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DVBCN《广电信息通信网络》5月号
随着去年年底,181号文件的颁布,国内的OTT有了指导性的发展方向。7大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联合互联网电视内容商、终端厂家动作频频,大有推动OTT TV大发展的势头。但是,只有符合我国国情的OTT TV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那么符合我国国情的到底是DVB+OTT模式,还是IPTV+OTT模式呢?亦或是两者携手共进?还是其他模式?
一、当OTT撞上VOD、IPTV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PD Group 2月16 日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2011年美国有线电视VOD收入达13亿美元,付费电视运营商仍旧占据VOD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VOD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来自OTT TV服务的iVOD ( Internet Video-On-Demand ) 市场正在迅速崛起。iVOD服务增长速度令人吃惊,直接导致用户放弃付费电视运营商的VOD服务。
这份研究报告虽然出自美国,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用户更喜欢使用OTT的方式看自己想看的电视。
互联网电视遇上IPTV和VOD,其背后是自由开放和可控可管的相撞。碰撞本身能不能改变格局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会对产业发展形成更多的推动力。IPTV、VOD和互联网电视之间存在着彼此借鉴学习的巨大空间。而以用户为本,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需求,是三者需共同面对的课题。
广电NGB建成后,接入网用户端速率不少于40M,可以提供高清晰度互动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服务。
IPTV在下一代的演进过程中,提出要着重解决的是终端产品的性能提升,以便承载更多的业务功能。其次是研究业务在多屏之间的实现及价值挖掘。
互联网电视目前的目的虽然还在于推动消费电视市场电视终端的销售,有很多处于概念包装阶段,如Android电视、社交电视。并未真正去挖掘业务本身和终端的结合点,依旧处于把手机业务或电脑形态往电视机上移植的初级阶段。
从产业的现状来看,互动电视、IPTV和OTT之间有着共存的空间。
VOD、IPTV和OTT之间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互联网大繁荣是产业发展的趋势,VOD与IPTV也将沿着这一轨迹向下一代演进,并在其中融入更多的互联网元素,不断进化。
广电目前最重要的是加速双向网改。广电行业一位专家谈到广电应如何建OTT业务是表示,第一、可以把OTT业务直接推向机顶盒,第二、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享受广电OTT业务。
拥抱互联网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拥抱不代表全盘接收,而是有的放矢。互联网业务将成为IPTV和VOD现有内容的有力补充,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于娱乐文化的消费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IPTV和VOD的业务粘性、提升ARPU值。
二、DVB+OTT对决IPTV+OTT
2月24日,广电总局科技司有关人士曾透露,以互联网电视为代表的OTT终端数量2011年底已经超过IPTV用户数量,而在用户规模2012年底超过3000万后,广电将与OTT全产业链的企业一同推广OTT的付费商业模式,除了互联网视频,还包括游戏、电视商务等新业务。当广电在OTT领域大规模部署之时,电信运营商当然也不会闲着。
1、打造广电特色的DVB+OTT
当OTT在中国风起云涌之时,鉴于它将引起电视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DVBCN在CCBN2012期间就组织了一场题为“三屏互动DVB与OTT”的高峰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一起探讨广电的OTT之路以及DVB+OTT该如何发展。
随后,DVBCN又在论坛上发起一系列的OTT话题讨论。
网友bjzhujx在DVBCN论坛上指出OTT其实是一种从制作内容直接到显示终端,跳过中间环节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中间环节都要按市场规则来参与这个游戏。他还调侃到,对于DVB来说,大胆预测,电视台都变成互联网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平等竞争,网络公司成为中国第四大宽带运营商。
而网友roadman1999则表示若 "以DVB行业的现状为基础" , 那就是 OTT 需集成 CA + 中间件 , 这样才能融入 DVB 平台,若是要 DVB 来适应 OTT 的开放渠道, 那就得在现有的 DVB 基础上建置另外一套开放渠道及前端设备。
另外还有网友笑谈,OTT最需要具备是一个噱头,Ipad也好,Iphone也好,其实更多在于引领了一种潮流,产品本身当然也是一种竞争力,但作为一个陌生的产品,尤其在年轻人的市场中,一个看上去很有生机或换种说法,一个看上去很cool的产品带起潮流是必要的,用一种年轻的心态去看待新事物非常必要。
广电如果要在现有的DVB基础上应用OTT平台的话,广电需要逐步放弃导致自身封闭的东西,如CA、中间件等。
所以目前如果要用OTT的话,OTT只能做为之前DVB的补充来做比较好。用OTT来做双向业务。双向业务的不采用CA,采用其它如账号权限等方式来做,之前中间件的功能尽可能的放到OTT前端去实现。
[page]
2、电信积极部署IPTV+OTT
