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下旬下发《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以来,似乎运营商对学生用户群体的争夺和校园市场的硝烟并未平息多少。地方运营商的普遍心态是,究竟如何行动要看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竞争对手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SIM卡,我们也必须夹寄,而如此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大家都夹寄,或者改变形式采用二次邮寄,将号卡独立寄给新生。无独有偶,最近广西来宾的非法传销被媒体曝光,而随之曝光的还有来宾某通信公司的营业厅人员向持有身份证的外来传销人员促销其大众卡并随赠资本运作的书籍。面对这种状况,谴责或禁止固然必不可少,但还必须思考形成上述现象的一系列原因所在。
为什么争夺用户的重点是学生和流动用户?
在移动通信市场渐趋饱和的背景下,未来的潜在市场在哪里?流动人口、农村、校园以及老人、儿童等细分市场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但相较而言,流动人口和校园市场要更容易一些,效益也更明显一些。因为从用户特征上来看,流动人口和校园市场的目标用户都属于青壮年群体,而且身处异地,通信需求更为旺盛;农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留守下来的基本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通信需求会稍微差些。正因为如此,校园市场和流动人口市场才会成为运营商争夺的重点。
为什么运营商至今还在“疯抢”用户?
谁都明白,运营商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彻底改变原来那种粗放的投入驱动和用户驱动的发展路径,彻底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及产品创新、内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来实现持续增长,总之运营商不应继续迷恋用户数的增长。但运营商至今仍在“疯抢”用户的现实只能说明其转型的道路不是很顺畅,或者说是转型发展在运营商的经营中还未占据主流地位,行业依然是在沿着旧有的惯性发展——即通过扩大用户规模这种传统的方式来保证公司业绩的稳定和增长。
为什么运营商的转型和创新步伐显得缓慢?
运营商转型和创新步伐缓慢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
——运营商的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不能保证足够的创新效率是内因
我国电信运营商均为国有大型企业。第一,和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并不一定能够保证高效率,且缺乏足够的创新动力。从多年发展实践来看,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且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对市场需求和潜在盈利机会不敏感,往往会阻碍创新的步伐。第二,企业规模过大会产生“大企业病”,即指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多后,可能产生的信息阻隔、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以及组织机构官僚化等现象,“大企业病”会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效率。
——国资委追求利润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体制是外因
三家运营商拥有共同的股东,那就是国资委,国资委在不断地对包括运营商在内的国有企业进行考核。而在国资委更新后的考核标准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3年任期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资委更看重的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并未明确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也并未为创新留有足够的空间。这势必影响下属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因为和周期短、见效快的扩大用户规模相比较而言,转型和创新需要花费的成本巨大,而且短期效益不是很好,长远的收益也不十分明了。因此,运营商为了国资委的考核指标,势必采用稳妥的经营方式,而尽量避免冒险去进行创新活动。根据国资委公布的201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国移动再获第一,真希望这些成功不要成为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运营商未来创新发展的负担。
由此可见,要抑制运营商“疯抢”用户的冲动,除出台政策严厉制止以及进行国有企业机制体制改革之外,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思考如何设计出相应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以促使运营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活动的开展上,而不是继续走盲目扩大用户规模以维持业绩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