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西方新闻业的重建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在一系列地震报道中,日本媒体的表现值得尊敬。有专家以NHK为例分析:NHK是日本最大的公共传媒,它切实实践了专业精神,主播始终保持镇静的面容,电视画面上没有出现“死亡特写”,没有灾民的“呼天喊地”,也没有记者的煽情式报道。NHK做到“及时”、“实时”地播报最新消息,一经确认,则反复滚动播放,每隔几分钟就提醒公众注意安全,显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NHK报道信息“全面”、“精确”,轮流使用不同语种播出,考虑到了受众中大量外籍人士的需求。后危机时代,日本媒体所秉持的专业精神为新闻业重建树立了典范。
新闻传播业历来被视为民主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神,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其功能的发挥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新闻传播业服务模式面临困境,最近一次的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又加速了西方新闻传播业在公共服务职能、新闻报道立场、社会责任原则等方面的变革与转型。在全球性经济复苏的后危机时代,西方乃至全球新闻传播业亟须在重建中焕发生机。
公共服务职能的重建
后危机时代,传统新闻业的生产方式受到颠覆性挑战,用户参与新闻生产消解了专业化的程度,新媒体新闻生产几乎抛弃了专业化的基本标准。这些现象对新闻业造成不小的冲击,但这恰恰也为强化新闻业的专业化程度提供了契机,坚守服务公共利益这一核心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美国传媒专家伦纳德•小唐尼等人认为:“新闻业正在经历史上最艰难时期的考验,传统上被称为主流媒体的报业和电视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长期以广告作为经济支柱的报业经济模式正在崩塌,传媒业的新闻独立性遭遇历史性考验,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急剧减少和不断下滑,报业和电视传媒的受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经营危机的步伐似乎正步步紧逼。”事实上,新的媒介模式几乎颠覆了传统新闻业的基本规则,新闻的更新速度不再像报纸那样以日计时,已实现以秒计时的更新速度。搜索引擎节约了人们读报的时间,不需要通过翻阅厚厚的版面获取新闻。网络博客打破了媒介的身份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实现个人自由出版。新闻报道的方式也不再像报纸那样循规蹈矩,甚至只有标题和新闻链接。读者可以自由跟帖和评论,感受网络带来的开放办报新体验。总之,网络已经改变了构成新闻业的所有要素,一个全新的新闻业取代传统新闻业已不可逆转。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媒体,经济与广告的牵制始终是传媒保持完全独立性的主要羁绊。尤其在经济危机造成广告收益减少的时期,独立报道所担负的知情、监督和分析等职责受到严重威胁。虽然传统媒体部分地丧失了这一功能,人们对未来的新闻业还是充满信心,认为互联网完全可以承担独立报道的使命。互联网不但可以拯救报业和电视业的危机,而且还催生了网络新闻业的繁荣,一批新的新闻传播终端、公益性报道组织、公共广播机构、社区型网站和个人博客等传媒载体或渠道应运而生,它们不但为公民参与新闻提供了巨大空间,也为实现独立报道和完成公民报道提供了新的机遇。就传播方式而言,单向度的模式被双向互动模式取而代之,新闻分享与共同创作赋予新闻新的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生产者已经扩大了,不但包括原来的专业记者和编辑,也包括业余的公民记者和普通人群。报道的资金来源不再限于原来的广告和订户,而是扩大到基金、慈善业、学术团体、专项利息和个人捐助等。不同传媒之间表现为新的竞合关系,一方面是彼此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是彼此之间需要更紧密的合作,从而使得新闻的价值与影响力增强。英国《卫报》编辑艾伦•罗斯布雷吉说:“合作与互动,这就是新闻业未来的方向。”
随着信息社会和后信息社会的到来,新闻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地方新闻、本国新闻和国际新闻的数量在下降,商业新闻的数量却在翻番,体育新闻数量显著增加。传统媒体以政治新闻报道为主的生产方式,正转向以公共利益为中心的生产方式,科学新闻、医疗保健、财经报道、教育文化和宗教娱乐新闻正成为传媒实现服务公共利益的新领域。
新闻报道立场的重建
后危机时代,社会数字化变革的步伐日益加速,新闻业的传播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再到全媒体,从内容为王到技术为王,再到渠道为王,都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最终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内容为王。只有有独家新闻、独立报道、独到见解,媒体影响力才会与时俱进。这个时代,传统新闻业面临的一个最大困境是网络内容免费。问题是如果新闻业无法赢利,那它就无法生存下去。如果强行收费,传统媒体就等于因噎废食。因此,一方面是寻找赢利的新模式,比如默多克新闻集团推出的iPad报纸模式,就为报纸实现赢利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是提供“稀缺性”新闻,只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新闻,才会有读者自愿购买。因此,金融危机为新闻业带来了灾难,也为新闻业带来了生机。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是敌人,反而是共患难的兄弟。事实证明,网络点击率越高的媒体网站,其传统媒体的受众也更多。反之,网站点击率越低,其媒体的用户也越少。
科技成就了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传播媒介的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网络媒介为实现监督式民主和公民参与新闻提供了条件,独立新闻报道可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上,西方传媒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在新闻报道上并不能做到完全客观,或者以知情权的名义放任“信息泛滥”。
报业先锋提姆•麦奎尔说:“新闻反对有闻必录,但有闻必录却是数字时代的优势,传媒能做的是把一切可能捕捉的新闻和盘托出。”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报道新闻、监督权力和发表意见。即使新闻媒体彻底消亡,信息、调查、分析和知识的需求却永远不会消失。但新闻媒体的消亡会带来致命的危险,那就是没有专业新闻可以为公共利益代言和引导受众议程。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不仅仅需要新闻,更需要专业的新闻媒体,它们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重塑新闻业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不必考虑是否赢利,也不必考虑是哪种媒体报道新闻。因而,这意味着不仅要拯救倒闭的报业或电视业,而且要拯救整个新闻业,以确保新闻业的独立性、原创性和公信力。
社会责任原则的重建
