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 |
CCTV-1 |
9月4日 19:38 |
重播: |
CCTV-1 |
9月5日 06:10 |
CCTV-新闻 |
9月5日 01:45 |
|
CCTV-新闻 |
9月5日 05:30 |
视频截图 |
视频截图 |
视频截图 |
解决山村居民听广播看电视难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的马成东半个月前刚刚搬了新家,这几天正忙活着收拾屋子。跟他一起搬到团结村的还有300多个家庭,他们原本住在偏远的大山里,现在因为生态扶贫移民工程的开展,得以搬到平原上的移民新村。
搬到移民新村之后,出门方便了,用水省事了,可这都还不是最让马成东兴奋的。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家里现在能看到的电视节目可比以前多多了。原来他们只能收到4个电视节目,现在能收到20多个了。
对于大部分城市居民来说,看电视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可是对于此前一直住在深山里的马成东来说,却是个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宁夏广播电影电视局科技处介绍,过去农村主要靠接收无线信号来看电视,有线网络由于成本高,加上收视费的问题,不太适合在农村发展。
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主要有无线、有线和卫星三种方式。其中,有线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则主要依靠无线信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海涛说:中国有4亿多个家庭,通达有线电视的有1.89亿,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家庭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收看的节目套数少。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决定利用直播卫星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这是面向几亿农民的新的文化惠民工程。
为了解决广大农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从今年4月起,抓紧推动利用直播卫星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通过直播卫星,用户可以免费收听收看四十多套广播电视节目。这项工作的试点已经在宁夏、河北和内蒙古的部分乡镇开展。
张海涛认为,这项惠民工程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能够根本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让主流媒体的声音在基层得到最广泛的传播,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进入千家万户;三是能够积极促进三网融合,有效带动农村信息化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扩充电视服务功能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6月下旬启动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并选择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石嘴山市平罗县黄渠桥镇和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等三个乡镇作为试点。目前,在马成东家所在的三营镇团结村,安装人员还在陆续为新用户进行安装调试。
他们使用的机顶盒虽然看起来和有线电视使用的机顶盒差不多,但这个机顶盒的功能却有了进一步提升,兼容了六种功能:接收卫星电视节目、接收卫星广播节目、接收本地电视节目、接收应急广播、接打电话、收看综合服务信息。
比如,如果发生重大灾害,国家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向机顶盒发送应急广播信息,即使电视没开机,也可以自动启动广播系统,通知大家。
让大家买得起 用得上
目前,在试点地区的用户可以自愿购买直播卫星接收设施。为了让大家买得起,用得上,地方政府还采取给予补贴等方式来激发群众参加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马洪真介绍,全套设备包括两部天线,一个机顶盒,一共是550块钱,政府最低补贴100块钱,如果村民选择了打电话,预存240块钱的两年话费,自己再拿70块钱,就能得到全套设备。城里人看什么电视,我们看什么电视,而且图像一样清晰,质量好,而且还能够打电话,实现了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为了方便农村用户购买机顶盒,国家广电总局及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将销售、安装和售后服务纳入家电销售服务体系,借助社会力量并通过市场竞争,降低接收设施价格和公共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宁夏三个试点地区共设立了授权专卖店14家,已销售安装直播卫星接收机顶盒300多户,预定销售500多户。
逐步推广 2亿农村家庭将受惠
据了解,在宁夏、内蒙古、河北三省区选择部分乡镇进行试点之后,这项面向几亿农民的新的文化惠民工程将逐步向全国推广,今年年底前,就将推广1000万户。
张海涛说:“‘十二五’”期间,要使2亿户农村家庭享受到高质量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实现户户通,任务十分艰巨。一是要先试点,后推广,保证有序推进。二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尽快建立直播卫星服务网点,完善覆盖农村的服务体系。三是要不断充实直播卫星的服务内容,降低接收机成本,让农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四是要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政策落实,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多方支持,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在我国农村地区利用直播卫星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意义。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利国利民,随着在全国广大农村的推广普及,必将在建立广播电视现代传播覆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page]
推荐阅读:
(焦点访谈)张海涛:直播卫星改善两亿农村家庭收视质量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中宣部、广电总局从今年4月起开始推动利用直播卫星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并先选择了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新华社记者2日就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京专访了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
惠及两亿农户
记者:为什么要开展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
张海涛: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主要有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手段。目前,在全国4亿户家庭中,有线电视用户有1.89亿户,主要是城市用户,还有约2亿户农村家庭主要靠地面无线信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最多只能收看6套模拟电视节目,节目套数少,画面质量差,城乡差别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决定利用直播卫星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实施面向几亿农民新的文化惠民工程。
今年4月,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开始推动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用户可以免费收听收看到40多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记者: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什么关系?
