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元,对电信业来说也许并不算多,但对尚未形成规模经济的广电业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资金。目前,有线网络双向化不断推进,如何盘活已经发放到用户家中价值200亿元的6000多万台单向机顶盒,已经成为广电运营商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单向机顶盒向双向升级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问题,但机顶盒升级的目的是部署新业务,而各种标准的不统一将给新业务部署带来困难。
双向化困局
双向通道的缺乏成为广电业的一大软肋。为此,近年来广电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同时,力图通过网络的双向化改造提升ARPU值,以更好地适应三网融合竞争的需要。
然而,有线网络双向化的进度并不能令人满意。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6500万用户中,双向覆盖用户达3000多万,不过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200多万。这意味着,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实际双向化比例仅为3.1%。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已经完成数字化转换的城市要加快双向化改造的步伐,尚未完成转换的城市要一步到位实现双向化。“从目前看,双向网缺乏是广电发展的一大瓶颈,只有尽快实现双向化,才能加快进行新业务的部署和推广。”易观国际集团执行副总裁杨彬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电视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会明向记者表示,对广电而言,实现省级干线网的互联互通并不难,难的是省网都完成双向改造并实现入户。
入户意味着运营商要向用户发放双向机顶盒。普通双向机顶盒价格为1000元左右,如果附加高清功能,则在1500元左右,中小运营商(用户数在30万~50万之间)仅在采购机顶盒上就需要5亿元左右的资金。
随着双向网改造的推进,不少运营商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当初向用户发放的都是单向机顶盒,而现在要部署双向业务,就必须为用户更换具有双向功能的机顶盒。如何盘活存量机顶盒,成为运营商头疼的问题。
盘活存量的意义
“重新采购机顶盒无疑要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成本支出,而一些中小运营商在还没有进行双向网改造时,又没有能力直接采购双向高清机顶盒。”永新视博增值业务项目经理郭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企业开发出了用于机顶盒升级的方案。例如,天柏“天地通”终端产品T1000,使用射频芯片,可实现在同轴电缆上的双向数据传输,可直接串接在机顶盒的射频端口上,并通过RS232串口与机顶盒相连,为机顶盒提供一个低速的回传通道。
天柏董事长吕品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全国有接近6000万台的单向机顶盒,价值超过200亿元,能否盘活这些存量机顶盒对运营商而言至关重要,而盘活存量的关键是无需更换机顶盒就直接实现单向升级为双向。
除了天柏的“天地通”之外,永新视博的“模芯”也可以实现机顶盒的升级。 据介绍,“模芯”是内置机顶盒通用适配软件、基础应用软件包以及高度集成SoC芯片的芯片模组,可灵活支持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卡。 “模芯”的出现使机顶盒分为定制部分和通用部分,要使单向升级为双向、标清升级为高清,只需要对定制部分进行升级。“这样运营商不仅可以节省首次采购成本,而且可降低二次采购成本,避免投资浪费。”永新视博产品总监王飚舵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得到部分中小运营商的认可,在大连、北京的一些地区,这些产品也有应用,机顶盒升级成本都在100元以下。
核心仍是标准化
机顶盒经历了标清单向、标清双向、高清双向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的机顶盒型号已多达数百种。另外,各地CA、中间件、增值业务五花八门,给运营商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自去年以来,数字电视产业链中的企业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如陕西广电网络就与产业链伙伴建立联合实验室,打造机顶盒统一方案,以解决原来机顶盒混乱的局面。“要彻底破解机顶盒乱局,需要建立新的机顶盒架构。”王飚舵说,“希望机顶盒能像PC一样,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化生产。”
不过,据记者观察,目前业界能提供的一些升级方案,都要依靠“统一平台”、“应用支撑系统”这样的软件系统,而目前这些软件系统的标准并不统一,这将给运营商在进行跨区业务的互联互通时带来困难。
上海全景产品部经理潘海斌告诉记者,当前广电还未能完成重组,各地中间件标准不一,建议中间件厂商在运营商的支持下,尽快实现中间件的互联互通。
上海蓝信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应形成开放的中间件系统,并制定国家中间件标准,使不同厂家的机顶盒中间件能够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