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中国网事:网友质疑北京国际电影季“很浮云”
新华网 | 2011-04-29 10:00

电影界人士以四大“潜台词”回应称“很有必要”

4月24日,参加论坛的导演们一起合影。当日,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主题活动之一“中外著名导演对话”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担任主持,美国导演罗伯特·明可夫、美国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意大利导演马可·贝罗齐奥、韩国导演郭在容以及冯小刚、吴宇森、陈可辛等著名导演,围绕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工业技术、电脑技术与电影艺术,电影的类型化等内容进行对话。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周宁、万一、李亚红)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28日闭幕。电影网络展映、电影论坛、片商交易、低价放映等引发网民极大关注。然而,也有不少网民质疑:“中国目前已有‘金鸡百花’等四大电影节,若再举办电影节是否会过多?”“明星很秀、星光很盛、影迷很狂,难道举办电影节就能让中国电影上个大台阶?”“国际电影季?浮云罢了!”

对此,电影界人士告诉“中国网事”记者,在北京举办电影季有着深刻的文化战略考量,其背后所蕴含的“电影市场潜力”“产业链延伸”“城市化进程”“文化走出去”四大潜台词,释放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四大风向标。

北京有无必要举办“电影节”?

(质疑)新浪网友“白云朵朵飘飘然”发帖称:“‘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已经够多了,再加上北京国际电影季,都快吃撑了,中国电影有这么大影响力?难免自娱自乐吧!”还有一些网友质疑“为何非要在北京举办电影季”。重庆网民“youngg”等反映,中国各大电影节都在东部发达城市举办,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影院建设没啥影响,“有些农民甚至骑毛驴赶场看电影,要知道,中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宝库’,更别忘了九亿农民对电影的渴望。”

(回应)北京能吸引世界眼光

本届电影季秘书长、北京市广电局局长李春良回答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于北京,这里拥有全国80%的电影制片机构和电影从业人才,也是各大媒体聚集地。“之所以邀请成龙担任本届电影季形象大使,就因为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既不在好莱坞也不在香港,而在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说,虽然中国离电影强国还很远,但电影产业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近几年保持年均超30%的票房增长率,去年首破100亿元大关,预计500亿元的票房目标并非空想。正是巨大的市场前景,才吸引了22名国际著名电影节主席或高层人士参加本届电影季,创中国电影节之最。

站长统计站长统计

“电影节”对中国电影有什么实际作用?

(质疑)网民“阳光抑郁型”发帖称,“明星走秀”“竞赛评奖”成为我国电影节的代名词,这些活动开销巨大,而真正的“赚钱项目”――电影洽商成果甚微。“焦焦”等网民笑言:“目前华语片在国际市场生存状况堪忧,国内大卖的片子一到国外便悄无声息。中国电影真能大卖?”影迷“山药鱼子”发帖说:“为啥美国电影公司那么牛?因为他们垄断着全球发行网络,中国的电影公司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回应)重头戏是“中外电影项目洽商”

北京国际电影季有关方面向“中国网事”记者介绍,与其他国内电影节不同,本届电影季并未设立竞赛单元,更没有颁奖盛典,而把重头戏放在“中外电影项目洽商”环节,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韩国CJ娱乐等200多家知名电影巨头和制片机构与国内影视企业进行洽商,涉及从电影创意与剧本、技术设备到电影成品、衍生品等电影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扩张中国电影的产业链。

李春良说,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季,中外合拍大片《飞虎》《鼠之道》《盛唐危机》《星舰奥罗拉》等已完成签约。本届电影季洽商总额超过27亿元人民币。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李庸观认为,电影节不是简单的走秀场,而是寻求联合拍片、筹集资金、建立项目市场的产业功能聚集地。

中国电影节协会主席李前宽说,国外电影票房一般仅占电影总收入的1/4左右,其余是衍生品开发所得。反观我国,票房是片商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电影节必须发挥市场融资、投资、发行的功能才能壮大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举办各大电影节意在探索逐步搭建海外发行网络。”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通过引进合拍片项目是进军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


“电影节拉动城市化进程”言过其实?

(质疑)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席塞吉·洛塞克认为,许多知名国际电影节成为拉动城市化进程的引擎之一,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平台。“Angel”等网民质疑:“小小电影节与城市发展哪有那么大关系?电影是文化产品,靠电影节提升城市化进程更有些言过其实!”“北京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等并不比嘎纳、威尼斯等电影名城差,难道还需要靠电影节拉动城市化进程?”

(回应)“电影节”可让大家关注城市文化建设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联合主席卡梅隆·贝利举例说,多伦多电影节每年实现2400万美元的旅游和交通业创收,拉动了文化场馆建设、餐饮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并非仅指经济建设,文化软实力也是重要指标。”尹鸿认为,北京虽拥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但在以电影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方面与其“世界城市”的称号不相匹配。

不少电影界人士在本届电影季论坛上深有感触地说,各大电影节主办方必须认识到,电影节不仅要提升城市知名度,更要通过满足百姓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目前中国仅有约6000块银幕,与美国每百万人拥有130块银幕相比,我们只有可怜的7块,而且6块还在东部地区,根本无法满足二三线城市居民的观影需求。”

张会军说,他与导演张艺谋等6名全国政协委员已联名提交“加快二三线城市建设影院和银幕数量”提案,建议将影院建设纳入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通过信贷、税收、补贴等多方扶持措施让影院建设与体育馆、博物馆[FS:Page]等其它文化设施项目享有同等待遇。


“电影节”能拉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质疑)就在北京电影季期间,来自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的数据显示,投资1800万美元拍摄的《唐山大地震》虽在国内创下当年国产票房纪录,但美国票房仅为6万美元;而吴宇森执导的《赤壁》斥资8000万美元,但美国票房尚不到63万美元。网民质疑,举办“电影节”对中国电影走出去作用不大,倒不如实实在在做点事,网友“KKPP”说:花这么多钱办“电影节”,不如省下来拍部自己的《功夫熊猫》。

(回应)“电影节”为中外电影合作牵线搭桥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把合拍片作为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尹鸿说,“但是,合拍不是简单地输出人力或题材,而是从剧本创作、融资模式、电影科技、拍摄理念、发行机制以及衍生品开发等全方位合作。”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国题材、但由欧美制片方制作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大片却在全球市场大卖的原因。

“‘题材荒’已成为欧美电影强国的‘软肋’。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其创作题材已经枯竭,早就开始在各国文化中借故事、买题材、引人物,而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成就的经典远未开发,被西方国家轮番所用。”张会军说,“之所以人家的电影能走向世界,关键在于会讲故事,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电影与文化产业有关、与百姓幸福指数有关、与国家形象有关。中国正从文化战略的高度大力发展电影产业。而北京国际电影季的举办恰恰彰显了中国电影国际化的决心。”张会军说。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