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华数、安徽等十五家广电网络运营商宣布共同筹建“广电联合发展公司”,未来该公司总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以上,公司将致力于“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市场模式、互联互通、协同运营来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
6月7日,友好网联盟在上海召开座谈会,该联盟新增贵州、甘肃、青海之后从10家扩大到13家。
在三网融合政策进一步明确之后,各省的整合以及跨区域的联合得以快速推动,原先被业界戏称为“七国八制”的数字电视网络严重属地化、分散化之局面,将大为改观。
受惠于此,先前因“七国八制”所限而困顿于简单重复“小生产模式”的产业链上其他环节,如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和内容服务商(SP)等,也将有望突破长期以来低水平徘徊之困局。
倘若“统一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真能实现,数字电视终端领域(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等)将可从CA移植、方案移植等低附加值工作中彻底解脱出来,转而从事更具规模效益的大宗化运作、或高附加值的差异化功能开发;而内容服务商(SP)也将不再受用户基数有限、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等因素制约而陷入“演示热闹受益难”的尴尬境地。
愿景固然是美好的,然而瓶颈也是现实存在的。
正如“广电联合发展公司”在其发布消息时中所言,“统一技术标准”将是实现上述美好愿景的重要前提和首要任务。然而近两年来,虽然“统一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早已在数字电视产业中得到高度共识,却迟迟未有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这会不会成为“广电联合发展公司”付诸实际行动时、绕不开的挠头问题呢?
笔者以为,在过去两年里已有一些企业在这一老大难问题上做了不少的工作,这对于统一终端技术标准带来了契机。
在两个月多前的CCBN上,众多机顶盒制造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甚至是内容服务商,把“实现统一技术标准”作为其重要的展示内容。其中永新视博及其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的新一代机顶盒机顶盒终端架构——X3net架构还是颇有新意的。
一是整合产业链。据介绍,参与到X3net架构的企业名单中,除了永新视博外,还包括了机顶盒芯片领域、机顶盒制造领域的多家主流企业,甚至连内容服务商也赫然在列。这种“有融乃大”的发展模式,使得业界长期以来心照不宣的“统一技术标准过程中导致垄断技术或垄断公司出现”之顾虑,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是实用性。新技术研发或有很多路可走,但新技术若不能与“节流开源”相结合,便称不上是创新。
X3net架构的创新之一“硬件分块”,简单而言就是将传统机顶盒的主板按照统一的硬件接口标准、“切分”为通用部分(主机)和个性功能部分(可插拔的灵模卡),如此一来,运营商只需一次性向用户派发基于X3net架构的机顶盒,而后当业务需要升级时仅需以极小的成本更换灵模卡、而不必象眼下这样更换整个机顶盒,从而大幅降低运营商的总体采购成本尤其是因业务升级带来的二次采购成本。
X3net架构的创新之二“软件分层”,即通过X3net软件接口,来区隔内核与上层,实现跨平台软件共享,包括底层软件、通用适配平台软件,提供给开发者一个最容易开发的平台,还通常打包一些最基础的常用软件,如DTV、EPG、CA、loader等,使得机顶盒厂免除简单重复的劳动,使得运营商从成本上受益。同时,高附加值软件开发或运营,又可以扩大运营商的市场经营范围。
上述创新点对于正因前期投资尚未收回、资金难以为继而无力快速升级业务的众多运营商而言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是兼容性和可持续扩展性。即便发达如欧美国家,电视也是3C产品中更新换代周期最长的,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业者,谁也不希望看到类似“老电脑玩不了新游戏”或者“新电脑玩不了老游戏”的事发生。有鉴于此,“统一技术标准”不仅是眼前的统一,还得考虑未来的统一和前后的兼顾。单独从硬件着手或单独从软件(操作系统)着手,显然难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相比之下,以终端架构作为切入点,将使得未来数字电视新业务、新功能的开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不受限于既有或将有的终端软硬件条件,从而保障产业各方的合理收益,使“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可能。
事实上,无论是15省市广电联合发展公司的筹建、抑或是从终端架构入手的技术路线,都是数字电视产业在经历困顿后作出的必然选择。不难发现,这些不同领域、不同的选择,都在“社会化大生产”这个点上形成共同的交集。
这正在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