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新闻评论:电视产业的黄昏
21世纪网 | 张立伟 | 2012-05-17 07:00

电视行业似乎正在走向穷途末路,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而且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开始“老龄化”。年轻人拥有个人PC、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视听平台,具有更好的互动性以及选择自由。

中国电视行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主要是电视内容的影响,而不是外部冲击。与电视相比,互联网是自由市场体制,而电视内容则是计划经济体制。因为电视台的节目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管。但电视台商业运营却是高度的市场化,即依靠收视率换取广告份额,而且中国按照行政上的省区分配卫星电视名额,这就导致同样的选手进行同质化的竞争。

一群捆住手脚的人进行竞争的结果,一定是将被允许制作和播出的节目往最大的自由空间发挥,而这种空间往往是以牺牲公共道德和内容品质为代价,并且很容易形成跟风浪潮。比如,中国不涉及政治内容的娱乐节目一旦抄袭国外模式成功,就会有一批跟风者,从《超级女声》到《非诚勿扰》。而跟风者为了吸引收视率,往往会制造话题和炒作,甚至缺乏公共底线。

这种结果引起管理部门的“限娱令”,导致电视台节目制作空间越来越小。但是,省级卫视的广告收入一般靠综艺节目,“限娱令”目的则是逼迫电视台制作和播出新闻、科教、记录等节目,问题是这些节目内容有严格的限制,很容易变成宣传教育性质而影响收视率,几乎没有哪家卫视会化大成本投资于这些类内容。目前,广告营收下降推动卫视娱乐节目“回潮”,据悉,广电总局警告“如果各大卫视在非黄金时段为了收视率来推出更多综艺节目,总局可能将管理时限在目前的基础上延伸到24时”。

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另一节目类型是电视剧。同样因为题材审查的缘故,中国电视剧制作一般只有两类红火,一是古装剧,还有红色谍战剧,都远离现实。

但这两类话题拍得太久太烂,能出一个吸引人的电视剧是万里挑一,这制造了全国卫视同播一剧的奇观。为了争抢观众,抢播、制造话题等比较低等的竞争手段比较普遍。尽管有制作方试图将现实与古代联系起来创造出“穿越剧”类型,但是很快就被监管部门批评和制止。据说,广电总局准备实行“一剧一星”政策,即一部剧只能一家卫视首播。

很显然,电视行业不是在与互联网竞争,而是艰苦的与管理部门博弈,这导致了中国电视节目水平的低下。尽管监管部门以过度商业化批评收视率导向,但是,收视率不仅是商业问题,也是需求问题。监管部门似乎在婉转的批评中国观众口味低俗,问题是,可怜的观众能点的菜太少。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