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甚至将来4G时代的来临以及三网融合方案的最终通过,“第五媒体”这个名词频繁见诸报端,专家认为,未来第五媒体将获得跨越式的大发展。那么,目前我国“第五媒体”的发展状况如何?在“第五媒体”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该如何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成为各界专家学者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经济参考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和科技预测与评价研究所研究员许晔。
“第五媒体”使信息传播走向大众化
经济参考报:“第五媒体”是什么?相对于其它传统媒体来说,第五媒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取得了哪些突破?
许晔:“第五媒体”,原来也叫手机媒体,或者移动媒体,是继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移动传播方式的不断增加,它已经扩展到其它一些移动智能终端,包括上网本和智能手机等。简言之,“第五媒体”就是通过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实现各种文字、音频、视频等媒体内容的传播和个性化服务。国内有学者把“第五媒体”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形成的媒体形态。”
美国的《连线》杂志曾经给“第五媒体”下过一个定义,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以前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由传播方来主导,接收者只能被动地接收传播者传递的信息,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第五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个人不但可以接收他人的信息,也可以自己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与传统模式相比,“第五媒体”具有移动性、实时性、交互性和便携性等特点。个体与个体之间随时可以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是其它媒体形式都不具备的优势。“第五媒体”携带方便,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制约。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更快,几乎可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第五媒体”的出现使信息接收方和传播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可以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对话,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第五媒体”发表自己的观点,信息传播逐渐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
王元:我认为,“第五媒体”最大的突破就是互动性大大增强。每个个体既可以成为信息的获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和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个人可以参与到传播中的各个环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博客、微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大大拓展了信息的渠道和内容以及信息的表达方式。原来被动接受信息,现在可以主动传播,原来是单向传播,现在实现双向或者多向互动。从传播走向交流,从灌输走向互动,从单媒体走向多媒体,从单向媒体走向交互媒体,这是一场重大的媒体革命。可以预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诸如手机报、手机电视、微博等新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会不断涌现。
“第五媒体”使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构的交流更加快捷和方便。人们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且“第五媒体”也可以成为个人与个人之间,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交易的平台。
当然,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对媒体的选择面很宽。而且由于年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媒体形式,虽然“第五媒体”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来看它并不能完全代替纸质媒体和其它媒体的作用。纸质媒体和其它媒体依然具有不可比拟的强大生命力。
“第五媒体”未来的主导作用不可逆转
经济参考报:目前,我国“第五媒体”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发展空间有多大?“第五媒体”发展对人民生活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许晔:我国“第五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与“第五媒体”传播方式密切相关的手机上网用户数量正在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由年初的1.16亿增长到2.33亿,占网民总量的60.8%。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传播载体,其未来的主导作用已经不可逆转。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从PC向移动智能终端变迁,未来5—10年,3G乃至4G网络的全面铺开,更多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将跨越PC和手机的鸿沟,拥有更加简便自由的移动生活,并享受“第五媒体”带来的新体验。3G推广的目标是最终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介入,无所不在的传输。
“第五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短信的传播,到彩信、飞信、手机WA P网站、手机报、手机电视、视频直播等的多媒体方向过渡,“第五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新业务群也在不断涌现。
“第五媒体”的井喷式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诸如手机、便携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更加关注基于消费端的信息技术发展将创造出的新繁荣。未来移动智能终端将继续保持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终端用户也将获得多元化、个性化、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使用体验。随着产品研发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以移动多媒体和宽带为主要特征的3G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势必会激发新的用户需求,派生出更多种类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
三网融合将推动“第五媒体”跨越式发展
经济参考报:6月6日的国务院会议上,六易其稿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终获通过,您认为三网融合对“第五媒体”未来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
王元: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拥有电视机数已超过四亿台,有线电视用户1.6亿户,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到3 .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1.9%。
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之后,广大网民和电视观众都将成为未来“第五媒体”的潜在使用者,使用手机和上网本等其它移动终端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将使我们对信息和知识的了解发生很大的变化,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有专家认为,三网融合后,网络层面上将可实现互联互通,业务上将互相交叉渗透,应用上将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数据、声音、图像三种业务共用同一网络、同一平台,并朝着服务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手机、电脑和电视之间的界限,也将因此[FS:Page]逐渐消失。
可以预见,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以“第五媒体”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新形式,以三网融合为信息传输的有效保障,必将推动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以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和繁荣。
事实上,“媒体”这两个字已经相对有些狭窄了。媒体的概念只局限于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当三网融合出现之后,“第五媒体”可以推进许多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例,买卖双方完全可以在网下完成交易,将大大推进金融交易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在这个移动载体平台内,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和料理家庭生活事务,还可以获得诸如医疗单位提供的有关药物和治疗的信息等。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后甚至可以使用手机召开国际会议。
未来“第五媒体”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经济参考报:“第五媒体”发展迅速,有人认为其是第二次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第二次的信息内容革命,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都可能面对哪些问题和挑战?
