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第八届中国国际3D立体视像论坛暨展览会(China International 3D World Forum & Exhibition,以下简称C3D World)在上海盛大召开。
本次论坛以“智能云时代•创新•3D•世界”为主题,围绕云计算与3D媒体、3D媒体服务与商业运营、全球3D信息技术产业机遇与挑战、3D显示与行业应用等产业热点,展开深入讨论。
蓄势,2012将成为中国电视3D元年
2011年10月,广电总局正式决定于2012年元旦开播中国第一个3D电视试验频道。
据了解,频道中的3D节目制作集合包括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六家国内最有实力的各大电视台,用以保障开播初期每天5小时的首播节目量,重播3次。
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梅剑平博士在会上表示,中国将开始摸索3D电视节目的运营模式,为“十二五”规划打好基础。
难题,3D体验的三大弱点
3D技术原理算不得新鲜。小编记得十年以前杂志里就已经出现了3D图片,立体贺卡也已经出现,近年,出现了点燃了全球3D影视激情的电影——《阿凡达》。这种颠覆性的体验让世界观众为之疯狂,大量3D技术随之涌现,然而摆在眼前的3D难题仍有很多。
1.无米下炊
据了解,由于3D的技术特点,其内容制播方式和传统2D电视都有不同。梅剑平承认,电视节目的特点决定无法像电影一样精工细作,同时电视必须传送到千家万户观看,3D电视的摄、制、播、收尚有一系列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法国电信研发部经理戴彬介绍,3D内容在欧洲运营一年,发现体育节目和大片是最受欢迎的3D内容主题。这类内容动感十足,3D感明显,然而3D制作成本较高,仍然期待进一步的技术发展。
梅剑平介绍,3D频道播出时,将左、右两路立体高清图像通过抽取1/2象素,再将画面拼合成一路高清电视图像。这样一来,图像清晰度有一定下降,节省了传输网络的带宽。
3D频道播放,需要良好的数字广播网络,目前,只有完成了高清整体转换的城市能够胜任。放眼全国,仅有京广沪等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部分地区才能达到3D内容播放条件。上海电信肖晴博士在谈到上海3DIPTV业务时表示,3D内容仍然只能在3D电视上播放,而3D电视目前在市场上价格高昂,显然3D市场尚需继续培育。
2.昂贵设备
据悉,具备收看3D节目能力的数位高解析(HD)电视机,当前在美国要价每部1000到5000美元;中国也不便宜,最便宜的也要6000元以上。
从目前的家庭3D技术来看,即使是使用最成熟的3D技术也仍然需要观众佩戴3D眼镜。无论是简单的“偏光式”3D眼镜还是更昂贵的“快门式”3D眼镜,都需要消费者付出一笔不少的费用。
其中,“偏光式”3D眼镜要求3D电视的刷新率远高于在液晶电视上,应用偏光式3D技术要求电视具备240Hz以上刷新率。 否则,画面会出现明显闪烁感。
“快门式”3D眼镜及其配套技术在电视和投影机上面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而且图像效果出色。然而戴上眼镜之后,画面亮度减少较多;被日光灯等光源影响画面、出现串扰重影现象;同时快门式3D眼镜的售价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对较贵,并且需要安装电池或充电使用。
3.视觉危害
据国外媒体报道,某电子通过其澳大利亚网站发出警告,称收看3D电视对身体健康不利,并在警告中罗列了一系列与这项技术相关的潜在危害性。
小编在展会中发现,裸眼3D技术虽然其展示非常炫目,然而如果长时间观看画面,确实会导致眼部的不适。上海电信肖晴博士表示,目前家庭3D电视为裸眼3D技术开展了试点,已有观众抱怨,长期观看眼部会感到酸涩,严重者会有头晕等现象。这些问题对观众收看电视的影响,不言而喻。
梅剑平博士认为:3D节目制作过程中,视差大,3D效果明显,但易产生不适感;视差小,舒适度提高,但3D效果一般,这是一对矛盾。日本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健康规范,3D影视对人体的影响值得关注。
就好像火车在刚刚问世时慢如牛车,没人认为这个笨重的大家伙能替代马车。现有的3D技术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显然有极大的发展潜力。[FS:Page]
趋势,3D终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3D技术,指引着世界收视的魔幻方向,将对未来的娱乐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戴彬表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大屏幕融合互联网后,将产生惊人的化学反应,创造出让用户回到大屏幕的潮流。戴彬认为,3D技术要快速发展,开放产业是大趋势。
梅剑平认为,3D技术的出现,为技术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编码技术演进、机顶盒识别、字幕系统、3D评价标准以及测试序列都是目前3D业界亟需攻克的难题。然而技术问题的解决,是3D产业发展的基础,3D频道的开播,能极大的推动产业发展。
1903年,人们发现视差能创造立体感,经过数代人的技术积累,如今,3D体验以及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让我们拭目以待,安坐客厅,迎接3D为我们带来的梦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