中外历史表明,那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不但没有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消亡,反而在坚持中得以发展壮大。我国的媒介制度决定了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西方社会也不会纵容媒体完全放弃社会责任。也许,过度市场化只是加速了新闻业的分化,那些始终如一的责任媒体依然安然无恙。有学者研究认为,长期以来,美国公共电台、电视台声音微弱,这一现状需要重组公共广播公司,在每个社区建立公共站点,为本地新闻报道提供大量的资源,或可促使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新闻业向问责制新闻(公共新闻)转向。新闻业“转向”的过程,也正是这一行业发生巨变的过程。事实上,长期以来的市场化和两年前的金融风暴成为传媒业重新洗牌的分水岭,多个国家的[FS:Page]报业乃至整个新闻传播业纷纷坍塌,传媒市场出现新的分水岭。处于风暴中心的美国传媒业正经受毁灭性打击,一方面是受金融危机拖累,美国报纸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直线下降;同时,来自网络等新兴媒体日趋激烈的竞争,也对报业维持广告收入带来挑战。然而,这些还都只是外因。其实,最为根本的原因却是报业放松责任意识,导致自食其果。
市场化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法国报业也深受其害,一些报纸不得不做出停刊或节假日停刊的决定,包括《解放报》、《费加罗报》等在内的一些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报纸纷纷公布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停刊计划。中文报纸《欧洲日报》也宣布“永久性”停刊,原因是“因外在环境变化迅速,网络新闻媒体普及,影响纸质媒体的发行;而金融危机的冲击,更造成广告流失”。同时,由旅法华人创办的欧洲华语广播电台目前已正式开播,其覆盖地区主要为大巴黎地区。法国政府努力化解本国报业危机,欧洲报业也在风雨飘摇中如履薄冰,日本报业全面告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媒体在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也是不同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所受影响都是有差异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传媒市场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金融危机重创实体经济,直接导致媒体的广告锐减。由于广告收入大幅萎缩,全球媒体普遍陷入困境。后危机时代,全球传媒业洗牌的时代正在加速推进。毫无疑问,一批媒体必然倒闭,一批媒体必然崛起,决定倒闭与崛起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社会责任。
因此,金融危机对新闻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无情冲击导致媒体的生存困难,另一方面是为传媒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供机遇。西方国家在传媒经受危机的时刻,政府往往可能出台扶持性政策。有学者对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的研究发现,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引起政府对传媒业的政策调整和支持:“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出了若干联邦文化计划,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日韩等国提出的相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都对包括传媒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下,政府已经出台并且应该还会出台对传媒业发展能够起到良性作用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系列政策,值得传媒业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及时调整策略。”正如西方学者所指出的,由于传统报纸及其它传统媒体的衰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但它们能否继承传统媒体的“解释性报道”的专业优势,能否承担独立报道的新闻使命,能否继续作为民主社会的“第四权力”,西方学者为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提出了具体而切实的对策。
其一,国家税务机关和政府应当制定具体方案,减轻新闻机构经济上的压力,或使之成为非经济实体,使它们摆脱生存之忧,致力于服务公共利益。但必须承认新闻媒体的市场地位,让它们有可靠的经济来源,以维持其绝对独立的地位,开展独立的报道与传播。
其二,社会慈善团体、基金会和社区资金应当大幅度增加投入,扶持那些负责任的传统媒体,资助它们开展独立性调查报道,加强环境瞭望和舆论监督功能。或者新建一批公益性的社区新媒体,以承担一部分传统媒体的社会职能。
其三,公共电台和电视台应当调整思路,正确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并借助自己的专业网站,加强对当地和社区的新闻报道,以服务地方和社区为根本目标。
其四,高等学校、公共职能部门和私营企业,不但应当积极参与新闻报道或提供消息来源,还应当主动承担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或提高自身新闻素养的任务。在迅速到来的公民化社会,人人都应当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受益者。
其五,全国性的基金会应当设立地方基金,用以资助地方和社区新闻机构的发展。新闻记者、公益性组织和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公开信息,为地方媒体和全体公民提供权威消息来源,让他们充分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
总之,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之互联网的挤压,报纸等传统媒介遭受重创。媒介自身的生命周期,决定了传统媒介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然而新闻业则不会随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消亡,反而会在媒介的新旧更替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当然,新闻业自身也会出现转型,特别是由专业生产转向公民生产的转型,这也是公民新闻业崛起的根源。尽管与传统新闻业相比,公民新闻业不够专业,但公民却因为拥有更多的新媒介,从而更加自由地行使信息传播权利,标志着社会民主程度的提高。同时,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充分利用和发明新的更低廉的传播媒介,迫使高成本的传统新闻业实现转型,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专业+业余”新闻业。
这一趋势的基本内涵是由公民和业余人员收集和生产信息,再由专业人员进行修改与加工,然后编辑成“适合出版”的内容进行传播。很显然,随着媒介技术和新媒体的普及,公民对于新闻业的重要性会更加突出。因此,新闻业重建的根本目标,归根结底在于重建公民参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权利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