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电视改了线,天天都有好戏看,干活回家,想看啥节目就看,又长知识又解乏,电视成了宝贝蛋!”金秋九月,流传在山东省沂源广大农村的这首民谣,深刻反映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中庄镇焦家上庄村有三十八个自然村,分别坐落在大山沟壑之间,今年春天,这里的村民与城里人一样看上了38套清晰的有线电视节目,这让山里人开拓了视野,看到了山外精彩的世界,村民赵权喜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买了电视看不上节目,逼着买了个影碟机,自从党和政府给俺装上了有线电视以后,看到法律节目,科技节目和很多电视剧。
今年3月20日下午,山东省副省长黄胜来到这个偏僻山村,当检查完新安装的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后,走进村民那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里,高兴地和农民群众一起观看电视节目,并亲切地说,各级有关部门要将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村村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力争早日实现“户户通、长期通”,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维护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亲切话语说到了山里人的心窝里,笑声、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
沂源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属纯山区,全县633个行政村都处在崇山峻岭之间,由于受地理条件限 制,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制约着社会文明进程,羁绊着脱贫致富步伐。群众的苦,政府的痛。2003年,沂源县借助国家、省、市关于农村公路改造工作的东风,投资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800多公里,提前一年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沂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清醒的认识到:光有路通还远远不够,只有让农民脑中的信息“富起来,才能使农民真正驶上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为了解决山区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问题,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把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作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一连几年,在中央、省市广电部门的扶持下,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率先在沂蒙山区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自“村村通”工程启动后,该县各个工作组不管晴天雨天,不分节假日,奋战在工程建设第一线。大张庄镇土门峪村与蒙阴县交界,全村的7个自然村散落在10条山坳间,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多,为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干脆就吃住在工地上,加班加点。镇广播电视站技术员刘学海,自工程一开始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清晨披着晨光出工,晚上踏着星光回“窝棚”,头发蓬乱,胡子满腮。一天,牵挂他的爱妻到工地看他,却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又黑又瘦还脏兮兮的刘学海,就是自己的老公。还有,在燕崖镇桑家峪村施工的江照军,由于大山遮挡了手机信号,岳父去世的电话接不着,他未能尽一份孝道。工程结束后,面对流泪不止的妻子及其家属,他默默地流下了多少泪水。
从2008年起相继完成了50户以上自然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电视。沂源县广电局长李传国告诉记者,到目前,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9%,有线电视入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66%,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了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一根银线连万家,连起万家赢民心。
村村通”工程让全县农村群众看上了丰富、清晰的电视节目,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带来的实惠。“原先俺开开电视啥都没有,那机子也成了摆设,现在可好了,每天30多个频道拣着看。”燕崖镇刘庄村82岁老人吕德英说起电视兴奋就溢于言表。
谈起“村村通”工程带来的好处,大张庄镇赵家旁峪村果业大户左祥田说:“有了广播、电视,就好像安上了‘顺风耳’、长上了‘千里眼’,坐在炕头上就能知晓天下事,俺们农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了!”几年前,左祥田发展起6亩桃和苹果,由于技术缺乏,收效不大,自从通了广播电视后,他从广播、电视上学到了很多果树管理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收入。去年,他仅苹果一项收入就超过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