方程式”,将众多的制作机构困在了围城之内。另一张屡试不爽的“王牌”,则与“幸福”有关:《幸福的面条》、《幸福媳妇成长记》、《幸福在哪里》、《幸福来敲门》......各种以“幸福”打头的剧目,不仅命名接近,而且就连剧情也缺乏突破。
东方卫视总监苏晓仔细浏览了340余部新剧的介绍后说,“看完我很忧虑,数字爆棚的背后,是精品佳作的奇缺: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就小不就大、就浅不就深’的家庭情感剧,我看不出制作者的创意和担当!”“这类高度同质化的剧目,如果按计划全部制作出来,电视台绝不会照单全收!”克顿传媒集团董事长吴涛直言不讳地说,“普通产品滞销与精品供不应求,成了我们行业的两大难题。”
不说不明白
三千家制作机构多而不强
国产剧创作为何精品奇缺?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这与电视剧制作机构过于分散、多而不强有关。“国内电视剧制作企业多达三千多家,远超国外,其中有较好的和一般的,却并没有大的、强的。去年国产剧100多亿元的交易份额,没有一家公司占据的比重超过5%。这意味着,我们几乎没有真正的领导型企业。”尹鸿举例说,“当一个自由市场有上千人在摆摊,今天白菜好卖,明天一堆人卖白菜;后天萝卜好卖,大后天一堆人卖萝卜。如此之高的生产数量、竞争强度和分散性,必然带来电视剧创作的同质、低质和低俗。”
“核心企业的出现,是行业并购重组的前提。”尹鸿介绍说,只有有了这类企业,才有可能依赖于它的规划、投资和发行能力,在其周边形成上千家找准定位、各有特色的中小企业,而不是一会儿拍武打,一会儿拍军旅,一会儿拍主旋律战争。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现在这种几千家企业混乱无序的竞争格局,建立一个健全的电视剧产业集群。
尹鸿还希望依靠领导型企业促成行业规则的确立。他说,美国影视界的行业协会之所以能起很大作用,能奠定行业规范,就是因为其行业协会由该行业的领导型企业构成。由于这些企业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结构、资源分配以及分配方式,因而也能带头确立规范。
不算不清楚
电视台千亿广告收入仅15%购片
吴涛对比了国产剧在制作投入上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美国,剧情剧单集制作费通常在1500万元到2000万元人民币,HBO的自制大剧,甚至高达7000万元人民币一集;在日本,代表日本最高电视剧水平的NHK大河剧,其制作费也在400万元人民币一集;而中国较好的电视剧,单集制作费只有100万元左右。
“中国电视剧的收入回报制约了我们的投入!”吴涛曾进行过计算和比较,去年一年,中国电视广告收入高达934.54亿元,而电视台的购剧经费仅有120亿元;今年,全国各级电视台全年购剧合同总额预计将达到145亿元,虽较上年略有增长,但在接近1000亿元的电视广告收入中,却仅占15%。电视剧的广告收入是电视台的大户,但电视台只是将其中的一小部分用作购买电视剧的费用。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制作方只能看锅下菜:一部剧集的收入额明摆在那儿,很难增加,电视台购片的这一款项成了制作方投资制作的上限。”吴涛认为,“如果作为买方的电视台能够拿出更多的电视广告收入购买电视剧,使国产剧的单集制作成本进一步提升,我们也就有可能拿出更多制作精良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