张海涛:1998年开始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广电系统实施的投入最多、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受益人数最多、人民群众最欢迎的一项系统工程。截至2010年“十一五”结束,已先后完成全国已通电行政村、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和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20户以上已通电“盲村”地处偏远,农户居住分散,工程建设就是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解决的覆盖问题。“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实现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力争基本实现“户户通”,也是以直播卫星应用为主。
本次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面对两亿户农村家庭,是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有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的延伸和发展。
实现广播电视电话“三合一”
记者: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有什么特色?
张海涛:用户购买一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就可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卫星广播节目、本地电视节目、应急广播、接打电话、综合信息六项服务。
一是可免费接收直播卫星传输的25套电视,包括中央电视台1至16套、中国教育电视台第1套、本省1套卫视以及7套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
二是可免费接收直播卫星传输的17套广播节目,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部13套节目,——这在城市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3套广播节目以及本省1套广播节目。在机顶盒内置了一个小喇叭,不用开电视机,直接用机顶盒就可收听广播节目。
三是机顶盒具有“双模”功能,除接收直播卫星信号外,还能免费接收当地无线发射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本市、本县的6套数字电视节目。
四是机顶盒具有应急广播功能,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机顶盒不论是在开机或关机状态都可自动接收应急广播信号并发出报警声音。
五是在机顶盒上外接一个电话机,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接听和打电话。
六是还可以免费浏览查看新闻时事以及涉农的气象、科技农贸等综合信息服务。
记者: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在技术创新上有什么亮点?
张海涛:有七个亮点。一是传输安全,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到我国直播卫星信号,接收不到其他任何卫星信号。
二是可管可控,可管理控制每一个机顶盒和每一套节目,可以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和精细化服务。
三是“双模”接收,用户用一个机顶盒就可以同时接收直播卫星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当地发射的本地地面数字电视节目。
四是应急广播,专门开发了应急广播系统,可为全国或特定区域用户提供应急广播服务,机顶盒可自动接收、自动切换应急广播信号。
五是位置锁定,专门开发了全国直播卫星服务区域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了机顶盒位置锁定技术,利用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定位,确保机顶盒在批准的服务区域内使用。
六是电话功能,机顶盒外接一个电话机就可以打电话,在一个机顶盒上实现了广播、电视、电话多个功能。
七是数据回传,机顶盒可以自动回传用户操作遥控器的数据,可以用于开展收视率调查,下一步也可以开展双向视频点播服务。
直播卫星促进了“三网融合”
记者:广电总局选择了宁夏、内蒙古、河北三省区部分乡镇进行试点,现在进展是否顺利?
张海涛:试点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进展顺利。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由用户自愿购买,由于这是实实在在的惠农举措,各试点地区财政积极对购买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的用户实行补贴政策,宁夏试点地区为每户补贴100元,内蒙古试点地区为每户补贴120元。同时,中国移动借助直播卫星机顶盒推广电话业务,并专门研究了资费政策,用户预存两年话费,即可在购买接收设施时获得补贴,减少了农村群众的负担。海尔、海信、TCL、熊猫等设备生产企业也积极参与专营服务网点和安装服务工作,并利用已有的家电销售渠道,探索各种捆绑销售模式。
直播卫星项目直接促进了“三网融合”。通过试点,我们探索了各级广电部门、设备企业、电信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方式和推广模式,实现了广电和电信行业的“双赢”。在一个机顶盒上,既有听广播、看电视的功能,又有打电话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将来,还要逐步开发符合“三网融合”政策的广电和电信的其他服务。
记者:这么好的服务,城镇居民能否使用?
张海涛: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始终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薄弱环节。直播卫星服务是国家向农村、农民倾斜的一项特殊惠民工程,目的是让农村群众免费听广播看电视,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缩小城乡差距。直播卫星服务不面向城市,因为城市家庭已经有了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样做,可以使得城市和农村,广播和电视,卫星和有线统筹合理地协调发展。
“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
记者:整个工程将于什么时候完成?有没有时间表?
张海涛:两亿户在“十二五”期间都要完成。我们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国推广,争取相关政策,建立服务体系,力争今年内在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所有乡镇建立直播卫星接收设施专营服务网点,力争今年完成1000万户,明年要达到5000万户,2013年达到1亿户,2014年达到1.5亿户,2015年全部完成。
记者:开展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有什么意义?
张海涛:通过试点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是一项涉及农村基层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能够尽快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特别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进入千家万户。
三是能够积极促进“三网融合”,有效带动农村信息化和民族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内有24家企业生产直播卫星机顶盒,有4家企业生产直播卫星解调芯片,有5家企业生产地面数字电视解调芯片,有6家企业生产位置锁定模块,还有10多家企业生产天线等设备,扩大直播卫星服务范围为民族工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