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和IP RAN的争论还在继续,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各方观点非常鲜明。通过解读多位关键设备厂商专家的观点,我们力图还原两个技术的本真,从而发现其背后的商业机会。当然,任何一项技术的商用条件都不会仅仅是技术的优劣,产业链、价格等因素同样重要。但是在这里我们将不会对此做过多讨论。
●关键技术难点
1.与MSTP互通
《通信产业报》(网):目前PTN、IP RAN与MSTP在对接上是否存在障碍?如何解决?
黄富荣:PTN在和MSTP的对接上,解决方法全面,基本不存在什么障碍,兼容性强。
目前有三种主要的方案:第一种是业务落地对接方式,采用UNI方式和MSTP对接,只能简单完成业务的互通,OAM、保护等重要功能都无法做到互通,且从组网拓扑看,存在单点失效的风险。
第二种是业务透传方式对接,采用透传方式和MSTP对接,无法实现端到端管理,需要上下两端对接,维护界面不清晰,需要新增核心落地设备,增大投资成本。
第三种就是中兴通讯创新性研发的PTN-SDH网关单板方式,在PTN的基础上开发SDH网关功能,通过在原有PTN设备上进行网关单板升级的形式,使原有的PTN设备具备SDH网关功能,从而能够实现PTN直接通过Ch.STM-1/4和原有MSTP网络进行对接组网,实现端到端的业务互通、OAM、保护、告警。
IP RAN因为技术体制本身的原因,只能实现业务落地对接和透传的方式,仅能实现简单的业务互通,而无法实现端到端的OAM和保护互通,和MSTP的兼容性差。
丁浩:对于移动,PTN网络和原来的MSTP网络是作为两张独立的网络分别运行。而中国联通在初期只是将PTN作为移动回传和大客户接入的一种承载方式,与MSTP互为补充,甚至在某些应用下两种技术采用共同组网,协同工作。上海贝尔的PTN设备1850系列自其设计开始就始终把与MSTP设备兼容演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采用先进的通用矩阵技术,1850系列可以实现两种业务并存,并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业务发展需要,从100%的TDM业务向100%的PKT业务平滑演进,可以完善解决PTN部署时与现有的大量MSTP设备兼容的问题。
2.标准
《通信产业报》(网):PTN、IP RAN两者分别在标准方面的进展如何?国内外标准是否有所差别?
黄富荣:总体上看,PTN在标准上已经走向成熟,而IP RAN目前还没有一个业界统一清晰的规范标准。
从国际上看,其国际标准已经明朗化:从2008年开始IETF和ITUT开始合作制定MPLS-TP标准,截至2010年底,大部分核心标准已经完成,只是在OAM有小的分歧。同时,今年的2月份ITUTSG15会议上,MPLS-TP标准中最后争论的OAM标准也已经确定,这标志着PTN的MPLS-TP国际标准基本确定。
另外,中兴,华为,阿朗,思科,爱立信等十几个厂家参加了EANTC(欧洲高级网络测试中心)组织的PTN(MPLS-TP)互联互通测试,取得良好的效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PTN标准的成熟并获得了一流设备提供商的广泛支持。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PTN的国内标准制定工作,已经走在了国际标准的前面。目前CCSA牵头制定的分组传送网总体技术要求标准已经定稿送审。采用GACH+1731的OAM方案,获得了国内所有运营商,设备商一致支持。由工信部牵头,联合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等主流设备商,从国家层面上推动PTN产业联盟的成立,筹备工作已经在今年的3月份开始。
丁浩:中国的PTN标准化进展事实上走在了国际标准组织之前,PTN已可提供FE、GE等接口与PON、MSTP等接入网络实现对接。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PTN网络是由中国移动建设的,标准化方面中国的运营商也有自己的明确要求并在不断推动中,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国外运营商的支持。
3.层功能
《通信产业报》(网):PTN增加3层功能,对承载数据业务和LTE有哪些帮助?目前几种方法有何优劣势?
黄富荣:作为电信级的分组传送网技术,PTN的应用场景主要是RNC/AGW/SR/BRAS往下的城域传送层,其增加3层功能主要是因为LTE阶段的X2和S1-FLEX业务的需求而产生的,目前该功能已经完善,自2010年开始正式研发出版本至今,经历了实验室测试验证、现网(如深圳移动、大连联通)测试验证等严格的测试,都说明PTN的L3VPN版本已经成熟完善,具备了规模商用的能力。
其技术难点就在于如何将数据领域的3层路由技术和2层PTN静态隧道技术做一个深度的融合,以期为LTE提供一种“简单可靠、高质量、可管理、低代价”的承载网演进之路。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LTE阶段,基站和基站之间,以及基站和SAE-GW或者安全网关之间将是一个全网状的连接。纯2层的技术对于全网状连接的支持存在N平方的问题,或者大广播域的问题,无法扩展到大规模的网络。PTN上增加3层功能,相比PTN和路由器联合组网的方案,可以节省路由器的投资,实现网络资源的全局优化。对于视频点播,IPTV等业务,3层对于单播和组播的良好支持更是综合业务承载的必备条件。
《通信产业报》(网):如何看待PTN和路由器联合组网?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PTN和路由器联合组网,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包括:网络层次清晰,二三层功能分别位于不同的设备上,运维责任分工明确。
缺点包括:1)无法实现端到端的QoS和网络保护,PTN和路由器分属两个不同的网络,QoS策略不一致,保护机制也不同,协调困难,互通场景复杂,难以实现端到端的QoS保障。2)管理、协调不便,需要分别的运维人员、以及网管系统进行管理,业务部署和故障排查都需要两方的人员共同参与。3)重复投资。PTN的核心设备和路由器性能相当,唯一的差别是路由器有3层功能,但是二者又无法相互取代,造成重复投资。
4.海外市场
《通信产业报》(网):国外运营商(特别是已经商用LTE的运营商)对回传技术是如何考虑的?请介绍一下先进案例。
黄富荣:PTN以更可靠的网络、更成熟的产业链和产品方案、可运维可管理、更低的网络TCO、更开放的兼容性,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内和国际运营商的青睐。包括意大利电信TIM(TELCOMITALYMO-BILE),大型跨国顶级运营商Telefonica,均选择了PTN作为2G/3G/LTE/大客户专线业务的承载技术。
丁浩:实际上大部分已实现IP化移动回程网络的主流运营商都采用了IP RAN架构的方案,如AT&T,Verizon等都采用了阿尔卡特朗讯的解决方案。
5.未来演进
《通信产业报》(网):提出PTN/IP RAN融合方案的意义是什么?技术上如何实现?
