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大冒险”是一个游戏,我没有玩过,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说真心话本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怎么还冒险呢?但确实在很多时候,说真话确实存在风险。
不过我还是打算说说我对“三网融合”事件的一些真心话。
三网的中国式融合
三网融合是个中国特色的名词,说白了就是电信网融合成互联网,电视网也融合成互联网。而中国当前的现状是电信网已经互联网化了,电视网还处于被限制状态,因此,现在所谓的三网融合就是给广电一个融入互联网的机会。
随着IP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络载体。尤其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其有线电视企业普遍形成了“V(Video)-I(Internet) - P(Phone)”三重业务融合捆绑服务模式。
由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线的宽频特征,许多国家的有线电视网络承担了各自国家60%以上的宽带互联网服务。而在中国,互联网业务只开放给了电信网络,并一直限制在有线网络上的开展。据中广互联数据,三家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接入用户(含移动互联网用户)达3.84亿户,而全国所有广电加起来不到500万户,几乎就是1%。
这可能也是中国的宽带入户一直不够宽(国外的宽带都是几十M、上百M,中国是1、2M差一两个数量级啊)的原因之一,电话双绞线的可使用频带(30MHz)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900MHz)相比技术指标上还是差距很明显的。
一方面是数字化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需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是各电台、电视台等内容单位每年在各自网站的接入费上大笔大笔的向电信支出,中国广电业对互联网的接入渴望也与日俱增。
终于,机会来了。
有媒体说,三网融合广电大获全胜。笔者认为,实际上三网融合本身就是给广电补张旧船票,胜利实在谈不上。
有媒体说,三网融合电信内部都在讲防守。笔者认为,这确实是真实的心态,从原本的独享,现在要给人分享,无论哪个既得利益者都不会高兴。因此,电信与广电之间在一些细则条款的拉锯也是在所难免。
据悉,从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里,实质的业务主要有四项:对电信开放的IPTV、手机视频和对广电开放的互联网接入、IP电话。
对电信来说,IPTV和手机视频业务相对与其整体业务而言不过九牛一毛,可增长性在目前的内容管理体制下也基本上是可见的。而教育了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市场,正在迎来行业信息化的盛夏(对电信来说IPTV等视频业务不过是N多的行业信息化中与广电相关的一个而已),甚至几乎可以看到秋收的硕果之时,广电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电信人自然是不乐意的。
再算算网络投资的帐,这些年的带宽需求增长的这么快,从拨号Modem、ISDN到ADSL的512、1M、2M,之后还打算光纤入户,不过10几年的时间设备更新了多少次了,如果所有的投资都按这个折旧速度来计算,估计利润也就没那么高了。移动网的通信业务2G还没投完3G已经上了,估计这个帐更没法算了。人家的期待也是在后面的秋收啊。并且还得负责投资的这些国有资产的保值吧?
这里再说句题外话,如果中国的互联网业务一开始也开放给广电的话可能就不会发展的这么大的用户数量了。几年前我们做过一点调研,中国的互联网主要偏向于娱乐,而国外则相对偏工作。为什么呢?
1.中国的传统行业职员比较土,网上办公用不好,需要比较长的教育时间。(上个月儿子摔破了眼角去医院急诊处理,结果等着医生在网上写病历打字就用了十几分钟,唉,此情此景,作为一名IT资深从业者,我真不知道信息化是提高了效率还是降低了效率。可见一斑啊!)
2.电信对网络内容的管理是被动的,所以互联网几乎成了精神文明的自由特区,想看就看,想说就说。
如果让广电这个专业的内容监察部门来主动管理的话,至少比照电视播出来管吧,那还有多少可娱乐的?CCTV每年的春晚可谓费尽心机,但始终赶不上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速度,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国内的BBS、博客、微博的用户快速演进可能更多的不是技术的推动而是前者逐渐的受到严格监管所致吧?
