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涨价”一直是媒体广告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在2010年年初还有报道称,中国的媒体全面进入“涨”时代。年底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的两场招标会将彻底改变“涨”在媒体广告市场中的话语分量,所有的媒体都在涨,但这已经不再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从央视和湖南卫视的招标现场,再横观江苏卫视、安徽卫视和浙江卫视的招标表现,在一片“抢”字当头的火爆气氛中,涨价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
诚如我的一位老友,美传的执行董事卢小龙所言,“在那样的场合谁还有时间去计算CPRP,先抢下来再说?企业的心里有杆秤,他们知道从战略资源的角度出发,这样付出值不值。”
没错,战略资源!企业的信心是来自多方面的,对于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显然也增加了这样一种信心,挺过了金融危机的优质企业更清楚优质的媒体资源对于他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然而,优质资源总是稀缺的,至少就目前来说,抢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通过招标这样一种纯市场手段的争抢,最终优质的媒体资源会和最优质的客户结合到一起,这对于拥有优质资源的媒体来说无疑是好事。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争抢筛选出的将是一个更为优化的媒体投放环境,资源抢下来了,就意味着拿到了入场券,进入一个更为高层次的传播秀场。
而对于整个媒体市场来说,二三级媒体也将从围观中定位自己的价值和前进的方向,从上游流下的客户资源则是更为直接的眼前利益。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媒体加入到招标的阵营中?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资源是优质而且稀缺的,招标终将是最合理的方式。而且不仅仅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户外新媒体......只要能通过市场认可其优质与稀缺,就都能进行招标售卖实现媒体溢价。
市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平衡,我相信这个年末所带给大家的将不仅是难忘的招标数字,因为唯有这个才是最容易被取代和淡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