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春晚元年?
象征着精英、至尊、权威的“春晚”二字在虎年春节被请下了神坛,在几路“草根”人马的操持下,各类“草根春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无所顾忌的“草民”智慧一路走来,引起不少渴望实现平民梦想的人的追随。
在央视春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节目审查之际,草根春晚也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草根春晚真能带给观众一台精彩节目吗?真如它们号称的那样能从央视春晚那里分得一杯羹吗?
我的“春晚”我做主
没有大牌明星压阵,没有重磅人士捧场,经过两个月台前幕后的一通张罗,2010年2月1日晚,“北漂春晚”终于在位于北京建国门日坛路的北广传媒大酒店2号演播厅完成了最后的录制,这让出品人石文军彻底松了一口气。为了这场特殊的春晚,他连续奋战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不说,还自掏腰包搭上了50万元。尽管当天他神采飞扬地在节目录制现场迎来送往、指挥调度,但精力和体力已严重透支。
石文军是个部队转业的文化商人,也是北漂一族,真实的北漂生活在锻造了他夹缝中求生存的勇气和逆风而上的爬坡精神的同时,也让他深刻领教了“创业”二字蕴含的切肤之痛。为此,他把和他一样漂泊在京城的追梦人聚拢起来,让他们在“北漂春晚”的舞台上绽放激情、扬眉吐气。
石文军在诸多北漂的文艺人群中寻找着北漂的代表人物,“西单女孩”任月丽、“许三多”王宝强都是他邀约的对象。王宝强忙于拍戏没法亲临现场,但他给“北漂春晚”捎来了亲笔祝福——祝所有北漂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坚持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也祝“北漂春晚”越办越好!这段写在小黑板上的祝福被置于演播厅门口,旁边立着一个以信封形式制成的签名墙,硕大的信封上赫然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北京挺好的”字样,信封右上角张贴着“北漂春晚”标志的特色邮票,邮票上还盖着一枚“2010北漂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组委会”的戳。这些细节设计都渲染了现场的温馨气氛。
与去年老孟由于没有播出平台而遭流产的 “山寨春晚”不同,“北漂春晚”幸运地寻找到了能使其落地的播出平台,这个东家就是香港有线电视23台中国旅游与经济台。袁勇台长告诉记者,去年“山寨春晚”的老孟也曾找过他们台,但商洽的时间太晚,再加之晚会内容不适合台里风格,就作罢了。“今年这台‘北漂春晚’主题积极昂扬,节目原创性强,我台准备在大年二十九播出。”
尽管“北漂春晚”也主打草根,但石文军却不愿和老孟的春晚相提并论,也不乐意自己的春晚被打上“山寨”的招牌:“老孟我也认识,他那个春晚可以说一开始就没有定位,属于急功近利。‘北漂春晚’不同,它有一个主题,把北漂这种社会现象当成文化来做,宣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来自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北漂朋友们,大家过年好!”晚上7时40分,能容纳300余名观众的演播厅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祥和的过年景象。来自英国的北漂主持人大牛、香港的主持人小鹿以及内地的张宁、兰婷和周全5位主持人悉数登场,晚会的气氛一下子被渲染开来。观众席中有阿里巴巴淘宝网的网友拉拉队,有北漂演员的亲友团和粉丝,还有晚会赞助商的代表......台上的演员是北漂,台下的观众也是北漂,演播厅四处散发着浓浓的“北漂情”。
在记者看来,这是一台虽草根但很专业的演出,虽比央视春晚少些星光,现场音响效果、演员着装和表演却丝毫不逊色。晚会集歌舞、曲艺、戏曲、相声、魔术于一体,节目内容也很主旋律。当“北漂”这个词与“春晚”的盛大主题不期而遇,现场竟让人萌生一种悲悯、苍凉而又欣慰、振奋的复杂感觉。
固执顽强如堂·吉诃德的老孟,依然打算将2010年的山寨春晚进行到底。今年他在文化公司的支持下拿到了演出“准生证”,转身为“民间春晚”卷土重来。据说“山寨春晚”这个名字在审批时需要换成“民间春晚”方能通过,这点让老孟颇有些惋惜。
