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据
目前,全市有县级文化馆 10个、公共图书馆9个;每个区县配备了一台流动舞台车,有一支机制较为灵活、以公益性演出为主体的专兼职文艺演出队伍;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农家书屋1559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5个;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有广播电视台10家,市到县光纤骨干网已联通,县到乡镇光纤基本联通,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为40%,数字微波信号覆盖率达70%,已发展农村MMDS用户6万余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农村电影实现数字化放映,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所有行政村。“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刘玉鹏 (五粮液集团公司职工):我个人感觉,五年来,大街小巷跳坝坝舞的多了,歌厅酒吧等文化场所也多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宜宾还举办了多次大型演唱会,看到明星的机会也增多了。同时,我还觉得,在五年之中,大家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舍得把钱花在文化消费上。
李丽娜(媒体从业人员):五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特别是我市精心打造的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让川剧文化从寒冬走了出来,走到老百姓身边。同时证明,川剧还有市场,政府也重视这块市场,这是以川剧文化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复兴的信号。“十一五”期间,政府在乡村与城市共享文化资源的建设上也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让城乡文化公共资源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二五”期间,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及宣传力度。
李智(宜宾学院学生):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文化书籍包装是越来越精美,电影院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可是书价和电影票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学生,承受起来有点困难,希望“十二五”期间,各种文化消费品的价格能降下来,让学生们消费得起。
“要说文化方面的变化,那可多了。”2月15日,正在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农家书屋借阅书籍的李福华向记者说起该村五年来的改变时,感慨颇多。
“先说说看电影吧。”李福华说,“五年以前,每到逢年过节才去李庄镇的电影院看一次电影,每次都是走着去,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三个小时,到了电影院,还要交五元钱的门票钱,费时费力又费钱,所以一年也只能看一两次。现在就不同了,村委会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放一场电影,完全是免费的,我只需要从自己家里抬一个小板凳走十几分钟路来广场就可看了,电影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故事片,有科教片,很合我们的胃口呢。”
说完看电影,李福华又说起了看电视。李福华告诉记者,五年以前一些村民们家里也有电视,可是只能收十几个台,现在全村90%以上的家庭都有电视,而且能收五十多个台,“城里人能看什么我们也能看什么。”李福华笑呵呵地说。
说到看电视,李福华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2003年的时候,他的母亲做80大寿,那时候他家里还没有电视,只得去别人家里借了一台用来凑热闹,同时还借了VCD、音箱等。没想到前来祝寿的村民们看到了电视竟然就不走了,许多人守在电视旁边整整看了一个通夜!李福华说,现在家家都有电视了,谁办事还用电视充场面别人会笑的,现在农村办事都兴请演出团队来演出,唱歌、跳舞、相声、小品应有尽有,感觉就像现场版的“欢乐中国行”一样。
2008年的时候,安石村建起了农家书屋,书屋藏书2000多册,报刊、杂志40余种。李福华说,他以前家里种有李子、橙子等水果,可他不懂得怎样给树治虫、施肥、保果,农家书屋建成以后,他经常到书屋来学习给树施肥、治虫、配药,保果等技术,鲜甜的果实让他去年喜获丰收。
李福华说,村里文化氛围的改变也直接提升了村民们的素质。以前村民们经常因为田间地头的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一吵架就像拉起高音喇叭一样,半个村都能听见。现在吵架的事很少见了,乱丢乱扔垃圾的人也很少了。大家都把心思放在怎么致富更快,怎么生活得更有品质上去了。文化,真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十二五”规划展望
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推动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