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混合接入硬件平台与网络系统的共同发展字号
中关村在线 | 2012-01-30 11:00

  混合接入硬件平台与IP系统的发展同步,也产生于风起云涌的监控结构转型期(具体来说就是从2009年开始的从模拟视频系统到数字视频系统的过渡时期)。这一期间,许多项目纷纷面临接入高清视频的需求,不少业主借此机会进行了对原有系统的模转数改造,原有的模拟矩阵有些被废弃,但由于原有的模拟前端数量较大,且仍然可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所以业主常常选择这种方案:原有的模拟视频和新增加的IP高清视频或者HD-SDI视频需要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监控系统中,统一切换,统一存储和管理。基于软件加服务器的IP监控系统是一个解决方案,另一解决方案就是兼容多种视频信号和其他种类业务信号的混合接入硬件平台。

  原有的模拟矩阵只能接入模拟标清视频,而此种硬件平台不但可以以各种方式(同轴电缆,光纤)接入模拟视频,还可以接入IP形式的高清视频甚至HD-SDI的视频。如果要实现不同类型信号的统一切换和管理,那么这种混合接入的硬件平台内核一定是数字化的设备,其重点在于视频数字化后如何在设备内部背板进行交换以及传输。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硬件混合接入平台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IP机制的背板交换模式,这类设备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视频编码器和交换机的组合设备,模拟视频接到平台板卡上后被模数转化为数字视频,同样可以选择压缩或者非压缩后进入背板,如果背板交换是基于IP机制的,那么所有的视频都要按IP模式打包传输交换,IP视频系统里的所有缺点,这种硬件平台都会有;还有一种硬件平台的背板交换机制是基于独立带宽时隙交换技术的,这种平台的交换原理类似于SDH或者OTN架构,通俗来讲,就是各种信号数字化后(可压缩也可不压缩)进入背板,这些数据按照私有协议打包传输,而且每路信号分配独立的带宽,保证不会出现冲突、丢包等问题,硬件平台的出现彻底解决了IP系统中QOS的问题,最大限度了保证了数据传输交换的稳定。

  这种诞生于模拟系统到数字系统的转型期的硬件混合接入平台,是否只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呢?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视频,只要接入平台要实现交换和传输就必须数字化,所以不管外界是模拟视频还是IP视频,抑或SDI视频或者别的类型的信号,对于平台来说同样如此,只是带宽不同的数据流而已,如何有效地对这些数据传输和交换才是平台的核心,所以,即使模拟系统完全过渡到数字系统后,这种硬件平台仍然可以与通常所说的IP系统共同搭建未来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这种硬件平台的交换是基于IP机制的,那么它就是一套硬件化的IP系统,但是基于专用带宽时隙交换技术的硬件平台可能更具优势,毕竟它解决了IP系统非常难以解决QoS的问题,保证了数据交换的稳定和迅速。目前,国内一些公司生产的USP就是基于时隙交换技术独立带宽传输的硬件综合接入平台,目前已经在多个大型项目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见仁见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多种类型的监控系统会并存。因为上述各种结构的监控系统都有自己鲜明的优点和缺点,这一现实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系统不可能很快完全取代另一系统,每个系统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应用项目。

  毫无疑问,伴随着人们对视频清晰度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视频分辨率会进一步提高,编解码技术会进一步优化,更为优化的视频压缩算法也将脱颖而出,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网络带宽也许不会再是限制视频监控发展的因素,当带宽资源极大时,也许视频算法的开发人员就可以不必绞尽脑汁考虑如何既维持图像质量又降低编码后的视频带宽,可以预见,非压缩视频数据流也有可能直接在网络上传输。

  从系统结构上考虑,不管监控系统结构如何,每套监控系统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虚拟的矩阵,这也是监控系统的本质(监控系统的本质就是一套输入到输出的系统)。明白了这一点,不同类型系统之间的集成和兼容就有了理论基础,当不同结构的监控系统要统一在一个大的上层网络平台下时,每套系统只需从逻辑的输出端口上传视频,同时开放本系统的网络控制协议即可。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