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平板电视厂商扎堆发布新产品的旺季,但不知道为什么,笔者对今年各品牌的新品却没有那种满怀期待急切希望见到的心情,或许是CES2011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小道消息”,让我们在新产品亮相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资讯;或许是“3D”、“智能”、“超薄LED”等等这些关键词早已让我们“审美”疲劳,但不得不说,如今许多电视厂商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平板电视的产品发展前景到底在哪里?
笔者无意、也自认为没有能力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从平板电视从取代CRT电视、CCFL到LED再到3D一路走来,从中还是可以给到我们许多借鉴意义的。今年平板电视功能的亮点已经在CES2011上定调,那就是3D和智能,笔者将在本文中探讨3D、智能、国产品牌三者的困境,尝试还原出平板电视产品的本质意义和发展方向。
3D普及面临三大问题
对于平板电视行业来说,2010年首次出现了3D电视产品,因此2010年也一度被各厂商称之为“3D电视元年”,但实际上,“3D电视元年”却远不如2009年“LED电视元年”那般名副其实。LED液晶电视推出以后,凭借超薄的外观、超低的功耗、类似的技术标准、厂商的大力推广,迅速取代CCFL电视占领了中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3D电视在耗费了厂商相当多的推广资源以后,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球3D电视的出货量仅为320万台,这仅仅相当于同年中国大陆地区平板电视3500万台出货量的十分之一还不到。不过,第三方分析报告同时指出,预计2011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800万台,并将于2014年达到9100万台,届时3D电视市场将会走向成熟。
在笔者看来,3D电视要达到分析报告上如此漂亮的出货量数据,并不是不可能,但在此之前,3D电视却仍有多个问题需要克服。首当其冲的问题自然是3D技术标准的统一,主动式3D、偏光式3D、裸眼3D,到底谁才是王道?其次是片源的问题,没有片源,无论什么技术的3D电视都是浮云。然后是价格,只有价格真正降下来了,消费者才有为这项技术埋单的可能。
从目前来看,要大规模推广裸眼3D技术是不现实的,最大的障碍无非还是成本原因,因此在未来的两三年内,3D技术标准之争就是主动快门式3D和偏光式3D之争,前者以索尼、三星、夏普、松下等品牌为代表,后者以LG、创维、康佳等品牌为代表。回想曾经困扰多年的蓝光格式之争,家电业各品牌不团结已有先例,但只要这个标准没有最终统一,消费者就难免会持观望态度,并最终影响产品销售。
片源方面最大的问题除了制片商推广意愿以外,也依赖于3D标准的统一。3D电影《阿凡达》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制片厂推出3D电影的热情,但我们却也无奈地看到,目前市面上的3D电影仍然寥寥无几,真正发行了蓝光碟片的3D电影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而由于主动快门、偏光式、裸眼式三种3D技术对应的片源也不相同,因此无形之中让片源缺乏问题雪上加霜。
近期康佳推出的40寸偏光3D电视报价不足4000元,似乎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丝购买3D电视的曙光,而反观40英寸主动快门式3D电视,报价却仍然维持在万元左右。
前面已经说过快门式和偏光式的主流之争,在这里笔者想要表达的是裸眼3D、快门3D作为优秀3D效果的代表,其降价之路还很漫长。
智能网络功能存争议
说到“智能电视”,笔者总觉得有一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目前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颇有人云亦云的味道;二是智能电视由“互联网电视”演变而来,颇有旧瓶装新酒的味道;三是各厂商争相推出自己的“智能”概念,所拥有的功能却不尽相同。
从2G到3G、从3G到4G、从Google推出Android系统以来,手机行业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将手机行业的发展带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如今的手机已经不再是打电话、发短信的简单运用范畴了,它更多的是“移动多媒体通讯终端”,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智能”。智能手机真正火起来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手机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但作为三网融合的另一主角,广电网络(600831,股吧)与这两个网络的融合却步履艰难,在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智能电视估计还真的难以“智能”起来。
从CES2011推出的所谓“SmartTV”功能来看,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无非是互联网和App软件提供。其实我们早就可以找到这种电视的雏形,那就是最近两年国产厂商一直在推的互联网电视,拥有网络视频在线播放、在线下载、天气预报、新闻资讯、股市行情等等应用,而这一次,智能电视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App软件平台。相信许多网友都会问,我们国家的网络管制怎么办?App应用软件缺乏怎么办?这个两个问题不仅笔者难以回答,也是智能电视无法回避的普及“拦路虎”。
智能手机普及有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普及用什么系统?答案是什么系统都没有!目前各厂商所采用的智能电视没有统一的规范,CES2011上也同时出现了多家厂家称“SmartTV”的撞车事件,智能电视又势必难免一场“规范”之争了。
另外笔者仍有一个很大的顾虑,那就是如何解决操控性的问题,手机融合互联网功能可以采用触摸屏,电视要融合互联网功能难道要带键盘甚至直接上触摸屏?这看起来都不现实,而仅仅单凭一个老旧的遥控款式,如何更加便利地操控如此多的功能?或许改用类似索尼PS3一样的游戏手柄?哦,那还是先改进了电视的操控系统先吧。
国产厂商的困境与变局
