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日前对部分电视购物广告发出“禁令”,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对资讯服务广告开展全面自查,凡不符合规定的立即停播。总局的表态,让一些借着夜色大行其道的“荧屏牛皮癣”再次暴露在人们面前。有关人士指出,目前,电视购物已成为传统实体店销售的重要补充,但必须正视的是,一些电视购物节目乱象丛生,行业规范亟待建立。
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临近午夜的荧屏,不少频道都充斥着大量电视购物广告。“只要998元,免费上网20年,再送价值4999元笔记本电脑,货到付款,包退包换!”“使用我们的瘦身产品,半个月内减肥20斤不是天方夜谭,帮您找回自信!”......亢奋、充满煽情的产品宣传,无限夸大产品功效,用看似很低廉的价格吸引受众,这类广告在美白、减肥、运动器械类产品宣传中尤为多见。商家抓住消费者贪图便宜、急于求成的心理,通过化妆、拍摄技巧、电脑特效等手段制作出虚假画面,配合极具煽动性的话语,诱惑观众中招。很多消费者反映,收到产品实物或者使用之后,常常发现其质量、疗效都与电视广告里宣传的大相径庭,但已悔之晚矣。
我国电视购物行业近十年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营业规模约400亿元的巨大市场。有数据显示,国内各类电视购物经营单位约有500家,各种形式的电视购物频道已超过100个,但令人惊讶的是,经广电总局正式审批具有合法资质的仅有十来家。事实上,如此巨大的市场,长期以来被很多不规范的电视直销挤占了地盘,造成了整个社会对电视购物信任感的缺失。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视购物节目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由各家省级电视台投资建立的专业电视购物频道,产品信息全天播出;二是在各地方频道上分时段插播的电视购物广告。前者如湖南卫视的快乐购频道、江苏广电的好享购频道、上海文广集团的东方购物频道等。这些电视购物频道比较正规,从产品引进、检测、包装、销售到售后都有严格的规范流程,所售卖的产品信息也相对真实。目前存在问题最大的是那些插入式电视购物广告。通常是厂商先找到制作机构对产品进行包装,再通过购买电视台的广告时段来播出促销。厂家一般根据季节推出产品,夏天卖增白霜,冬天售减肥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产品卖出就是胜利。 下转A6版
据南京梦工场影视制作公司盛导演介绍,公司平时经常承接这类电视购物广告的制作,价位大致为每分钟一万元左右。他透露,制作公司通常不对产品质量负责,只要不违反广告法,一切操作都在允许范围内。
明知不讨喜甚至不规范,一些电视台为何还频频播出这类叫嚣式电视购物广告?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对于电视台来讲,只要投放广告手续齐全且符合相关规定,就可以通过审核;另一方面,在不菲的广告利益面前,不排除某些电视台会睁一眼闭一眼,导致一些不正规甚至违规的电视购物广告出笼,搅乱了市场。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电视购物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条重要渠道。据悉,仅美国有线电视网,一年电视购物的销售额就达上百亿美元。在国外,电视购物尽管也有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情况,但并不多见。监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一旦查明产品有假,会追究商家法律责任,轻则罚巨款,重则将商家清除出电视购物行业。美国法律还规定,一旦消费者发现电视台播出虚假广告,不但可以起诉广告商,也可以起诉电视台,电视台不但要播出至少1年、成本不低于原广告1/4的更正广告、公告,还面临被吊销执照的危险。日本《关于特定商业交易的法律》规定,电视购物广告要标明商品价格、邮费、其他费用、支付时间与方法、送货时间、商家名称、地址和电话、法人代表姓名、申请有效期等。在严格的行业规范下,虚假信息与不负责任的销售行为都会遭到严厉打击。
反观国内一些电视购物节目,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电视购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有赖于相关管理部门的查处力度。但令人尴尬的是,即使屡遭投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广告仍能堂而皇之播出。究其原因,多头管理造成责任不明确是主因。简单地讲,一条购物广告播出,工商局对商家有管理之责、广电局对播出有管理之责、质监局对产品质量也有管理之责。但对消费者而言,一旦在电视购物过程中利益受损,恐怕除了“3·15”热线外,对其他途径知之甚少。即使认真去维权,成本也非常高昂,很多人常常半途而退。
省广电局传媒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工商总局联合广电总局等部门正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就涉及电视购物领域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可通过建立经销商实名制和出台相应担保措施等方式,遏制一些不法经销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此外,可建立一个共享的信用评价机制,提高整个行业经营的信誉度、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