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
1940年12月30日傍晚,这庄严、自豪的声音,从延安一个偏远山村的窑洞里传向四面八方。 “人民广播第一声”从此翻开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史的第一页。
■早期的文艺节目只是由播音员吹口琴、唱歌和放唱片
1936年12月,为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打算在延安建立一座广播电台,以突破国民党当局的新闻封锁。
1940年春天,周恩来由苏联回延安,带回一部广播发射机,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主任为周恩来,成员包括负责通讯工作的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通讯社社长向仲华等。
1940年5月,周恩来前往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广播委员会由朱德领导。 1940年7月,正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红军指挥员、有打窑洞经验的阙明负责广播电台的土建工程。
王诤和阙明选定延安以西19公里的王皮湾作为台址。这个小山村只有9户人家、40多口人,地形隐蔽,十分安全。在当地农民帮助下,经两个多月的努力,他们打出两孔石窑洞、几孔土窑洞,盖起了用作播音、发报、办公和住宿的土坯房。
曾经在清华大学学习电机工程的傅英豪、唐旦夫妇被派往延安解决技术问题。军委三局决定抽调30多人,成立九分队,承担文字广播和口语广播任务。发射机的组装、损伤件的修复、补缺器材的制造,都由三局的材料厂和九分队的同志们负责。由于延安汽油奇缺,为了解决动力问题,他们找来一台已经报损的汽车引擎,大修后用皮带连接到发电机上。又找来两个大汽油桶,上下焊接起来,做成烧炭的土造的煤气发生炉,再用管子接到汽车引擎上,他们点燃木炭产生煤气,煤气使引擎旋转,带动发电机发出电力。周恩来还派人把自己乘坐的汽车上的引擎拆下,送过来轮换使用,保证广播的电力供应。
1940年12月30日傍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延安电台的广播稿由新华社编辑科提供。延安电台最早的播音员,是从女子大学调来的徐瑞璋和姚雯,后来接替她们的是肖岩。
为了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延安电台在1941年12月3日开办日语节目,这一天成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诞生日,播音员是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本女青年原清志。
延安电台早期的文艺节目只是由播音员和机务员吹口琴、唱歌和放唱片。1941年夏天,毛泽东听说延安电台有一部手摇留声机,特地派人把自己保存的20多张唱片送去,供广播使用。后来,广播电台为丰富节目内容,还约请了相关人员来演播郭沫若的《屈原》和《棠棣之花》的片断;请总政文工团来演播合唱,由于人数很多,窑洞里挤不下,只好排列在山坡上,把话筒移到外面,天地之间成了一个大的演播室。
1943年春,由于发射机上的大型电子管损坏,一时无法补充,延安电台不得不暂时停止播音。
■来不及调来播音员,朱德的讲话就由机务员临时上阵播出
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向解放区大规模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内战。紧急时刻,党中央要求三局尽快恢复广播。九分队的同志们抓紧时间,检修机器,很快开始试播。来不及调来播音员,就由机务员临时上阵,广播了朱德总司令给解放区各武装部队的命令。
1945年10月8日,新华社成立了专门的语言广播组。为了改善播音条件,三局在延安以西11公里的裴庄修建了砖木结构的大播音室。
1946年1月,刚从延安中学毕业的王恂被调到裴庄,成为延安电台的第一位男播音员。这年5月,新华社语言广播组扩大为语言广播部,即延安电台编辑部。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和延安电台的机务工作从三局划归新华社电务处统一管理。从此,延安电台的编辑、播音、机务等部门初具规模。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张家口,并单方面宣布在11月12日召开伪“国大”。率领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斗争的周恩来和代表团的部分同志撤回延安。周恩来刚回延安,即召集王诤与新任新华社社长廖承志等开会,决定在延安以北90多公里的瓦窑堡建立战备台。
■毛泽东称赞说:这个播音员好厉害,骂起敌人来义正词严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逼近延安,新华社除留下少数同志坚持工作以外,大部分同志撤往瓦窑堡。语言广播部和其他几个部门在史家畔村工作,他们借用老乡的窑洞,白天盘腿坐在炕上编稿,晚上挤在一起睡觉。机房和播音室设在相距10公里的好坪沟村。
国民党军队侵占了延安以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用“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 1947年3月25日下午,周恩来到好坪沟视察,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保证不要中断广播,因为这期间陕北台是对外宣传的唯一的工具。
3月28日,陕北台广播了青化砭大捷的消息后,连夜从史家畔和好坪沟撤退,千里转移到达涉县,将编辑部设在西戍村,机房和播音室设在相距两公里多的沙河村。
1947年5月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在安塞县王家湾村用干电池收音机收听了陕北电台的广播,播音员正在报道蟠龙大捷的消息和评论。毛泽东听了赞道:“这个女同志好厉害,骂起敌人来义正词严,讲到我们的胜利很能鼓舞人心,真是憎爱分明,这样的播音员要多培养几个。 ”
第二天,远在涉县的陕北电台收到党中央从陕北发来的嘉奖电报。不久,陕北电台每天的节目增加到3个小时。原在编辑部工作的齐越被调到播音组,成为延安(陕北)电台的第二位男播音员。
由于战局的胜利发展,毛泽东、周恩来等离开陕北,东渡黄河,于1948年5月间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同先期到达的刘少奇、朱德会合。新华社和陕北电台接到通知,第三次转移,从涉县迁到西柏坡附近的陈家峪、韩家峪等几个村子,接受党中央的直接领导。
5月28日,陕北电台在20公里以外的张胡庄开始播音。 7月间,原来设在张家口的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撤销,编播人员参加陕北电台的工作。为保证安全,也为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10月,机房和播音室又迁到40公里以外、井径煤矿附近的窟窿峰村。
解放战争发展到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新华社的不少重要稿件都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审阅、修改。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陕北电台先后广播了毛泽东审阅、修改和撰写的5篇广播稿,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3月25日,陕北电台随党中央进入北平,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对全国广播。
9月27日,政协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于是,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用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 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 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全国广播的电台。杨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