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D魔方——造梦工业》为题的电影论坛15日在上海开幕。论坛汇聚了韩国导演姜帝圭、香港导演彭浩翔、凭借《拆弹部队》获两项奥斯卡奖的保罗·奥特森,以及全程参与《阿凡达》制作、负责3D技术的迪恩·优科等电影人。
年初,一部《阿凡达》,不仅以高票房“偷袭”了中国电影多年来精心捂热的贺岁档,同时也彻底炒热了3D概念。众多电影公司争相加入3D电影的战团,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未来3年内,好莱坞将有超过50部3D电影上映。
3.5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电影《熊猫总动员》,作为“华语3D风暴”中最贵的一部,将于明年贺岁档“试水”;此外,《喜羊羊与灰太狼3》、《大闹天宫》等3D动画电影正在制作中。唐季礼、吴宇森等也都对这个市场“虎视眈眈”。
“3D技术不代表可以拯救电影。没有好的内容,那么只是‘烂电影’与‘3D烂电影’的区别。”香港导演彭浩翔如是说。他认为,新技术确实会带来更丰富的创意、娱乐形式,但技术始终只是为创意服务,两者必须“比翼齐飞”。同时,没有技术基础妄言“3D”,其结果是制造一大批“山寨”作品。
香港电影制作人徐小明对此表示赞同:“电影最重要的是是否有感染力,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都是2D的。”他认为,必须以创意、题材先行,然后配合技术为电影发展方向。“一哄而上”必“一塌糊涂”。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何平则表示,目前中国电影技术和电影院配置本身不相匹配,“电影院渠道落后,制作本身又需要跑前头。市场消费、工业发展不平衡是很大的问题。”他指出,不要让“赶时髦”的3D技术伤害了这块可观的土壤,当务之急是培养一批专业、年轻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