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通信业未来五年发展、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终于在5月5日落地了。有了《规划》的指导,广电、电信能绕出双向进入这个深宫大院吗?三网融合产业链各方能进入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中去竞争吗?
“宽带中国”、“十二五”共同展望2015
请见DVBC昨天的报道:https://www.asiaott.net/2012-05/07-88391.html
“宽带中国战略”是工信部针对中国宽带“网速慢、资费高”、假“宽”带等不仅与世界发达国家乃至于与世界平均宽带水平不断拉大所提出的“宽带战略”,是以网络能力全面提升为主线,加快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为着力点,目标设计围绕加强服务水平、网络规模、接入能力、骨干网络等方面,在短期内的2015年完成宽带用户数、家庭普及率、FTTH用户、覆盖家庭、接入带宽等各方面的优化和提升,而这时间也恰好就是“十二五”期末的节点,所以不难看出,“十二五”规划无疑对于“宽带中国战略”的短期实现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指向标之一。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2015年末,也就是“宽带中国战略”的初步检验时间节点上,需完成以下发展目标:
一、电信业务收入应超过1.5万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
二、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光纤接入网络覆盖商务楼宇及新建小区,城市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率达到60%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 ,光纤入户用户超过4000万户,3G用户超过4.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36%。
四、城市和农村互联网接入带宽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以上,部分发达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100Mbps。
五、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实现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连续覆盖,LTE商用。
六、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建成。
七、骨干网和国内访问流量排名前1000位的商业网站系统支持IPv6
八、国际业务出口总带宽达到8Tbps,在信息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明显加强。
九、云计算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实现云计算中心、绿色数据中心、CDN等新型应用平台统筹布局。
十、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
十一、2015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0%,新建大型云计算中心的PUE值达到1.5以下。
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无论是TD-LTE的研发产业化、开展IPv6商用试点,深入村村通战略,推动基础建设资金,“十二五”规划都与“宽带中国”的战略意图基本相吻合,该文件的出台将极力推动工信部与电信服务行业贯彻落实原有方针,加速原有意图的宽带建设。
[page]
宽带基建逢机遇,拿下牌照争朝夕
可以预见的是,“十二五”期间,宽带基础的网络建设将成为我国网络竞争力的关键之一,资金建设将进一步涌入网络基础建设中,宽带的普及与网民的拓展将在就近几年内带来大量的网络建设机遇,广电能否在短期内获得骨干网建设的资格将成为重中之重。
接入带宽的提升为信息获取、商务交流、文化娱乐等方面互联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互联网应用创新将成为推动宽带网络发展的主要动力,届时,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计算机、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产业的边界将日益模糊,随着新型平台、多向互动的交融交互,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对于网络技术的需求也将在短期内迅速增长,网络软硬件人才将再陷入供不应求的阶段。如何建立良好的技术共享体系,人才交流机制,产品体验信息等也将成为创新带动下的必需品。
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试验与部署也将逐步加快,IPv6发展战略,3G网络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无线wifi发展势头的迅猛,下一代光传输网发展迅速,40Gbps DWDM逐步成为主流传输技术,100Gbps DWDM系统和10Gbps PON系统将逐步成熟和商用。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加速演进将成为宽带网络快速发展的技术保证。
最后,随着网络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宽带应用将更为丰富,网络国家信息安全不得不成为全行业考虑的问题之一。“十二五”期间对于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网络攻击等方面的需求将日益扩张,网络安全必然会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完成而成为更新的关注点所在。
“双向进入”,体制是绕不过的坎?