许晔:目前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技术层面、内容层面和安全层面。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与固定网络相比,移动无线网络对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3G技术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后,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更是直接影响“第五媒体”的发展。移动网络,由于其移动性以及无线传输的网络特点,要保证用户随时随地都能使用较高速的3G移动业务,则在传输带宽、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优化等技术层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原来移动运营商在建设移动网络平台时更多的考虑是网路之间的衔接和运营商之间的融合问题,但随着“第五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覆盖面有限、网络传输速度慢以及个性化服务不够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此外,移动终端的性能也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拓展。“第五媒体”用户终端的开发,要考虑终端的多样性、终端屏幕较小、用户接触时间零散等特点。目前已有的移动终端品种,无论是其显示输出、信息输入、电池寿命,还是体积和重量,都使“第五媒体”的应用体验受到局限。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说。“第五媒体”继承了另外四种媒体的内容和方式,未来如何开发真正适合“第五媒体”的个性化服务和内容资源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第五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与普通电脑上网方式相同的N E T链接模式,二是专门提供手机上网服务的W A P模式。
现阶段我国“第五媒体”的传播内容,主要由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和无线WA P网站提供。无论是内容提供商,还是无线WA P网站,都需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才能使其提供的内容得以传播。虽然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内容资源都可以作为移动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内容,但“第五媒体”内容资源的获取、加工和传播的创新,仍然是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
最后,从安全层面来说。“第五媒体”的信息传播安全,不但包括移动网络安全,也包括移动内容安全。在移动网络安全方面,由于移动终端所具有的更大的存储容量、更强的互联网访问功能,需要更多的安全保护。目前有大量的恶意软件开始对移动网络发起攻击,间谍软件、恶意软件等攻击软件正在迅速蔓延。据了解,仅在2006年,反病毒厂商就已发现了200多种手机病毒。随着3G时代的到来,宽带更宽、网速更快,与此同时,病毒也将会更加肆虐。
在移动内容安全方面,由于我国“第五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种独立WA P网站站点的数量至少达两万家,这为大量不良信息的存在提供了温床。当前,我国移动运营商在“第五媒体”发展中,除承载了传统的通信服务职责外,还要承担阻断杜绝不良信息传播的职责。
“第五媒体”机遇巨大挑战巨大
经济参考报:我们应该如何全面看待“第五媒体”的发展?
王元:我觉得用“机遇巨大,挑战巨大”来概括“第五媒体”的发展恰如其分。从机遇来说,用任何的词语来评价“第五媒体”未来的发展空间都不过分。“第五媒体”大大增强了个人和组织的空间控制能力,延展下去,不仅仅涉及到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将影响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包括无线移动载体产品本身也在快速扩展和创新。未来产品技术的创新速度非常快,需要人们不断学习和跟进。反之,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无线智能载体功能不断扩展或者渗透到其它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产品创新是否可以与时俱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也是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一致的命题。
由“第五媒体”的安全问题我联想到,我们还应该关注基础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正在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当系统越来越复杂,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广泛的时候,任何一种不可靠的事件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现在社会生活中都离不开智能载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现代化、智能化的系统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旦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正常生活发生紊乱。系统构建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变的同时,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也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隐患。
高度重视“第五媒体”的挑战
经济参考报:面对这些高技术条件下的新挑战,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积极应对?
许晔:3G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平台建设、新业务开发和内容的安全传输提供了可能。我国应抓紧建立适合国情的“第五媒体”业务平台,以满足平台的全面性、性能可扩展性、架构灵活性、接口标准化、业务能力部件化、通用功能模块化等方面的要求。运营商也应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及时优化业务平台,使其更好地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在保障移动网络传输安全方面,要注重建立我国“第五媒体”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政府从体制机制角度对网络传输安全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引导移动运营商加大投入,提高移动运营商从技术角度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能力。随着网络融合及运营商的全业务发展,安全威胁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层面上,因此需要运营商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构建更加高端的安全防护架构,以保障移动网络的安全。手机运营商应设置安全警戒线,启用信令监测系统,利用建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堵住有害信息。
“第五媒体”内容资源的整合,不但可以集成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几大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更需要开发适合便携移动终端有效传播的应用服务和内容资源,如获取新闻、定制信息、阅读电纸书、实时交流等。当前,我国媒[FS:Page]体产业政策仍然处于条块分割状况,因此,很大程度限制了我国“第五媒体”的内容资源整合。所以,今后更多的应该在整合内容资源,拓展多元化的内容服务方面下功夫。
“第五媒体”信息的传播,涉及了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终端提供商、渠道合作伙伴等诸多环节,而移动运营商是整个环节的核心。“第五媒体”的内容安全,需要内容提供商与移动运营商的密切配合。当前,传播不良信息的主要源头是网站,对网络进行有效监管,就等于切断了不良信息的源头。
目前,我国移动运营商虽然名义上主导着“第五媒体”产业及其内容监管,但由于没有得到对内容管理的明确授权,因此运营商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履行监管的职责。因此,应通过移动运营商,以一定的技术监控手段,实现对传播内容的监控。建议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五媒体”安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监管职责,加大对“第五媒体”网络安全和内容安全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只有电信条例对传输内容有所制约,但作为部门规章,其法律位价低,且并无法律授权的监管权。个别运营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变相纵容和包庇不良信息传播,使得原本不规范的“第五媒体”信息市场变得更加无序。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我国“第五媒体”相关法律、法规,以确定手机信息传播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内容和监管权力。
王元:“第五媒体”今后的发展必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新闻媒体更应该大力宣传“第五媒体”的作用,让更多的政府官员、普通民众认识到其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随着智能载体的发展,许多新闻线索并不是记者第一时间发布出来的,越来越多的信息都是由个人首先报道和发布,然后逐渐扩散。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失真现象,接收者和再传输者都可能把一些主观的东西加进去,从而改变信息本身,个别的小事件逐渐演变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件。对于这类问题不能只看其短期效果,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相信广大网民对信息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相信正确的文化和价值观仍然是时代的主流。
政府官员如何看待这种民意的表达方式呢?我认为,转型社会一个典型特点是小概率事件层出不穷,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于政府获取信息,判断信息特别是有效利用信息从而达到更加贴近老百姓,改变工作和领导方式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