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阳光:中国互联网进入缺乏想像力的年代
凤凰网科技 | 阳光 | 2011-11-29 10:00

团购网站的集体“裸泳”和电子商务网站的退潮,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庸常化发展的新阶段:整体市场波澜不惊,一夜明星现象不再,而其未来图景缺乏想像力。与2000年前后的Nasdaq大跳水和2005年Web2.0风潮不同的是,这一轮已电子商务和团购为投资热点的网络热,几乎一窝蜂扎堆的畸形竞争背后,显示出国内互联网行业创新力严重衰退、这一高风险市场渐趋普通行业的势头,不管怎样,现在是资本家们该向互联网公司这样的高科技宠儿们说再见的时候了。

回顾中国互联网行业13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前后曾经经历过两次投资热潮。第一波发生在2000年前后,以门户媒体为代表,带有互联网商业的启蒙性质,除了极少数门户至今成为“活化石”以外,其他当时一夜之前诞生的成千上万的.Com公司后来都成了这一新行业出现时的市场沉没成本。第二波出现在2005年前后,以网络视频和社交网站(SNS)为代表,这一拨投资热潮都打着Web2.0的旗帜,实现所谓从“信息与信息关联的互联网”向“人与人关联的互联网”的转变,到今天,它们中的一些佼佼者如腾讯、优酷、奇虎360等都已经修成正果,纷纷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有人把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商务网站热潮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波浪潮,其实谬也!且不说,这里面的许多明星公司如当当(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京东商城(2004年创立)都在2000年前后出现,电子商务在经历了10年漫长的市场培育后开始走热,更是因为中国线下商业现实基础的孱弱:近乎空白的信用体系、亟待发展的物流配送和支付服务体系等等,像当当11年磨一剑、最终登陆纽交所的发展里程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曲折发展历史。从这一点看,2010年电子商务热的另一面也反映出风险投资的窘境: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好项目太少,创新能力之疲弱,似乎只剩下了电子商务和团购这一根救命稻草。根据普华永道、汤姆森财经和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的统计数据,在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间,美国互联网新创公司吸引的风险投资超过了2104亿美元(平均每个季度167亿美元),全球10755项面向互联网新创公司的风投协议中有7174个项目发生在美国,美国互联网公司占全球总风险投资额到80%,而中国同期互联网公司吸引的风险投资额在15亿美元左右(清科数据);在第二波投资热潮中,2005到2006两年间,美国互联网吸引的风险投资额在500亿美元左右,中国市场约为14亿美元左右;最近的一波互联网风险投资的复苏过程中,2009年到2011年8月的投资总额在4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市场这一数字大约在25亿美元左右。由此也不难看出,相比于当年的.Com泡沫,面向互联网的风险投资正在回归常态和理性。[page]

现阶段而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缺乏想象力突出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首先是从当初的过度投资转变为今天的投资过剩。在第一波和第二波互联网行情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受到了风险投资的热捧,而10年后的今天,行业的同质化严重地制约了风险投资的热情,以团购网站为例,在追随美国Groupon的风潮中,中国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团购如同一夜之间冒出,全然不顾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这种恶劣的跟风仿冒和缺乏创新的做法,使得到今年年底,它们中99%的网站无法再得到投资而自生自灭,对于风险投资来说,今天互联网业弥漫的浮躁和虚弱,只能感叹好项目太少,而自然转向互联网之外的其他领域。

第二个特征是从当年的技术创新变成今天的所谓的模式创新,进而引发严重的行业同质化危机。从1998年中国互联网商业开始萌芽,10余年中,媒体门户、SMS、即时通讯工具、网络游戏等都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基于中国这一特殊市场取得的技术创新突破,即便技术上难以和一些美国同行相媲美,但像QQ这样的产品也堪称是基于本土市场需求的独特创造,体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特色和成就,反观近年来的电子商务热,各家公司的比拼往往只是体现在前端的营销上(实际上这样的营销也没有做好,更准确地说是烧钱的规模上),反而像技术能力和用户体验这样最重要的东西被抛之脑后。这从近年来京东商城、淘宝、当当和苏宁几家电子商务网站的“恶战”中也能看出来,为了从营销端抢占客户,有的商家更喜爱突击式的“大跃进运动”营销,结果要么是订单爆仓连货都发不出来,要不就是朝令夕改全然不顾及用户感受,最后还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久前,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的负责人自揭行业家丑,公开批评国内各家电子商务比拼烧钱“自娱自乐”的怪现状,称在中国根本就不赚钱的电子商务简直就是一场“骗局”。

缺乏想像力的第三个特征是从当年的市场投机到今天相当一批互联网公司的短期行为做法,包括财务造假等等,严重损害了这一行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和行业自身的未来发展。在10年前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投机和泡沫并行,亦属正常的市场行为,因为资本市场看重的并非是一家公司的市值,而是其未来发展空间和能力的“市梦率”,10年后相当一批公司为了圈钱概念而上市,甚至不惜作假,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互联网概念股的恐慌和质疑,包括麦考林、盛大科技、CDC等多只中国概念股被停牌或退市,原因包括过度包装、未能满足信息披露条件、不符合交易规则、财务遭质疑等,而2010年新上市不久的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等上市当天或不久都宣告破发,缺乏亮点的财务报告让投资者纷纷大跌眼镜,一些美国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甚至专门针对中国概念股“打假”,以做空为目的进行操控。这些企业的表现也拖累了整个行业,更传递出一窝蜂上市过程中“泥沙俱下”和公司商业能力虚空的“早产”症状。以人人网为例,这家主打SNS的网站2010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是730万美元,一年后单季度的净亏损达120万美元,主要源于其旗下的一家团购网站糯米网在2010年第三季度高达740万美元的亏损,在人人网3420万美元的总营收中,这家团购网站只贡献17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不到1/20);国内互联网公司这种乱涂“花生酱”、缺乏持续成长能力的现象比比皆是,老牌门户新浪在2011年第三季度还迎来了3.36亿美元的净亏损3.36亿美元,其中包括2.812亿美元的投资性亏损。尽管新浪在“微博”这样所谓的SNS新兴战略业务上大手笔投资,但此微博充其量还只是个媒体社区,与Facebook的社交媒体概念相去甚远,当然另一方面,新浪在中国房产信息集团、麦考林和土豆网等投资中都出现了巨额投资亏损,投资人当然不希望看望新浪网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变成财务投资公司,这样的“花生酱”战略真正损害的还是新浪自身未来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从新技术引发的破坏性创新巅峰,回落到一种庸常的平均利润水平,这是任何一种新技术和新兴行业都无法避免的命运,90年代广泛普及IT技术和互联网热潮正在远离当年青春期的狂飙突进,显现出面孔苍白、精神疲惫的“中年”症状,这是行业中人徒唤奈何也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伴随着明显的行业从发展高峰跌落,中国互联网和美国市场一样也必然由此进入一个缺乏想像力的年代(美国互联网界现在最大的悬念只剩下Facebook即将在2012年开始的IPO进程),只能说,现在是该向互联网高潮说再见的时候了。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