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自主创新”政策,“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创新”得到进一步强调,中国距离成为全球创新中心还有多远?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增速显著。
如果放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中国在创新投入上的增长“令人瞩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1月17日发布的《2012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称:“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R&D)支出国,2009年其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的12%,超过了日本的11%,美国则占31%。”
虽然变化明显,但如果考虑到中国GDP每年8%左右的增速,研发投入增长实际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即使在比重最高的2011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也没有超过2%。再具体到各行各业,能担得起“自主创新”之名的更是寥寥无几,不过,中国的电信科技行业应该是其中走得最快的一个。
华为、中兴样本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3月5日晚间发布的2011年国际专利申请情况显示,2011年,中国提交的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增加了33.4%,增速最高,并且与日本和美国占据了总增量的82%。
其中,中兴通讯提交了2826件申请,超过松下电器成为2011年排名第一的PCT专利申请人,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申请人还包括华为,名列第四。过去5年,从2007到2011年,华为的排名分别为4、1、2、4和4,中兴分别为52、38、23、2、1。据本报记者了解,华为和中兴都是将每年收入的10%投入研发,这在中国企业中并不多见。
“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成本会低一些,但是PCT是全球专利,成本也会非常高,可以说是一种巨额投入,企业必定会慎重对待,所以我们申请的PCT专利是中兴每年研发成果的最核心部分。”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对于中国企业的创新成果,不少外国媒体质疑其在国内申请专利的竞争力,而PCT作为全球专利的一个重要指标,真正意味着中国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上开始与国际公司一较高下。
不可否认,中国通信企业在2G、3G的基础专利方面与国外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与国外公司的专利交叉授权也只能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阶段,相比之下,爱立信的专利授权一直处于净收入的状态。
不过,在即将到来的4G LTE领域,虽然不及爱立信25%的专利份额,中外企业在技术和专利上的差距有大幅缩小,从而带来中国企业在市场份额上的快速追平。“LTE市场将比原来的2G、3G市场更快分出胜负。”爱立信市场与战略部高级总监常刚对本报记者表示。
两极分化严重
与领先者相比,电信行业的整体情况却没那么“美”。记者查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5年来的国际专利数据发现,虽然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相对领先,但前50名企业申请人中,2007年只有华为一家,2008年开始变为华为和中兴两家,一直到2011年变为3家,但这第3家企业是华为的子公司——华为终端,本质上来说,还是只有华为和中兴两家。
“这反映出中国整体创新能力偏弱,因为创新的结果,最快的反映是专利和技术。每年的专利技术的排行,就是每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排行。”王海波认为,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知识产权的文化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认识不到位,所以谈不上创新结果向知识产权的转化率问题。
一位曾在思科任职的华为技术高管前不久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中国科技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在于难以准确预测多年后的技术方向并大规模投入。
虽然政府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巨大,但这些投入最终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企业的创新成果,再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在不得而知。
记者还获悉,在某一次科技进步奖的评选过程中,因为一家运营商的董事长意外到场,评选人员就临时将该运营商的申报项目改为获奖项目,获奖与不获奖的差别在于能否获得政府几千万元的奖励资金。
“评价一个公司是否优秀,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有这样的认知:知识产权是公司长期发展、基业长青的核心要素和核心战略。对于很多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知识产权对于他们来说更多是形式上的东西,比如说获得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又或者宣传的需要等等。”王海波表示。
目前就中国的电信行业而言,能够与国际企业同台竞技的只有华为和中兴两家。即便是在中国自主创新的3G标准TD-SCDMA以及4G TD-LTE上占有较大比重知识产权的大唐,市场竞争力仍然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