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国产家电厂商所面临的危机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了,首先仍然是缺芯少屏的尴尬,没有核心技术难免会被合资品牌“牵着鼻子走”;其次是国内维持高位运行的CPI,大大增加了国产厂商的成本压力;最后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面对合资品牌的时候就难以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相信许多关注平板电视产品的网友,至今仍然对2010年国产厂商对于“面板困境”记忆尤新,因为2008年国内平板电视销量出乎意料的好(得益于奥运会和家电下乡的推动),以及对2009年市场的看好,国产厂商都提前订购了相当庞大的面板订单,结果却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了面板价格的大幅下滑,国产厂商无法避免地跌入了巨大的“面板困境”。
无论是已经过去的“互联网还是LED”之争,还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主动快门式3D和偏光式3D”之争,国产厂商都受到了上游厂商和合资品牌的联合牵制。最近两年以来,国内CPI维持高位运行,而电视产品的价格却仍然在不断地下滑,这无形之中又大大压[FS:Page]缩了国产厂商的利润空间,加快产品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已经成为国产厂商的当务之急。
就在上个月,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式点火生产试制,如果项目进展顺利,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有望实现量产,而由TCL主导的深圳华星光电,也已经顺利完成厂房封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国产液晶面板的顺利进展无疑给处于尴尬境地的国产电视厂商带来了好消息,国产厂商在液晶面板定价甚至电视整机定价方面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笔者认为国产厂商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软肋,那就是创新能力的不足,电视图像处理核芯缺失、第三方的功能方案致使许多厂商能够做的,只是技术含量很低的“元件组装”,这就大大削弱了国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国产品牌仍然不能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将难以实现对合资品牌的赶超。
电视究竟该干什么?
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成就了智能手机的辉煌,其实笔者更愿意将这种智能手机称之为“移动多媒体通讯终端”,因为它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了。iPad的出现,大大冲击了原有的笔记本电脑行业,而对于平板电视行业来说,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就是iPad和电视播放功能的集合体呢?
平板电视的大屏幕不能够随身携带到处乱跑,因此注定了它不能够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复制品,因此便携性并不是平板电视所应该考虑的发展方向。笔者不否认操控的便利性是平板电视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这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广电网络需要与互联网融合,那是否意味着,平板电视也应该具备PC个人电脑那样强悍的功能呢?笔者对这个功能也持怀疑的态度,平板电视电路集成度比较高,如果要实现与PC电脑相同的功能,那么其电路的整合技术将要做大幅度的跨越,或许有网友说,既然iPad、iPhone、MBA可以做得到,那么为什么电视做不到?是的,苹果可以做的,并不见得谁都可以做,这就是现实。另外,直接一根HDMI线连接PC主机,就可以完成的功能,是否真的需要将PC功能完全集成到电视上呢?
那么,平板电视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平板电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笔者认为一是显示技术的革新,二是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至于什么应用功能,那就交给周边设备吧,毕竟“饭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曾经许多网友诟病“LED电视”是伪概念,但却又无可奈何,因为LED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要实现家用之路却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真正让笔者感到痛心的是许多厂商停止OLED电视的研发,这种被称为下一代的显示技术,因为厂商对未来的三五年内,仍然看不到盈利的前景而打入冷宫,要说普及,那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笔者不仅认为3D是未来的趋势,而且认为3D取代2D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虽然现在3D仍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带给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是永远让人难以割舍的,而厂商应该做的,自然就是提升这种3D体验、降低3D普及带来的成本压力,当然笔者这么说或许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毕竟技术的提升那是要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的,但笔者觉得,这值得等待。
总结:
电视究竟应该干什么?笔者认为,电视是拿来“看”的,它是显示技术的终端,它并不是什么“多媒体终端”、“通信终端”,它的任务,就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操控体验,因此笔者不认为所谓的“智能”已经成为必须并将一统江湖,所谓的“App应用程序”可以有,但绝不应该是平板电视未来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