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信运营商中做运营支撑系统的决策者而言,现在面临的选择是越来越多,挑战也是越来越多。既要满足高等级电信级服务的QoS,又要保证低成本的IT整体架构;既要能够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还要对未来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业务实现快速响应。
他们的需求其实非常明确,在确保运营支撑系统IT架构诸多RAS特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TCO,最终在性能、可靠性和价格等几个关键词之间寻找平衡点。传统的运营支撑系统显然并不符合当前的发展思路, UNIX小型机占主导地位的现网系统在TCO方面非常不尽如人意。
但在之前,运营商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因为首要保障的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随着IA架构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在关键业务平台上的特性增强,运营商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正如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关键业务计算部门总监Patrick Buddenbaum所说的,“最大化降低成本和全新的性能需求是促使企业考虑将应用系统迁移到x86架构平台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BOSS评测中心主任李先绪在接受C114中国通信网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作为中国电信集团三大研究机构之一,广州院承担了很多前瞻性技术应用研究。而这次,李先绪所在部门所承担的任务是如何将中国电信的关键业务从传统RISC小型机迁移到基于IA架构的PC服务器上。
迁移
“现在的业务系统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进行迁移呢?”这是中国电信内部在进行关键业务迁移中,内部相关部门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因为在强调安全可靠为第一要务的电信系统中,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变革。
“一开始是有些人不理解,但这也是必由之路。传统RISC小型机在成本方面非常高,除了一次性的采购成本之外,后续的运维成本、软件升级和潜在供应商锁定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李先绪说道。“所以,中国电信和英特尔进行战略合作,尝试实现关键业务向IA架构迁移。”
“我们选择了某个省分的CRM系统数据库和计费系统进行了测试,对于测试结果,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李先绪说道。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采用的是CTB-C2.0的测试系统,但业务模型却是现网应用。
在CRM系统数据库迁移上,中国电信选用了IA架构四路八核服务器,运行环境是甲骨文的Oracle Database 10g,“服务器的性能与同等的RISC小型机基本相当;在两个月内无宕机,可靠性也得到了部分验证;在软硬件兼容性方面也比较好。”
与CRM相比,计费系统是更为关键的关键业务,中国电信对于这块非常慎重。在计费系统的应用和中间件部分,中国电信选择的是小型机和IA架构混搭的IT环境;在数据库部分,中国电信只是增加了两台X86服务器,只是加载了部分查询能力。“业务高峰期(月底月结)500条详单查询时间从原来的1分多钟缩短到5-10多秒,性能提升明显。”
在成本节省方面,亚信联创副总裁余志给出的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中国电信某省分公司进行了业务迁移,通过在正式生产环境下的比较,IA服务器带来了约180万美元的总设备投资节约和每年22万美元的运营成本节约。相比于Power系列小型机能够带来大约2.6倍的性能提升以及大于5倍的性价比提升。”
道路
迁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如何进行迁移,则是需要慎重考虑。关键业务迁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需要从运营商集团层面进行统一部署。
“集团层面还是有这个决心的。”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一些非核心关键业务应用,中国电信目前已经基本停止了RISC小型机的集采。“RISC小型机是亿元标准,而PC服务器则是千万级的。” IDC给出的调研数据也显示:在2010年时, x86架构服务器的市场占比提升到了63%,而RISC架构小型机的比例已缩减至29%v。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将他们的应用系统、包括关键业务应用部署在x86架构的服务器上。
“中国电信已经制定了RISC小型机迁移规划。首先要广州研究院要进行迁移测试与关键技术研究,会选择部分省分进行迁移工作实施,总结试点经验制定迁移技术指导白皮书,最后在全集团进行推广。” 李先绪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时间规划,“白皮书发布最终还是要看迁移工作的进展。
作为几个试点工作的亲身经历者,李先绪也提出了自己对“迁移之路”的几个顾虑。“中国电信的关键业务涉及到众多系统集成商、数据库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软件系统的跨平台迁移是个难题,需要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其次,迁移过程中的数据迁移方案设计,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实时性和一致性;第三,要规避迁移过程中的‘单点效应’,将迁移纳入整个IT系统框架中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