之所以对“山寨春晚”4个字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更重要的是,“山寨春晚”还蕴含着一股向权威挑战的虎虎锐气。2009年春节,川人老孟树起“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的大旗,以原创、网络化和贴近生活的“山寨春晚”叫板央视春晚,赔本赚吆喝,让草根一族掺和春晚,成了当时颇具话题性的一个文化事件。
在今年的“民间春晚”中,有人建议老孟专拣央视春晚“剩下”的演员,但老孟更倾向于选择“生面孔”。在他看来,那些参加过各类晚会和选秀节目,拥有丰富经历和骄人成绩的选手,专业造诣固然高过初次登台的新人,但前者已经有了多次崭露头角的机会,而后者还是白纸一张。因此,在老孟的“春晚”里,他大胆启用了不懂音律仅凭感觉作词作曲的农民工韩祖荣、身材不好但擅长美声唱法的北漂女孩、誓言成为歌坛王宝强的民间歌手杜晓宏,以及一批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等。
石文军不服老孟,老孟却也不“感冒”老石。“北漂春晚”追求境界和品质,“民间春晚”就追求娱乐和热闹。“我为‘民间春晚’制订了一个‘四不要’纲领:内容低俗的不要;模仿秀不要;政治性太强的不要;太悲伤、太感人的不要。”老孟说。
而此时,另一台“国学春晚”也“揭竿而起”。“国学春晚”的发起人田金双瞅准了时下的“国学热”,他准备让明星、草根名人、娱乐人士扮成孔子、墨子、老子、鬼谷子、孙子等诸子百家,舞文弄墨,纵论历史年谱和儒、墨、道、纵横、兵家等理论,用现代娱乐解读古典国学。
此外,[FS:Page]一些小众性质的山寨春晚,如“老人春晚”“寂寞春晚”“农民春晚”也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这批林林总总的山寨春晚有个性、有精神、有主题、有口号——各路“春晚”的号角全面吹响,央视春晚真的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了吗?
草根春晚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地位
从 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成为全国观众心中一份热切的文化期待。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春节晚会有着和年夜饭一样重要的意义。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央视春晚都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27年来,央视春晚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制造了许多流行语,一夜间捧红了众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明星,产生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已远远超越了作为一档综艺节目的意义。
当央视春晚似乎越来越不讨好观众的时候,各地方电视台以及各大部委却纷纷披挂上阵,推出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特色春节联欢晚会,挑战央视春晚龙头老大的地位,既挖走不少明星大腕,也抢去了央视春晚不少风头。为了保证收视率,维护央视春晚的地位,2005年央视曾下禁令,严格限制春晚节目提前在地方台播出。尽管如此,各地方电视台挑战央视春晚之势有增无减。
在虎年春节来临之际,老孟带着他的“民间春晚”卷土重来,与此同时,更多的“老孟”现身了,他们打着“北漂春晚”“国学春晚”“酱油春晚”等旗号一路高歌猛进,形成一股势头劲猛的“山寨春晚大军”。此外,各类规模不等、大小不一的社区春晚、村镇春晚、企业春晚、知青网络春晚也纷纷涌现......“草根春晚”的大面积崛起之势必将成为2010年春节的一种文化现象。有评论人士认为,相对于草根春晚而言,央视春晚无疑居于“庙堂之高 ”,话语权的不平等更加凸显处于“江湖之远”的山寨春晚的存在意义。山寨春晚的诞生无疑向世人证明:在文化呈现和需求、选择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草根也在争取更多话语权。
