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伴随着电视网络、电脑网络、电信网络的三网合一趋势,全球建设比较理想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指日可待,不再是太难的问题了。但是,“路”建好以后,“路”上跑什么“车”?怎么更好地跑“车”?却是愈来愈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应该看到,在“三网”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的战略格局中,由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特性,还由于有线电视已经拥有最广泛的社会应用受众群体基础(在中国尤其如此),更由于有线电视已经拥有一支比较成熟的节目生产及传播的队伍,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深入、综合开发意义。如果抓紧以有线电视为突破口开发,将会为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早日多跑、跑好优质的“车辆”,提供重要的新鲜经验和令人振奋的启示性成果。
客观回顾、考察世界有线电视和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的历程,有必要指出,在今天十分热门的,不论是以电脑为核心的电脑网络开展的多功能服务,还是以电信为核心的电信网络开展的多功能服务,其实,在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中期,很多都已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了试验(对此,在笔者1994年出版的《世界大众传播新潮》一书中就早有描述)。只是其中的有些试验项目我们今天已经成熟地应用于社会,有的还不太成熟而已。我国目前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的多功能实验,也主要是步随发达国家的思路和途径,尚无真正“独创”、“先创”的东西。但是,面对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和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当今水平和前景,以及数字化传播技术在远距离教育等其他领域应用的综合成就和经验,我们已经可以有充分的理由预见到:现在有线电视网络传播的节目生成形态、节目构成体系、节目传播方式等等,都完全有可能创新,完全有可能引入全新的概念。换句话说,21世纪的有线电视还将有可能超过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在有线电视新技术及其应用开发上所达到的水平。本研究正是想努力在这方面有所探索。
首先,我们从有线电视网络上传播的节目生成形态方面,来看看有何创新的前景。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视节目,无论是无线电视节目,还是有线电视节目,在节目的生成形态上,都是一种线性结构方式。任何一个电视节目,也不管它是新闻节目、体育节目、文艺节目,还是综艺节目、电视剧,乃至天气预报节目,在电视上播出,都是一播到底。观众看电视节目,也是一气依序看下去。这种线性结构方式的节目生成形态,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而且也无法更改的传统,同时,也塑造、形成了所有电视受众的收视习惯。不仅是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即便是从街上买一盒录像带,对其结构的认识,人们也都本能地抱着上述认可的心态,甚至从无他求。另一方面,从创作角度来看,它也决定了内容的安排形式。这种电视节目的线性结构方式,以及因之而决定的节目生成形态,在所有的音像作品中,也都历来如此。但是,自从计算机技术诞生以后,在当今世界,一种新的音像作品的节目生成形态,却以革命性的冲击,闯开了我们的视野。它不再是只能以线性结构方式强制性地指挥观众按部就班地去观看一个节目,依序去解读节目的内容,而是完全可以依照观众的兴趣,从半腰的某一个地方,突然中止节目主体内容(或谓节目情节主线)的发展,而旁敲侧击似地先去观赏另一部分相关的内容。甚至,还可以在观赏这另一部分相关内容的时候,再从半腰的某一个地方,展开另外的相关内容。这种结构方式,犹如一棵大树,有一根主干,承载、铺陈主体的内容,或谓讲述主要的故事。然后,在它的主干上,又还有很多枝桠,分层次、轻重缓急地去承载、铺陈与主体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或谓讲述与主要故事情节相关的其他“背景”故事。这种节目结构方式,我们不妨称其为“树形结构”。现在已经问世的电脑多媒体软件节目形态——CD—ROM就具有这种结构。在很多高校甚至中等学校正在推行深入开发研制的CAI课件, 就同属这种结构形态。用图形来表示:
如果是在很多年以前, 即便有CD—ROM、CAI课件的结构形态, 与电视节目似乎也风马牛不相及。但是, 在世界已进入电视、 电脑、 电信正相互开放、 相互渗透、 相互融合的今天, 我们已经完全可以敏感地萌生这样的联想:CD—ROM、CAI课件的这种结构形态,将会对21世纪的电视节目产生怎样的影响?