请见DVBC昨天的报道:https://www.asiaott.net/2012-05/07-88392.html
“双向进入”是三网融合的核心内容,然而长期以来,电信、广电在“双向进入”上步履维艰,陷入僵局。2012年3月8日,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表示,三网融合难点是工信部管理的互联网和广电总局管理的影视网双向进入,互联互通,应该说有了好的开局,但这不单是技术问题,涉及到体制问题。
有人认为,三网融合之所以停滞不前,“体制”障碍是主要原因:三网融合下广播业务和宽带业务分属广电总局和工信部两部委,这种格局注定了双方会分别以“内容播控权”和“基础宽带牌照”互相狙击。这种局面下三网融合不但无法推进,反而还加剧了两个行业的对立。
然而对中国广电行业来说,广电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对“播控权”的独占性,这点毫无商量余地。在DVBCN时评《“技术”碰撞“体制” 浅析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https://www.asiaott.net/2011-10/12-80584.html) 提到:体制、利益、资本(金)、技术这四大要素中是“双向进入”甚至三网融合遭遇瓶颈主要因素。在这四大要素中,笔者认为:“体制”、“利益”是两个不能改动的不变量,资本(金)和技术是两个可变量。在此局面下,只能是资金、技术去主动适应现有体制与利益分配,然而这也正是矛盾的焦点。
[page]
启动国家宽带战略,惠及三网融合
关于宽带提速这个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去年就透露,工信部将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扩大覆盖范围。争取到2015年末,城市家庭带宽达到20兆以上,农村家庭达到4兆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家庭达到100兆。
工信部于4月1日发布《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意见》,“宽带中国战略”正式敲定。“宽带中国战略”的核心在于提升用户的入户带宽,实现宽带的真正提速。中国电信经过1年多的初期探索,在光纤网络的覆盖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通过大范围推广“薄覆盖”的建设思路,使FTTH的接入模式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普及。
5月5日发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积极推动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有关要求,向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颁发相应的业务经营许可。组织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重点评估试点业务种类、运营方式、配套措施等实施情况。根据试点情况,在总结评估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推进广电、电信业 务双向进入。
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网络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加大应用资源开发、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鼓励探索各种合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方在媒体、网络、平台技术、客户、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营造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三网融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完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核心产品和应用服务的集成创新。
三网融合已成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但目前三网融合发展陷入僵局,广电与电信业都想占据产业主动权而僵持不下。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在国家层面得到提升和支持,将打响一路通关的头响炮,各城市将纷纷实施宽带提速、光纤入户工程,有了网络带宽支持,三网融合将加速,浮沉近10年的三网融合或将结束跌跌撞撞前行的历史。
时不我待,广电将进入三网融合新阶段
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国务院明确指出,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同时,考虑到广电的历史,给予3年试点的改革缓冲期。按照既定时间表,2010年-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2年到2015年将进入推广阶段。
随着《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三网融合被推进到全面展开阶段。总览《规划》,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被颁发相应的业务经营许可;试点广度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探索各种合资、合作模式。
国网公司近期确定成立,全业务运营的窗口已经打开。对广电来说,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挂牌和后续对各地省网的整合,特别是要做到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这是广电是否顺利获得基础网络运营商资格和国际互联网出口,在宽带业务上摆脱电信运营商束缚的重要一步。
《电信法》—漫长的等待急需结束
请见DVBC昨天的报道:https://www.asiaott.net/2012-05/07-88393.html
最重要的是,国家应该对下一代宽带网进行系统规划,不但要制定总体目标和各种技术标准,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电信法》。如果《电信法》能尽快出台,将根治长期乱局,扫清下一代宽带网发展道路上的诸多障碍。
三网融合一路的磕磕绊绊表明,三网融合再也耗不起,各方只有转变博弈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之道。要推进三网融合,只有从体制层面,彻底的梳理与“三网融合”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三网融合”的政策界限、经营主体地位、经营范围、管理模式等相关内容,为电信和广电双向进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结束语:三网融合,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国家战略,因而应该是更开放、更公平及更多地考虑用户权益。三网融合需要各方精诚合作,不能用打麻将的思维来处理,没有双向准入的彻底实施,不管是广电还是电信,都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突破。三网融合需要统一的公平的监管,也需要超越部门利益的大格局,更需要相应利益集团决策者的高瞻远瞩。
三网融合只有在产业层面、市场层面、消费者层面培育出有效需求,三网融合才会真正找到落地点。只有科学地处理融合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政策才能落地,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只有三网融合真正落地,才能更好的构建智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