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能管道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运营商的增收。因此在智能管道背景下,如何平衡B2B和B2C业务之间的关系,如何与业务伙伴展开合作,如何开展新业务,这些都是运营商在商业层面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相对技术因素而言,商业层面的因素更加复杂。
关系破解缺乏充足刺激因素
“网络的智能化是一个没有停止过的进程,从模拟到程控,从智能网到NGN、IMS,从‘97’系统到BOSS,都是网络逐渐智能化的过程。因此现在来看,智能管道这一理念更重要的是另一个层面——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的研究人士宋杰向记者如是表示。
智能管道的实现意味着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会发生变革;而商业模式的创新转变也将反过来推动智能管道的理想状态实现。
在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杨景看来,智能管道“是一种相对于‘网络中立’的全新的‘产业治理结构’”。在这场产业结构创新中,运营商需要与产业各方建立、发展、优化新的“运营契约关系”。
此前几年的摔打中,苹果和谷歌等几家受追捧的巨头似乎都找到了这一时代适合自身的商业关系,而运营商的探索显然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相关人士对记者的描述中,前两者形成新商业模式的路线更清晰,聚焦点明确,而运营商的聚焦点更复杂,要形成的关系也更复杂,“除了前两者专注的用户体验、应用开发、互联网服务,还会涉及运营商固有的各种网络资源、接入资源、系统资源,基于其上的计算资源、业务资源,特殊的行业应用资源等”。
“资源优化配置,是门学问,特别是系统性的。”中国移动研究院该人士认为。目前,进行商业模式转型探索较全面的,沃达丰在2009年开始的Vodafone 360能力开放计划可算较具突破性尝试的一项,据了解该计划目前已初步完成相关平台建设,在提供了开发者计w划和多个SDK的基础上,已开放了若干主要基于定位和计费能力的API;其他运营商并不算太多。许多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计划和做法,也多是跟随沃达丰的实施细节。国内运营商在商业模式变革上,刚刚开始一些局部性的尝试,比如促使应用和内容成为可交易的产品的模式创新。
“一定程度上来说,国内运营商面临的‘第三方’刺激力不够,能力开放提得多,却迟迟难开头。”国内一家增值业务系统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他所谓的“第三方”,即部分或彻底打破运营商原有垄断能力的闯入者,它可能是直接竞争者,却也很可能是上下游配套环节上的新力量,但使得运营商不再是某领域的惟一。
初步业务创新逐渐出现
国内外运营商目前围绕智能管道的初步业务创新多有尝试。
据了解,目前这些业务创新多集中于动态按需分配带宽、差异化带宽和QoS套餐方面,运营商基于位置OoS策略,为ICP提供OoS定制服务。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部高级市场经理王世琪告诉记者,比如运营商会在众多的互联网视频服务中和选定视频提供商合作,提供内容加速服务,改善用户体验,同时使网络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目前在国外,沃达丰西班牙通过智能管道实现不同等级的带宽和QoS的移动宽带服务;法国Orange提供基于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将移动宽带业务与其TV业务捆绑,用户在使用Orange的TV业务时,移动宽带的带宽和QoS得到优先保障,改善了用户体验。”王世琪向记者介绍说。
前述移动研究院人士还向记者表示,目前他正关注另两种在国外较受看好的业务策略,一是基于终端类型的业务优先级设置,如一些中高端智能手机套餐绑定的用户ARPU值较高,网络可以感知到终端类型,从而实现对其优先保障;另一是在按流量计费的背景下,允许用户可以享受流量续订,改善服务的同时也为运营商带来更多收入增长机会。
王世琪还告诉记者,在国内,爱立信目前正帮助主导移动运营商通过建立数据业务档案,分析业务对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用户行为偏好、业务收入情况等,利用PCC(Policy Charging and Control)实现差异化服务和市场运营策略。例如,针对即时通信类的用户,实现业务优化,降低业务门槛的同时,达到吸引更多用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