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质量和乐观的产业前景背道而驰,这种情形在越来越多的“强势广告”入主后更甚。多数商人的思维目前还停留在“我们的品牌标志必须在电影里出现5次”这样的阶段。
视频营销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的页面浏览份额已超过长视频,而在网民视频关注内容趋向多样的背景下,短视频种类广,内容丰富的营销优势更加显著。
有数据显示,2012年第2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为19.2亿元人民币。
微电影回报丰厚,吸引的不仅仅是制作公司,跟切身利益有关的视频网站也已然按捺不住,纷纷行动起来。优酷继“11度青春系列”后又打出“美好2012”战略,除了邀来王小帅、陆川、郝蕾等影人为别克定制“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外,还接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监制,蔡明亮、许鞍华、顾长卫、金泰勇四人导演的“大师微电影”。
单一的商业模式
一直以来,在业界对于微电影的未来走向有两种观点:一为广告化;二为去广告化。这种观点的对立,是因为目前微电影的商业盈利模式单一,过多地依赖广告主的资金支持,服务于广告主的宣传需要,这样自然会对微电影的内容有所限制。
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微电影的质量和乐观的产业前景背道而驰,这种情形在越来越多的“强势广告”入主后更甚。多数商人的思维目前还停留在“我们的品牌标志必须在电影里出现5次”这样的阶段。
不少微电影从业者饱受过度商业化的困扰,但在赵雨润看来,这却是微电影制作人的水平问题。“优秀的导演、编剧,自然能掌握好艺术跟商业的平衡,既能拍出扣人心弦的好故事,又能帮助企业主进行内容营销。”为了肯定这一点,他还举出了影片中植入大量广告的导演冯小刚作为例证。
从这可以看出,赵雨润是个不折不扣的挺“广告化”派。“微电影为何要去广告化”,他反问。
他认为微电影不是电影,它不是跟电影在同一个领域当中去竞争的。目前影视剧有发行的收入,微电影却没法发行。
“如果微电影持续发展的话,必然要找到商业模式,那就是向广告靠拢。微电影是广告领域中一种新的衍生,是顺应新时代广告客户的需求。一方面互联网品牌比如游戏、网站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青睐以微电影这种形式;另一方面微电影讲究的是内容营销,更加适合作为广告主的品牌、企业文化的载体”。
他认为,任何公司想持续做微电影这个领域,必须看到广告是微电影的生命,是微电影的来源,客户也是微电影的来源,这样才能够再去谈发展。如果今天自己拍了一两部喜欢的微电影,第三部在哪里?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微电影领域,华影盛视更像是一家广告公司。除了为广告客户定制微电影之外,华影盛视还提供了整个营销方案,包括地面活动、投放、微电影作品推广等,还会根据客户需求在点击率等方面做出一定效果承诺。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仍然还是向客户收费,依赖广告,不会向观众及用户收费,当然其中可能会有少数优秀作品会通过版权输出获得一部分收入,但就目前看来仍不现实。”他说道。
“在微电影行业,你要做的是深耕,而不是探索,其商业模式就是广告。”
离开了广告范畴,微电影至今仍没有一个清晰的商业回报模式,作为制作方的新人导演们(以及制片人等),目前只能靠在各方举办的电影节上赚取一些奖金,其中只有很少数的幸运儿,或许才能借机进入影视行业。
产业延伸
作为华影盛视两大主营业务其中之一,微电影的盈利额只占公司整体收入的不到10%,公司大部分收入仍旧来源于制作传统影视剧,但这丝毫不影响赵雨润对微电影产业的看好。
在这个新兴行业,他希冀能够做点颠覆影视行业的事情。
对于华影盛视的微电影战略,他早有规划。“影视行业是靠作品、靠版权,是一个丰富内容产生的过程。比如说,我一直在定义,从营销到制作、到播出、到衍生,这四个领域当中,公司有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做两块还是四块?这是一个产业化趋势的考虑,目前我们重点在布局微电影产业链的前端营销和制作两部分”。
依托背后的盛大集团,华影盛视更乐意做盛大的资源整合,做一个内容提供商。
与盛大文学合作,将榕树下的畅销微小说改编成微电影;为盛大出品的游戏定制微电影等等。
“微电影行业是一个开放的领域,没有一家机构能够绝对垄断,这个产业仍然在发展,并且多有衍生品出现。”
目前,微电影产业模式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营销,商业模式只有来自广告客户;第二种是单一制作,我拍你看,大多有制作团队操作;第三种是播放,各家视频网站与微电影制作团队合作,开出微电影专区,或者与传统电视频道合作,包含“三网融合,台网联动”的概念;第四种是产业延伸,目前待挖掘。
虽说大品牌定制“广告剧情短片”是当下微电影的主流,但也衍生了不少支流。
《大魔术师》、《春娇与志明》等电影新作配以专门的微电影(实质上和传统预告片或片花大同小异)做宣传;新歌附上一部微电影也成为潮流,苍井空的的《第二梦》即是为其同名新歌定制的剧情短片+MV合集。
另外城乡旅游宣传片也成为一大热门,《相约山楂树》、《岸边的记忆》、《我与南京有个约会》、《IN深圳》等也贴以微电影的标签上线。
微电影[FS:Page]似乎正在重新定义原有的宣传形式。“跟我们合作明星音乐微电影的部分唱片公司,打算不再以MV的形式对专辑进行包装,而转向微电影的形式。”赵雨润说。
最重要的是人才
7月28日,对于华影盛视是个特殊的日子,去年的这天,华影盛视制作出《昨天》,宣告其从一家传统影视公司正式进军微电影,一年后的此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微电影出品方的华影盛视则宣布举办“盛大美我微电影节”。
不同于时下一些广告公司为客户策划的主题微电影大赛,商业目的明确,有些是促进当地旅游,有些是企业宣传,“盛大美我微电影节”则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对人才的挖掘。
“影视行业是有不同才华的人聚集在一起,那就要考虑能不能把他们进行结构化,像一个工作流程线一样来做。现在大电影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程度,因为大电影是一个大的投资,我们先从微电影角度开始这么做,做结构化。”赵雨润认为。
微电影节是华影盛视一个对于影视人才结构化的尝试。
“我们办微电影节的宗旨是聚集影视原创者,让开放创新的美我网真正成为中国最大的微电影原创聚合平台,将从业者聚集起来,开拓一片交流的天地,实现对人才的聚拢和培养。热闹只是一时的,持续才是王道。我们的盛大美我微电影节要做到的是聚拢影视原创人才,找到持之以恒的道路。”
华影盛视更希望借助微电影这一相对成熟的内容输出,来实现自己在新媒体领域的战略规划。“我们聚集的是原创者,是先有美我网,再有微电影,可以说微电影只是美我网的一个出路,未来还会出现其他的模式。”对于赵雨润来说,微电影更像是个跳板,为他打造一个专业的影视社区门户。
无独有偶,华谊兄弟进军微电影,也有对人才的渴求,与中国电信的合作同样希望把所有优秀的微电影微剧的创作人聚集在一起,创造质量好、数量多的影视内容。
以上种种机会对于怀揣电影梦想的新人无疑是利好的,微电影大环境的形成和展播平台的成熟,让新人新作的曝光率前所未有的提高,而名目不一的微电影节也让更多新人导演有了遭遇“买家”的机会。
“盛大美我微电影节”分为展示、选秀、培训、拍摄、签约几个环节,汇聚众多影视原创人才的精彩力作,每季度评选出前十,参与华影盛视微电影的拍摄。
“我相信,第九代第十代导演的成长,将会从拍摄微电影起。”赵雨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