“春晚”文化现象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家对草根春晚的崛起普遍持支持和赞赏态度。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视春晚承担了各方面的重负和观众的过度期待,民间草根春晚的涌现恰逢其时,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人士的文化口味,充分体现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央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患上春晚综合征,不堪重负,草根春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减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对记者说。
而在北大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看来,由于央视春晚代表着国家形象,难免庄重大气有余,轻松活泼不足,但草根春晚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手段,来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口味。“央视春晚的观众都是看客,电视里演什么我们看什么,但草根春晚门槛低,可以充分实现与民众的互动。”
作家肖复兴则将时下各类草根春晚与庙会现象相提并论。“过去北京的庙会只有一家,如今形形色色的庙会不下百十家,且各有各的特色。春晚也是这样,一家独大已成历史,全民嘉年华时代已然到来。这正应验了那句老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草根春晚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至尊”地位?对此,李道新说:“面对各部委春晚、地方台春晚以及草根春晚的异军突起,央视春晚不必过于恐慌。”而在文艺评论家解玺璋看来,春节本来应该是人人参与的节日,央视春晚却缩小了春节的意义,将春节演变成仅围坐在家里看电视的习俗。全民办春晚充分调动了民众参与的热情,这种热情比窝在家里看央视春晚里的赵本山更来劲。“央视春晚应坦然面对未来的收视率下滑,放松放松。”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则认为,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文化符号,不管你批评它也好,骂它、抵制它也好,到今天它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央视春晚以其强大的媒介运作将继续出现在除夕之夜,它要对近10亿本土观众、6000万华人华侨及2000万国外收视人群负责,要树立积极正面、符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形象。山寨春晚则更多地展现了来自草根阶层的民间文化,是一股来自民间的创新力量,这种挑战权威、主张话语平衡的精神与态度饱含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意义。
面对各地方台春晚的竞争、草根春晚的崛起,作为龙头老大的央视春晚如何看待,是否有危机感?为此,记者采访了虎年央视春晚总策划秦新民。秦新民已连续9年担任央视春晚的总策划、总撰稿,是央视春晚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他表示:这些林林总总的春晚在过去是以茶话会、团拜会和联欢会的形式存在,如今都换了名称打出“春晚”的旗号,说明央视春晚的招牌已深入人心。央视春晚虽有其他春晚难以比拟的特殊地位,但在艺术上绝不独大与排他,也没理由去干涉和屏蔽各类其他的春晚活动。山寨春晚只要能给观众提供优质的文化食粮,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可以存在。
大大小小的山寨春晚是否会影响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对此,秦新民举例说,这跟办媒体是一个道理,国家有《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也有地方小报,有电视台,也有网络,只要找准定位就都能吸引受众。在他看来,“春晚”比的不是谁一家独大,而是能否为观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节目。谁的节目更好看谁就是赢家。
商业包裹下的草根春晚能走多远
然而,这些一哄而上的草根春晚,真能带给观众一台精彩节目吗?真如他们号称的那样能从央视春晚那里分得一杯羹吗?抑或他们只是自娱自乐?山寨春晚究竟能走多远?是否终将沦为文化泡沫?
