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商业广告被彻底清出重庆卫视,用来填补“空窗”的,是新增的新闻类、专题类节目以及公益广告片和城市宣传片。没有商业广告,电视台收入怎么办?这样的运营能维持多久?重庆卫视到底是一个引领风潮的先行者,还是一个莽撞的颠覆者?
从媒体和微博的反应来看,此举质疑者多,赞成者少。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庆市这种的“公益频道”构想,是否如他们所说的“国际惯例”,是西方“公共电视台”的对应?
如果仔细研究国外公共电视台的案例,可以发现,国外“公共电视台”最重要的,既不是“政府拨款”,也不是“不播出商业广告”,而在于“关注公共事务”和“编辑自主”。国外的公共电视台确实大多没有商业广告,其经费来源也有相当部分是联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拨款,但是,以收视费、募款方式解决运营费用的,也不在少数。而在内容编排上,多数以教育、卫生、时事为主要栏目,强调公共性和独立性。
不过,有专家认为,“重庆卫视是在中国卫视频道白热化的竞争红海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这一作法其实是重庆卫视寻求突围的“另辟蹊径”,而“重庆卫视看到地方政府的需求,并说动政府掏钱,其本身就是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综合频道向专业频道转型的典型案例”。这一说法,在笔者看来,显然是比较乐观的。
重庆卫视的这一举措,看上去未必是重庆广电的主动营销,倒像是当地领导的“政绩工程”。作为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进行自我推广,其实是一个创举,只是如果要重庆台另外的频道承担1.5亿的广告损失,就有些颠覆市场规律的意味,并不值得鼓励。
不过,如果有一天,中国不播出广告的公共电视台、或者独立的某种公益频道能够运作,也将会成为广电传媒发展的一个里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