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启动IPTV标准工作时,UT斯达康的方案被视作异类,因为我们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电信网络结构,而是分布式计算结构;而在2006年,UT斯达康的方案已经获得了IPTV标准业界的普遍认可。”说这番话的是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在杨景看来,2006年是中国IPTV发展历程中值得圈点的一年。“以前电信运营商认为IPTV是‘不可不做,不可大做’的事,而到了2006年,固网运营商开始大力转型,IPTV变成了‘不得不做,必须要做’的事。”杨景认为,2006年,无论是电信行业还是广电行业,它们都充分意识到了IPTV所能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都积极在网络、产品和服务等诸多层面进行探索,试图有效激发出这一新兴市场的真正潜力。“技术层面和商业层面逐步清晰,体系架构和业务模式逐步成熟,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逐步好转,这些都是2006年IPTV发展的收获。”杨景总结道。
产业链的核心是百事通
整个2006年,产业在不断成长,而作为设备商的UT斯达康在中国IPTV市场中的身影也是十分活跃。7月,哈尔滨IPTV用户数突破6万,UT斯达康的“奔流”系统经受住了考验;9月,上海IPTV正式大规模放号,UT斯达康是两家设备中标厂商之一;12月,陕西电信宣布,将由UT斯达康承建该省IPTV商用平台......对于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杨景将原因其归结为UT斯达康对IPTV产业链各方角色定位的正确思考与认识。
“内容提供商、频道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和业务提供商等应该有各自的定位,做各自的事情,这样产业链才能逐步形成,”杨景强调说,“就目前的架构而言,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应该是百事通。”他进一步解释说,百事通作为一个集成平台,上接频道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业务提供商和技术开发商,下连网络运营商,将各个环节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完整的产业链又包括设备与软件层、内容层和经营层这三个层面。
实际上,在整个IPTV产业链形成过程中,各方角色在确定自身定位方面经历了一个过程,“原来电信运营商将精力全部集中在传统电信业务上,现在也开始花大力气拓展IPTV这一融合性的新业务;而广电机构最初只是沿袭传统的制作节目、播出节目的运作模式,而现在也把IPTV作为一项新媒体业务来积极运作,”杨景指出,“关键一点是既有产业链中的各方角色如何在新的产业链里找准定位,一般来说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分工、合作、不断磨合,最终找准自己的定位。”
当然,就目前而言,整个IPTV市场尚处起步阶段,IPTV产业链也处于逐步成形、成熟的阶段,仍需要不断优化,而产业链上、下游优化的结果就是IPTV的标准化。“我不同意‘一流企业做标准’的说法,”杨景说,“说到底,标准并不是企业行为,而是产业链优化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从产业的角度提出各方共赢的方案,才能最终赢得标准。”
中国IPTV2.0发展与国际同步
“由于有线电视业务发展缓慢,欧洲的IPTV业务起步较早,”谈到国外IPTV业务的发展状况,杨景介绍说,“实际上,欧洲早期的IPTV主要是直播加VOD的模式,通过IP网播电视,再增加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功能。”从技术层面讲,这一阶段的IPTV属于面向应用的中间件模式,运营商在需要某项新业务时便通过中间件厂商增加,最终使得系统不堪重负。目前,欧洲包括中国的IPTV属于第二代IPTV,即面向服务的端到端结构,通过系统提供服务,增加网络服务能力,同时在设备层降低机顶盒成本。重系统、重服务、轻机顶盒,是第二代IPTV的基本特征,目前中国在第二代IPTV业务推进方面基本与欧洲同步。与欧洲和中国相比,美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美国的有线电视比较发达,发展IPTV的产业环境并不是十分理想;另一方面,开展IPTV的电信运营商不但需要给内容提供商支付大笔费用,还要为获得“特别许可”与无数个地方政府展开谈判,费时费力。不过由于近期FCC颁布了有利于IPTV发展的新法令,“美国IPTV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也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杨景预测说。[page]
IPTV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用户接受,是与其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的,杨景将IPTV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相比,归纳出四大突破,分别是节目的互动性、用户选择的无限性、时移和回看、全新的界面体验。这其中,杨景特别强调了IPTV的时移和回看功能,并用经济学上的“聚集效应”通俗地阐述了这一功能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商业中心是大型卖场的聚集地,而对于电视节目而言,黄金时间则是优秀节目的聚集地。”杨景分析说,商业中心降低了商家的交易成本,却使得消费者必须付出从不同的场所前往商业中心进行交易的额外成本,整体而言总成本是在增加的。电视的黄金时间也是类似,它降低了广播机构的成本,却增加了观众的收看成本。解决商业中心总成本较高的有效方法是连锁店模式,通过物流体系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连锁店运营者通过从降低的总成本中获益。IPTV中的时移和回看也与连锁店类似,它的出现使得观众不用挤在黄金时间也能随时看到精彩节目,确实是IPTV最有价值之处。
更高层次看“解决方案”
2006年IPTV的发展重点是整个产业链基本成形,新的一年IPTV的发展重点是什么?“2007年IPTV发展的关键词是‘解决方案’,”杨景说,“这个‘解决方案’一方面是指从技术层面推出先进的、成熟的、稳定的、适合中国国情的IPTV解决方案,推动IPTV业务的迅速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倡导业界的视角不只局限于设备层,也应该从产业、内容、运营等更多的层面去思考并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促进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杨景希望传媒人、创意人、网络人、决策人都能从不同思维提出IPTV的“解决方案”,从媒体、动漫、互联网、政策监管等不同层面获得发展IPTV业务的有益启示。
谈到2007年IPTV市场的宏观预期,杨景认为过去那种一个电信运营商对一个广电运营商的“点对点”模式将会改变,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展IPTV业务,广电总局颁发给广电运营商牌照数量的不断增多,新的“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模式将会出现,也即一个电信运营商对多个广电运营商,甚至多个电信运营商对多个广电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将会成为2007年的亮点。杨景透露,作为设备提供商,UT斯达康已开发出适合多运营商的解决方案,将大大有利于其未来的市场拓展。“当然,中国的IPTV产业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杨景最后表示,“在这一阶段我们最看重的还不是市场份额,最看重的是产业链各方通力合作,先把‘饼’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