毋庸置疑,目前山寨春晚的节目质量和水平还未能尽如人意,反讽、批判、解构等山寨文化元素也没有太多体现。娱乐策划人田金双认为,大部分山寨春晚都在舍本逐末,变成恶俗的商业炒作秀。民间春晚变成了一场民间话语权的争夺和商业行为,难掩投机实质,都在自我伤害着品质和品牌。实际上,在这些号称“春晚”的节目中,有的慕春晚之衔,行嘲讽之实;有的顶草根之名,暗渡商业之惠。
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民间春晚”带来的是浓浓的商业味道,包括元旦期间京城某大型商业中心的选秀,实质都是文化公司在背后力挺。老孟在台前张罗,办公场地、演出场所及演艺人员的相关费用却由赞助公司兜底埋单。老孟自信地认为今年亏本的可能性不大,“赚个100万元倒有可能”。
“北漂春晚”也不是“吃素”的。拥有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石文军也够精明,他早已瞅准了“北漂春晚”背后的商机,并准备将其做成品牌。因此,为筹备首届“北漂春晚”,他不惜花血本倒贴着干,目的是放长线钓大鱼。他的文化公司估计日后将指望着“北漂”二[FS:Page]字吃饭,除了做晚会外,他还创办了自己的“北漂文化网”,将来还准备筹拍“北漂”题材的电视剧。
而去年在全国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河南“中原山寨春晚”,近来也被鸟枪换炮。当地一家知名电视台的高调介入,让这个原本纯草根的民间春晚出现了官方的身影,招牌也变成了中规中矩的“‘老家是河南’2010年百姓迎春大联欢”。
草根春晚走商业路线,这不禁让人怀疑,组织者到底意在利益还是意在艺术联欢?若是为自己谋利,还有多少草根性可言?更何况草根春晚从一出世起就惹上了动机不纯的嫌疑。在很多人看来,“春晚”两个字就是一棵摇钱树。无怪乎有网友打趣说:“哥看的不是春晚,是炒作。”
有评论人士指出,各地方电视台和草根阶层之所以一窝蜂地办春晚,除了想为观众奉献一台花样翻新的演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看到了“春晚”二字背后蕴藏着的巨大商机。就拿央视春晚来说,不少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搭乘春晚这趟“顺风车”,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利用先进的传媒手段,向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做广告。草根春晚所看重的正是这种诱人的“春晚经济”,虽不能与央视春晚的吸金力相媲美,但央视吃大鱼大肉,草根春晚吃点萝卜咸菜还是可以的。
赞助商的顺风炒作,草根演员的成名幻想,媒体的热炒和猛捧,让原本原生态的草根汇聚在“山寨”的旗号下,汇集了太多和“过年”“春晚”无关的元素。如此,商业包裹下的“草根春晚”究竟能走多远?
对此,肖复兴坦言,任何形式的活动都存有商机,草根春晚受商家青睐不是坏事,只要金钱欲不过于膨胀就好。李道新则认为,草根春晚能走多远与参与者的素质和其对社会价值观的坚守有关,不能突破价值观和道德的底线,如果过多地被金钱包裹,势必会让欢呼草根的观众失望。“‘处江湖之远’并不意味着可以率性、胡来,还应保有操守。”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则认为,山寨春晚节目的制作质量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即便粗糙,也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而在陶东风看来,遍地开花的“春晚现象”是民间文化诉求的一种表现,也是对某些垄断性强权力量的反驳和消解,它的意义在于为民众的参与欲望和文化表达提供了可能,不必过于苛求质量。
去年,新华社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山寨春晚”冲击波》的文章,肯定山寨春晚是“百姓嘉年华”,并且给山寨文化冠以“俗文化”的名称。有评论人士认为,山寨春晚彰显了一种更为宽容和多元生活方式的诞生,是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的复活和体现。在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的今天,人们已不再单纯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某种植入式的文化理念,而愿意更自主地选择和参与互动性强的文化消费活动,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心理暗示下,山寨春晚应运而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草根性”是山寨春晚的魅力所在,也是草根文化之所以能在抄袭与模仿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并能以星火燎原之势得到民间消费者和大多数网民热烈追捧和欢迎的原因。尽管草根春晚在发展雏形期还存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但应该看到,目前山寨春晚表现出的精彩创意和大胆设想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是草根话语权获得彰显的标志。“人们在快节奏的紧张生活中,需要搞笑、宣泄和放松。山寨文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缓解了压力。面对山寨春晚,应该少些打压和质疑,多些包容和理解。”一位网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可以设想,如果山寨春晚、山寨文化能够走出单纯的模仿,发挥创意,支持创新,摈弃其消极低俗的一面,将民众智慧巧妙结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发民间创造力,并能与主流春晚并行不悖地在各自的平台空间发挥应有的娱乐效应,将是国人之福,春节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