现在, 电视、 电脑、 电信正相互开放、 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 一是表现于“ 网络同化” , 亦谓“ 网络一体化” 。即: 电视网络、 电脑网络、 电信网络的“ 三网一体” 、 “ 一网共用” ; 二是表现于“ 终端同化” ,即: “ 电视电脑化” 、 “ 电脑电视化” 、 “ 电话电脑化” 、“ 电话电视化” 、 “ 电视电脑电话化” 、 “ 电脑电视电话化” 。其中, 争夺“ 终端同化” 市场最强劲的两者, 是“ 电视电脑化” 和“ 电脑电视化” 。这就意味着, 原本只能在电视媒体上传播的东西,现在在电脑媒体上, 甚至在电信媒体上, 同样可以传播; 原来只能在电脑媒体上传播的东西, 现在在电视媒体上, 甚至在电信媒体上, 同样可以传播; 电信也如此。
这种“ 网络同化” 、 “ 终端同化” 的趋势, 必然也会影响到在网络、终端上所承载的传播内容的样式、 结构、 编程等等, 产生某种程度的同化。更鉴于“ 三电” 的同化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的, 正如宇宙万物优胜劣汰的规律, “ 三电” 在各个方面的同化,也必然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其优者为我用。 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CD—ROM、CAI课件的这种结构形态, 与传统的电视节目的结构形态相比, 有何优越之处。
概括起来,CD—ROM、CAI课件的这种结构形态, 有如下优越性:
1、即使是对一个单一的节目,受众的视看兴趣、 视看行为、 视看顺序, 都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性。
2、为节目的创作者提供了可以纵横交错多层次地布局、安排节目内容的更自由的结构创作空间。突破了传统的音像节目的叙事习惯及叙事模式,更好地适应了传播的个性化需求。传统的电视节目也能做到多层次地布局、 安排节目的内容, 但只能是纵向的, 而不可能是纵横交错地做到多层次。
3、CD—ROM、CAI课件的这种“ 树形结构” , 是一种更自如的非线性结构, 可以使受众更便捷地随机阅读节目中的任一部分。
4、更重要的是这种节目结构形态,为整个传播体系中的交互式传播,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 灵活自如的、 传播内容可随机视看.读取/的平台。
CD—ROM、CAI课件的这种节目结构形态优势, 必然会影响到有线电视的节目观念。 因为, 作为“ 新媒介旗手” 的有线电视, 尤其是在与无线电视的比较中, 一个最鲜明的发展特征及前景优势, 就是有线电视具备交互式功能。而且, 从网络体系中开展交互式多功能服务的角度来看,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开展的有关实验, 并不比电脑网络中开展的有关实验来得缓慢。
实践与研究成果证明, 早在90年代上半期, 美国、 日本、 德国、 西班牙、 比利时、 荷兰、 英国等, 都普遍建立了交互式电视系统, 并且进入正式运营或实验运营, 到现在, 电视家庭购物、 双向电视游戏、 交互广告、 视频点播、 电视会议、 电视保健、 电视远程教学与培训、Internet接入等,都已全面进入市场,只是有的还有待完善。
应该看到, 在“ 三网” 竞争中, 对视频信号的传输, 有线电视网络具有极大的既存优势及前景。所以, 对CD—ROM、CAI课件这种类型节目的网上传播潜在需求最大的也将是有线电视。 这种网上传播的要求,首先是对一个节目体系中任一节目的点播。 这就是现在正进入人们概念和生活中的视频点播(VOD)。进而是对点播的任一节目, 还能在看的途中对任意局部实现“ 树形结构” , 这样才可能提供纵横交错的自由随机视看形式。
视频点播VOD, 也称为自选式交互电视或按需视频。用户需要点播什么样的节目, 通过网络上行信道发出相关的指令信息到VOD服务中心(服务器), 启动有关控制程序, 点播到所需的影视节目后, 由相应的数据库经网络下行信道发送给用户观看。 用户在观看时, 借助应用界面和软件, 还可以随意快进、 暂停、 倒带、 搜索等, 如同在家里操作控制自己的录像机、 影碟机一般。 但是, 这种自由的点播和随意的视看, 还只局限于传统影视节目的结构形态, 充其量只能在“ 线性” 中自由往复地选择。 此外,VOD现在的局限,是对并行播放能力尚有很大的制约。也就是说, 如果有很多用户, 比如数百、 甚至更多的用户同时点播同一个节目的时候, 一部分用户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服务, 甚至得不到服务。这是因为现在的VOD服务中心大都还无法拥有相应数量的并行的可供交互式控制的播放通道。 