之前,有一份报告称电信运营商可以推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Disruptive Analysis称之为“电信与OTT”法。该报告的作者兼DisruptiveAnalysis公司创始人迪恩•巴布莱(Dean Bubley)指出:“电信运营商需要继续进攻。他们必须利用数十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用户数带来的规模效益及新服务迅速采用的机会,使用类似于网络或网络电话供应商的战术。只依靠进展缓慢的标准或繁琐的合作已经不足以满足需要。电信运营商需要单独行动,或与专业技术合作伙伴通力合作。”
A、观点碰撞:OTT是否会取代IPTV
行业专家曾经这样表示,广电局对于OTT TV的可控经营,把电信运营商排除在外。采取牌照经营和播控平台,并建立自己独立的用户管理系统、计费系统等,阻断了其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即通信运营商无法参与到OTT产业链。
OTT 接入方式和IPTV相同,导致用户很容易转移,因此一开始OTT作为新事物会替代一部分IPTV市场。如果OTT的内容与IPTV形成差异化,则OTT的替代趋势会放缓,但如果OTT运营商后期内容整合加大力度,包含了IPTV的内容,则可能完全替代。
IPTV是内容传输的IP化,而OTT是媒体服务的互联网化。行业观察者李易则认为IPTV不会被OTT替代,而是会深入发展,以更加贴合最终用户需求的维度进行改变。当然这条路不好走,对于通信运营商,视讯行业及技术发展给新模式创造了机会,运营商应当合作起来承担起给全行业搭建一个统一开放平台的责任,让全产业链共赢发展。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尽管短期内IPTV还有发展空间,但也需要对OTT未雨绸缪。电信运营商应对竞争,可在内容方面着力,增加更多互联网优质视频内容。此外,一旦用户选择OTT,还会消耗电信运营商带宽资源,造成另一方面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外已有电信运营商对使用OTT业务的用户征收额外的费用。
对于DVB+OTT、IPTV+OTT谁更可靠这个问题,DVBCN采访了行业内的几个专家,大家都表示这两者在未来肯定是呈现融合的趋势。而且目前的IPTV发展也是广电和电信在合作,前不久,中国网络电视台已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北京签署协议,以央视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为基础,合并建设全国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双方将把各自拥有的频道和节目资源投入到总平台,实现全国IPTV用户的统一管理。
其实,电信运营商的IPTV和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数字电视都属于传统电视服务的范围,两者都是视频内容的传输渠道,提供电视直播和点播,其共同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互联网上视频服务,也即在线视频服务,通过公共互联网向电视机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以及各种尺寸的PAD屏幕提供的视频服务。多屏分发的在线视频服务实现了观看内容以人为中心,实现随时随地观看内容,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看自己想看的内容。VOD和IPTV运营商在OTT上实现跨越才是真正的三网融合视频业务,广电和电信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做大OTT这块蛋糕。
三、智能终端打开OTT之路
OTT业务的发展是寄托在一个非常强大的软硬件平台上的,对终端的要求非常之高,而这却不是我们广电现在所用的平移机顶盒所能完成的,那么广电该如何去抢占这个终端呢?
[page]
天栢集团表示打开OTT道路的方式就是做一个让用户愿意掏钱购买的盒子,一个具备有4个特点的机顶盒,一个具有超强硬件配置、卓越的功能、开放的运营环境和薄到贴在平板电视后几乎看不到的盒子。在功能方面,一得具备能将内容从互联网搬到电视屏的高清显示甚至超高清显示能力,二得有超强的图形加速功能,将电视往电脑功能上进行提升,最后还要有很大的性能冗余空间,,以作为能够去承载数年“三网融合”的基础。
只有将这样一种智能终端和广电的网络结合,利用广电的特征,将OTT业务当成自己的动力而不是威胁,抓住机遇,打破惯性思维,将业务做上去,将智能终端与双向网结合,才能在OTT业务上创出辉煌天地。
但是,从长远来看,OTT应该不会作为独立的技术体系去发展。在未来几年IPTV及有线等技术都会有相应的演进,相信到时会有集成OTT、IPTV或有线业务的多模终端出现。
四、国内OTT缺乏可行商业模式
用一种更好的商业模式使新开展的业务能够赚到钱,这是OTT业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不能只是限制在网络上,要延伸下来,也要突破自己机顶盒上的限制。北京数字太和的梅总认为,需要要有个策略,一个要将外面的东西吸引进来,另一个是要自身走出去,可以去看看家庭消费习惯在哪儿,通过家庭消费习惯来制订产品趋势。现在的孩子在PC上,手机上呆的时间要比电视多,为何不在PC的结合点上多做点考虑。
面向家庭用户,的确有许多OTT或者家庭网关的做法,但无论哪一种,若想要在新的OTT多屏互动有一个商业模式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差异化。广电的优势在于内容及对其的管控。
而天栢集团称首先要解决室内的无线覆盖问题,不用改变现在的网络结构,去实现Wi-Fi的一个覆盖。第二,在体系架构上,做一个和硬件无关的系统架构,让各种型号的Pad、手机能够和互联网的OTT机顶盒相连,和广电运营商的机顶盒相连。第三,厂商可以和广电运营商做一些创新,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比方说,在一个全国性的平台,发布一个正式的OTT平台,做一个可管可控可信的彩票业务。
OTT的商业模式还有待行业同仁一起去探索。
编后语:国外的OTT开展红火,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上已经合理分配。OTT目前在中国大规模的推广还没到时候。那么OTT在中国到底应该走那条道路呢?是DVB+OTT,或是IPTV+OTT,亦或是两者的融合,或者其他方式?这还都需要行业同仁一起继续探讨,找到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OTT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