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网融合的大力发展,及国家各项有关政策的支持,“OTT TV”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于“IPTV”,成为广电行业当之无愧的最新热点,OTT的冲击引领众多广电运营商及平台提供商发生视角转折,朝着OTT方向演进,OTT TV已是大势所趋。
就目前形式来看,OTT TV发展到现在,虽然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对其发展模式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对中国OTT行业而言,内容的可管可控是必须正视的问题,相对于国外的技术驱动模式,中国的行业政策对一个产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广电总局采取了牌照制方式来实现对OTT的可管可控,由广电总局认可的集成牌照方负责提供内容播控,且互联网电视与牌照方客户端完全绑定,通过牌照方的集成播控平台对客户端实行控制和管理。OTT TV的发展除了受到这种模式的制约之外,在收费问题上,相对于之前的有线数字电视一个月27元,老百姓对OTT TV的付费意愿及增加服务的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这样的中国特色,国内的OTT TV在所参与的各方阵营中有着不一样的受重视程度。各大新媒体平台技术服务商也就目前的现状提出各种适合中国特色OTT TV发展战略的解决方案。
在今年BIRTV展会上,6、7号馆作为新媒体馆,聚集了各大平台技术提供商、广电运营商、终端供应商等。OTT成为整个展区的重头戏,展板介绍琳琅满目。期间,我们的记者走到北京视达科科技有限公司展台面前进行了采访,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视达科提供的OTT TV解决方案是基于开放式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的一套可管可控的跨平台、跨终端的OTT视频服务和网络应用服务整体方案,是DVB+OTT的完美融合。方案不但为广电新媒体运营商开辟了一条新的运营模式,对于传统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而言,在保持原来用户和投资有效的基础上,通过OTT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服务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这样一来,投资比例相对减少,用户使用也可具双向选择性,对于付费意愿的顾虑也就解决了一大难题。
在现场,我们还了解到,视达科提供的OTT TV方案利用各种形式的低成本双向IP网络提供回传信号和非视频类的互动增值业务;同时支持通过纯IP网络提供所有互动视音频及增值业务的组网形式,在同一套系统平台上可以支持多种双向网改造模式。不仅具备支持多CP和多SP的无缝接入能力,还具备视音节目导入、编播管理、编码转码、节目监控等专业功能,通过服务器集群进行管理,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案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利用HFC通道和IP网络提供直播、时移电视、点播等高码率视音频业务,并且吸收IPTV业务的成功经验,提供广告,互动等增值业务,添加产品计费功能、物理设备、系统后台管理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的管理能力和可维护性,使用户在后期使用中更放心,安心。方案完全遵循广电总局对内容可管可控的政策,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多元化、多通道、全业务、多屏支持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同期举办的中国第一届OTT TV 峰会也倍受业内人士关注,OTT现如今已成为整个广电甚至通信行业的焦点话题,峰会中主办方邀请到来自数位知名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专家对OTT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探讨,争得热议,再次将OTT推向高潮。日后OTT似乎将成为行业之舵手,广电产业之导向。但具体如何发展实施?是以牌照商为代表的虚拟运营商自主运营?是有线运营商结合DVB+OTT的合作化运营?是电信运营商在现有IPTV运营基础上的IPTV与OTT融合化运营?还是OTT TV一支独秀,独领风骚?甚至其它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现都各具争议性和选择性,面对我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经济的日益发达,相信中国的未来发展将会大步向前,跨越国际化技术水平标准,向世界展现一个具中国独立自主的良性发展文化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