很多网友在评论三网融合的问题上,很多也是基于对广电管理内容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有线网络多年以来没有服务的体验。
笔者对互联网内容的观点是必须要有管理的,基于管理的前提下再谈自由。完全的自由就无序了,人类已经发展到了文明的社会,互联网也不应当回到比谁胆大、比谁流氓的野蛮的原始社会。
三网融合与政绩工程
从试点方案到试点城市,三网融合的主角从工信部和广电总局变成了各地方政府。
虽然在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中并没有提到对试点城市的限制,并且还明确表示要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分期分批确定试点地区,逐步增加试点地区,扩大试点范围。笔者甚至感觉这个方案不想是“试点”而像是“过渡”,对目[FS:Page]前条件不成熟的地区给几年的保护期,之后全部开放。但是,多地方政府对第一批城市的席位争夺还是异常之激烈。
首先,笔者对地方政府反串主角在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推进上持积极态度。广电和电信一个攻一个守,从一个试点方案来回搞了6稿才过会,并且这个过会的也基本上就是比今年1月13号国务院框架文件没细致多少的框架方案来看,等细则出台还为时尚早。
现在,试点城市确定了,那么地方上很快就会动起来了。当然,地方政府并不关心三网怎样融合,他们关心的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为期两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再过几个月就要到期了,中央政府下阶段会否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尚不确定,那么之后的经济如何继续拉动?这是个地方政府面临的大问题,而三网融合这个国务院下达的命题在这个时期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几乎所有的规则制定都有滞后性,所谓的管理也都是由于发展出现了问题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因此,在三网融合的细则出来之前,尤其是第一批获批的试点城市就有着极大的运作空间。在目前的框架性方案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不少地方都不是很明确的,于是解读起来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所有没说明确说能做的,都不能做;另一种则是所有没有明确说不能做的,都能做。两种态度截然不同,但又都没有错。
我想积极申报试点的城市估计倾向后一种态度的居多吧?
如此一来,12个试点城市很可能试出来之后就是12个不同的模式。并且,这其中很多一部分估计做的都不是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里想试点的那些事儿了。
也或许,12个试点城市借此话题炒作出12个政绩工程,也未可知也。
三网融合的业务机会
很多问题谈深了反倒没意义了,看看三网融合有哪些实在的业务机会吧,这些倒是能实实在在的拉动经济。并且不仅仅是试点城市,没成为试点城市的地区也要在保护期建设完善自己的基础。
1. 软件业
有线网络要开展互联网接入、IP电话等业务必须要上BOSS。不仅是账单要明晰,支付也得跟上,传统的有线电视费支付渠道显然是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多业务发展。
随着有线网络的加入,各地的互联网接入市场竞争必然加剧,之前的小ISP在部分楼宇开展业务对于当地的主流电信运营商来说都不用在意。于是,出了价格战之外,增值业务、新内容、新应用必将受到运营商的重视。业务平台的投资也将不断增加。
上个月去大连参加软件会才知道,中国的软件公司已经很多万人企业了。由此可见,软件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问题,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 服务业
试点城市的有线网络公司估计得扩建Call Center了,借包包兄的说法:产品不行服务补
营业网点的增设也是必须滴,相关的业务宣传、品牌推广、代理招募、运维安装、售后服务,一系列的服务需求都来了。又是一堆就业机会。
3. 网络设备、机顶盒、云计算平台、家庭网关、物联网产品
网络设备前些年主要是电信的客户,而随着电信的发展成熟,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设备厂商们需要开发新的客户,这时候广电的有线网络公司要发布需求了。
随着网络的双向改造完成,双向的多功能机顶盒、家庭网关功能的机顶盒需求量将猛增。配合着简单的嵌入式系统的网络机顶盒,复杂的网络业务必须在局端支持服务,云计算的服务中心需求增加。
4. 行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上面三点说的都是面向个人的B2C业务,此外对单位、对行业的B2B业务应当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