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事物"都要连上互联网。这种"物联网"将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彻底改变我们与环境互动的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
万物互联的概念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创意,但是现在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现实。在2008年,接入互联网的设备数量已经超过了登入互联网的人口数目。
在技术领域的假想下,物联网是一件很好的事物,它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所有已经参与到物联网产业并且在这一产业领域受益的公司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全世界互联的传感器与计算机能够收集、分析并产生数据信息,这将给人们的医疗健康与食品生产带来极大的好处。如果运用得当,物联网甚至可能减轻贫困状况,为我们遏止全球变暖所做的努力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是对物联网持怀疑态度的人不仅对不断增长的互联网所造成的威胁(隐私、信息安全和有害信息等)保持警惕,而且对于我们过于依赖IT技术的行为提出警告。
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包括:互联网是否有承载海量智能设备的实际能力,以及这些设备(包括互联网本身)如何被驱动;物联网成型之后带来的安全,隐私和安防问题。
多少设备将会联入网络?
在今天大概有90亿设备已经连入了互联网。根据预测,在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到240亿,但也有些机构认为在2020年应该会有超过1000亿的设备会连入互联网。
随着连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增加,人类在网上活动所产生与传输的数据将会大大低于机器在网络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多机器直接与其他对接机器并互相交换信息。根据思科公司的预测,在今年年末,20户普通家庭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就已经超过2008年整个互联网上流通的数据量。
我们在连接什么?
物联网不仅是指设备直接与互联网相连。传感器与识别标签(诸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所产生的数据在进入互联网前同样要经过一些中转媒介,比如手机、RFID识别设备或者互联网络传输基站 - 换句话说,互联网延伸范围之外设备之间的互相直联也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
这就意味着嵌入了RFID识别标签的谷物(运输)箱也应该被视为互联网中的一件"物"。理论上说,在整个谷物箱的使用周期中(从这个RFID谷物箱被制造出来开始就加入物联网,然后到中转运输过程,直到最后箱子被清空从而退出物联网),RFID标签都是和其他传感器共同合作完成该箱的识别、记录与追溯任务。
在荷兰的Sparked公司开发了一种测量牛的生理信号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还能探察牛的移动情况以及与其他牛的互动信息。植入了这种传感器的每头牛,每年都要产生200MB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农夫对牛群健康状况进行监视与评判的信息源。
传感器在家中和车辆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现代汽车中大约装载了200个传感器用于观察引擎运行状态和轮胎压力等。车载传感器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并通过汽车内部网络传输到车载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现在,这些本来只有该车司机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可以传输并共享在互联网上,使得车辆的所有者与管理者(比如运输公司)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状态以及司机的行为。车载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还可以用于维护车辆,提前侦测到汽车的潜在问题并提供车辆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如果再在车载智能终端上加装人工智能组件,则智能终端就可以向司机提供实时的反馈信息、建议与互动,例如从互联网中寻找下载车辆周边环境的行使线路与路况信息。
医疗健康相关传感器
传感器的用途不仅仅是监视汽车与房屋。有无数的设备用于测量人体的血压、心跳速率、荷尔蒙水准与血液成分,等等。
传感器现在可以直接与互联网或者智能终端相连(如智能手机),将数据存储于网络云计算资源中,实现对传感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并且,根据预测,在2014年将会有4亿左右的可穿戴无线传感器。
我们的收获?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了用计算机或者手机做一些基本的事情,诸如连接物线网络之类。可是我们还是难以想象当科技造就的乌托邦世界来临时--数十亿计的设备全部能够无缝连接并控制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将会有什么改变。
事情还不会就这么简单。最近一次大规模的黑莓信息网络服务瘫痪事件就是给我们的一个警醒:诸如将信息从一台手机通过网络传输到另一台手机上这样相对简单的功能也不是很容易保证其高度的服务稳定性与容错能力。
NetGear公司最近在澳大利亚做了一个关于"互联生活"的统计调查,发现大概有1800万有联网功能的设备并没有被连入互联网,这些设备包括电视机、游戏机、音乐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尽管这篇调查报告中并没有清楚说明是何种原因使得这些设备没有接入网络--是操作设备连接网络的技术困难太大?还是设备使用者并不知道或者并不在乎这些设备联网的用途。但是这篇调查报告还是清楚的告诉我们物联网的持续发展不能依靠普通消费者来对设备进行连接与维护工作。
最近一位经济学家的博客里突出强调了万物互联的世界中会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压力、隐私问题和灾难性设备故障所造成的威胁。也许,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谁将会最终拥有和掌控物联网中的数据。
我们正在快速进入一个新的信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根据所获得信息数据彻底的改造人们的生活。在物联网时代,隐私问题将变得更为突出,而Facebook这类网络社交平台与物联网将要造就的新网络互动社区相比之能算是小儿科。最近有传出德国政府使用间谍软件监视市民的传闻就预示着我们将会要面对的隐私安全问题:通过对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控制,大量信息可能会被有特殊目的的人或组织获取。
物联网可以给个人与全社会带来极大的便捷,但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尽管企业人士极力游说物联网是一个对社会有极大好处的事物,会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安全与健康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依靠严谨的控制管理与安全防护来预防物联网所造成的威胁。
安全并符合法律道德要求的网络连接机制尚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