黄富荣:传送网作为基础网络,是为其上层的业务网络服务的,那么不同的具体业务需求以及网络架构,就要求了不同的传送网与之对应,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业务网络的优势,提升用户体验和感知,最终为运营商带来竞争力上的提升。所以,MPLS-TP/和IP/MPLS技术本身是同源的,对于不同的业务需求及网络架构,各有所长,比如针对移动回传业务,MPLS-TP更具优势,而针对路由型的业务,如普通上网、IPTV等,IP/MPLS则更优势,而融合平台可以根据运营商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灵活的[FS:Page]网络解决方案。这就是PTN/IP RAN融合方案的意义所在。
中兴的分组化传送设备,ZXCTN系列是融合型的分组传送设备,可以通过同一硬件平台同时支持MPLS-TP和IP/MPLS两种技术体系,是采用同一硬件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标准逻辑软件来实现MPLS-TP或IP/MPLS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为运营商提供更加灵活的网络解决方案。
●总结
PTN派:PTN有明显优势
PTN和IP RAN的最终目标都是建立一个具有电信级OAM和保护,可以提供同步和3层调度的能力的分组传送网络,应用场景也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打造一张电信级的分组城域传送网,负责运营商电信平面业务如基站、大客户专线和其他高价值业务的承载。
但是由于演进路线不同,发展快慢也不一致,这两种技术是有差异的:
在OAM和维护管理上:PTN的OAM功能就比基于MPLS的IP RAN要强大得多,能够提供对业务分层次的全方面的监控和管理,凭借强大的OAM,PTN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网络故障定位和排除,可维护性强大。
在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网络保护上:PTN提供了完善的保护模式:线性、环网、双环双节点、SD信号劣化保护,具备50ms电信级保护倒换能力。而MPLS只提供简单的FRR收敛保护,在大网络情形下,是无法保障业务的电信级传送的。
开放性:PTN的产业链和标准相比IP RAN都要成熟得多,PTN有着大规模的现网应用,支持厂家众多,和MSTP网络的对接兼容性强,不同厂家的L3对接也是非常成熟。而IP RAN,目前业界尚无规模商用实例,缺乏统一清晰的标准规范,支撑厂家有限,无法和MSTP网络互通等。从开放性的角度来看,PTN是远优于IP RAN的。
成本:单套设备成本和整网建设成本上,PTN具有显著优势,这点是得到业界公认的。而且,PTN相对于IP RAN,运维管理简便、快捷,其运营成本OPEX也远优于IP RAN,无论是CAPEX还是OPEX,可以说PTN都具有相对IP RAN显著的成本优势。
综上,PTN在成本、可管理可维护、安全可靠、网络开放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IP RAN派:综合承载更具优势
IP RAN以IP/MPLS标准体系为基础,同时为适应多种业务部署场景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其他技术规范,包括OAM、网管等内容,形成了同时满足动静部署要求的承载网解决方案。IP RAN支持丰富的路由协议、动态转发、L3VPN、组播等动态网络部署,这些能力满足了无线演进的需求,奠定了多业务承载的基础;同时IP RAN支持静态配置、基于NMS管理、完善DCN方案、支持点到点的管道部署,保持了对静态承载的兼容。
传统的IP动态网络运维是个难题,而IP RAN在运维能力方面相对于传统的IP/MPLS网络有很大的提升。IP RAN的运维解决方案通过屏蔽技术差异实现类SDH运维,通过模板化简化运维场景,通过可视化业务发放、性能监控等极大地提高了IP/MPLS网络的运维效率。
同时IP RAN具备高精度、高可靠的时钟传送机制,包括同步以太时钟、IEEE1588V2时钟以及1588ACR时钟传送机制等,能够满足无线基站之间的时钟频率同步需求以及LTE时代对相位同步的高精度同步要求。
从技术成熟度,标准化及实际应用上来看,IP RAN都更成熟。而对于希望通过IP转型架构统一的综合业务承载网的运营商而言,IP RAN的总体建设和运营的优势不言而喻。全业务运营商都更倾向于不再走每种业务都需要独立建网的老路。IP RAN实际不是某种单一的新技术而是多种成熟技术在移动回程网络中的应用。IP RAN是基于路由器形态的设备采用电信数据网络中广泛应用的IP/MPLS架构逐步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