在这种播放通道不充分的情况下, 后点播的一些用户只能等待接通。所以, 现在很多有线电视台网络上开展的视频点播,实质上还都只是 “ 准视频点播”(NVOD)。准视频点播也称为准自选型交互式电视业务。它是VOD业务的一种衍生的初级方式。它用数个频道每间隔一定时间依次轮番播放同一个或几个节目的方式, 来基本满足众多用户的点播。它一般是被VOD服务中心用来安排一些流行 “ 热点” 节目、 “ 人气” 节目。 比如, 一个“ 热点” 节目, 片长有100分钟,VOD服务中心安排10个频道, 每一个频道分配一个节目拷贝,每间隔10分钟依次轮番播放。那么, 用户在点播这个节目时, 最多等待10分钟, 便可以看上从头开始的节目。 另外, 准视频点播还只能是在有线电视台特定的时间里、 对特定安排的一个或几个节目选择点播。可见, 准视频点播还只是一种单向广播型业务与双向交互型业务相结合的方式。 而人类发展交互式电视的目标, 是“ 全交互式电视” 。
全交互式电视业务可以即时回应用户发出的广泛的服务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它提供给用户的回应服务不仅是电视节目, 还包括各种多媒体信息。它是VOD业务的一种高级形式, 包含VOD和NVOD。全交互式电视系统的服务中心将包括更多的信息库, 而且, 大量的信息库将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 全交互式电视系统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虽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毕竟有本质的不同。全交互式电视系统是以电视系统, 特别是有线电视系统为基础发展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这两种系统都体现着电视、 电脑、 电信三种技术的融合, 而且将殊途同归, 以实现尽可能全面、 完善的多媒体通信的最终目标。 但是, 也应该看到, 在目前一定的时期内,由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特性优势, 广泛的社会用户基础, 开展以视频信号为主的多功能服务, 将较容易在交互式电视系统中先取得成功并推广。现在, 以计算机为媒体基础创造出的具有“ 树形结构” 的CD—ROM、CAI课件的这种结构形态的节目, 必将在以电视系统, 特别是有线电视系统为基础发展的多媒体通信系统中找到更易发挥的用武之地, 并同时对传统的有线电视节目以及有线电视节目的编程体系产生同化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预言,21世纪的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将发生如下的变化:
1、单体节目将出现线性结构与树形结构多样化的节目形态。 一部分电视节目将是直接由计算机技术制作与提供。换句话说, 现在概念上的有些电脑多媒体软件节目将直接进入电视节目体系, 而成为“ 名誉” 电视节目。当然, 如何更好适应有线电视网络传播的规律, 以及有线电视受众的需要, 尚需要探索。
2、有线电视网络中的节目频道,除单向传播频道以外, 将出现一种新型的交互式专门“ 频道” 。这种“ 频道” , 并不像现在的节目频道那样成天在播出电视节目。 它可能只是播出$甚至说是“ 公布” &一些栏目或节目的目录, 然后, 由观众在浏览目录时去自由选看某一种栏目, 或某一个栏目中的某一个节目, 甚至某一个节目中的某一局部。 因此, 在频道节目的编程中, 栏目及节目的名称, 目录的生动、 响亮、 诱人, 将像报纸中标题的重要程度一样, 格外引起节目编程者的重视。
3、由于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网络覆盖规模的扩展, 原本分散的、 只从属于某一台某一地的信息源$服务器中的节目源&, 将连成强大的分布式服务器群, 从而使节目源可以共享。 并且, 还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或大区域性的有线电视节目规划生产联盟, 以分别性的投入, 共同生产某一大型题材的系列节目, 并实现节目共享, 从而有效地降低电视台的节目成本。
4、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将更好更多地承载教育功能,并演进出更适应远距离教育需要的节目形态。同时, 由于电视媒介作为大众文化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 这种适应远距离教育需要的节目形态, 还会更充分地注意并发挥它的结构及表现的生动性、 有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