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荣市长在4月12日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着力打造“三张名片”,扎实推进“三个台州”建设,全面实施“四大战略”,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加快推动台州创新转型、科学发展,全市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一五”时期,我们依靠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期完成,台州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六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致力保稳促调,加快经济转型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针对金融危机和有效投资不足,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要求,加大全局工作的组织力度、经济运行的调节力度、政策措施的帮扶力度、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度,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工作。加强对企业的解困帮扶和服务,出台工业、外贸、房地产业、建筑业等扶持及清费减负一系列政策。积极争取扩大信贷规模,组织推动银企对接。大力扶持外贸企业,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46家。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15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8%。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7000名、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家。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研发、信息、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商贸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发展。
(二)优化发展格局,打造战略平台
全力主攻沿海。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编制沿海产业带台州市实施规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7.6亿元,投产企业703家。加快滩涂围垦,4.78万亩建设用海获批,在建围涂22.88万亩。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列入省首批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乐清湾、三门湾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加强与宁波港、台湾基隆港合作,头门港区建设全面启动,大麦屿港区开通对台湾客运直航定期航班。
积极构建城市群。坚持“做强龙头、带动全市”,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6平方公里。优化城镇体系,落实扩权强县、强镇扩权政策,增强县域城市综合实力,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
促进陆海联动。编制完成沿江发展轴战略规划,加强沿江沿溪保护开发,推进椒江、永宁江、灵江两岸建设。支持黄岩西部山区、椒江大陈岛保护开发。南北协作工程深入推进。
(三)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供水、环卫、公交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64万人,改善194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和“清洁家园”活动。实施“123”农村康居工程。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811”环境保护行动,完成4个省级重点区域、1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摘帽”整治,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控网络。推进生态系列创建工作,温岭市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天台县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台州市和临海市成为省环保模范城市,临海市、温岭市、仙居县成为省级生态县(市)。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中心校”战略和“初中发展联盟”建设。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建成市白云学校,调整开发区教育体制。市聋哑学校投入使用。重视职业教育,免除就读中职三大类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学费。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成功承办第十三届省运会。全面实施人口计生“双基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
(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每年办好十方面实事,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环境整治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帮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就业,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11万人。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7.8万平方米,廉租对象“应保尽保”1506户,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6864户。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台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扎实推进,“反盗抢、促和谐”、“一打三禁”、“实效大防范”等行动取得实效,“天网工程”进展顺利,“奥运安保”、“世博安保”任务顺利完成。
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2次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城,获全国人防先进城市称号。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切实推进民营企业股权重构,企业上市取得突破,新增上市公司16家,累计23家、融资总额160.2亿元。创新地方金融体制机制。获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扩大对外对内开放。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已与20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创建中国台州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台州经济开发区等5个省级开发区整合提升方案获省政府批准。建设反走私领域企业守法诚信体系,培育进出口行为规范达标企业650家。推进“大通关”建设,国务院批准台州口岸大麦屿港区扩大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口岸查验机构获批,新增口岸开放水陆域面积536平方公里、口岸监管区域3个,全口岸外贸货物通关量突破千万吨。成功举办2届台州商人大会,“回归工程”扎实开展。认真落实中央对口帮扶战略部署,提前完成四川青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扎实开展新一轮援疆援藏工作。
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政府领导领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和报告工作、听取意见制度。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15件、政协提案2136件。健全决策机制,发挥政府决策咨询委和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完善民主恳谈机制,推行乡镇参与式预算[FS:Page]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