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提到“围城”,相信许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钱钟书的这句名言——城里的想出来,城外的想进去。时至今日,“围城”不仅仅是婚姻的专有名词,更代表了一种困顿的状态。虽然围城的词义在不断扩大,但是围城中的人们依然渴望摆脱困顿,走出围城。因此,对于正处在这种困顿状态中的国内Tuner行业而言,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突围之路。
所谓Tuner,就是指电视机或收音机等电子设备用于接收高频信号并进行处理的关键部件,也称作调谐器、高频头。众所周知,我国电视调谐器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全球调谐器生产大国。在此期间,一批国内调谐器企业获得了众多发展机遇,迅速崛起。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调谐器企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发展瓶颈。作为数字电视机顶盒调谐器的专业制造商,易迩达一直在关注着Tuner市场动向,思索着企业的出路。
现状——竞争筑就市场围城
随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的不断进行,数字调谐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然而,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每年平均3000万只到4000万只的市场需求中,国内数字调谐器所占据的比例却比较小,国外品牌仍然拥有大部分市场份额。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我国数字调谐器主要以欧标作为基础,因此使用欧标的国外成熟品牌自然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
在采访中,易迩达总经理耿健也告诉DVBCN记者,虽然从整体上看国内Tuner厂商的生存状态还比较理想,但是与国际品牌相比,不仅规模小,而且在利润相对较高的运营商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与此同时,日渐成熟的Silicon Tuner也在蚕食着传统Tuner企业的市场份额。在耿健看来,芯片技术的进步使得Silicon Tuner逐渐获得认可后,Can Tuner制造商在两年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从某种意义上看,品牌与技术的双重竞争共同造就了国内Tuner行业的市场围城。
未来——坚守OR转型
面对Tuner行业日益缩小的市场,国内Tuner厂商需要在坚守与转型中做出选择。据DVBCN记者采访了解,目前由于国内各地网络正在整合建设中,机顶盒市场也还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Can Tuner暂时还不会被Silicon Tuner替代。但Demod与Silicon Tuner集成方案陆续出现后,Can Tuner厂商的成本也会不断增加,其市场竞争力自然会下降。
在DVBCN专访中,耿健更是大胆预测,未来两年内,70%的Can Tuner很可能会被取代。在这种趋势之下,Can Tuner厂商如果只是坚守的话,未来的发展空间必定会受到影响。相比坚守原有市场,转型或许是一条更为主动的突围之路。国内Tuner厂商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以下为易迩达总经理耿健采访实录:
易迩达总经理耿健
DVBCN记者:谈谈您的创业经历,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专注于TUNER?
耿健:偶然的机会,进入了Tuner行业。坚持多年的原因是从经营上看,很简单:你只要把产品做好就行了:模式上,很单纯:核心部件的制造商。这样,我们避开复杂的环境,免除诸多的麻烦,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Tuner做为一个部件,其技术含量在电子产品中是较高的。射频技术特别需要的是经验积累,这使我们多年来不断的工作努力能够体现在Earda的产品之中,Earda的价值也随之增加,成为值得信任的Tuner品牌,这更为我们的长期坚持找到了理由。
长期的专注使得我们的价值得以积累,对于未来,我认为Earda充满希望。国际一流水准的产品,超越同行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客户对Eardatek品牌的认可,是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根本。上下游广泛的人脉关系和诚信经营的形象,会帮助我们得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DVBCN记者:您认为年2009年Tuner行业的热点是什么?
耿健:一是Silicon Tuner 技术开始成熟并为市场接受。第二是欧洲市场数字电视转换进入高峰期,DVB-T Tuner需求猛增。第三则是国内直播星节目热播,ABS-S Tuner 出货量增长很快。
DVBCN记者:经过2009年的金融危机,您认为影响Tuner市场价格和利润的主要因数是什么?
耿健:主要因素是:1)国际市场的消费能力降低,需要更低成本的整机产品,2)成本更低的Silicon Tuner进入市场,3)数字电视转换进入高峰期,需求量的剧增。以上因素使得Tuner的价格和利润同时降低。
DVBCN记者:您觉得中国Tuner行业目前状态如何,在全球市场是怎样的地位,这些企业都面临哪些问题?
耿健:中国Tuner行业目前处于动荡之中,部分企业因捕捉到市场的商机而迅速崛起,部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过慢而感觉到生存的危机,但总体而言中国Tuner行业是生存状态较好的一群,因为绝大部分机顶盒厂商的制造基地都在国内,中国的Tuner厂商占尽了地利。同时,成本控制也比国际大厂稍占优势,近两年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但在全球市场,地位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1)跟国际大厂相比,规模有限,只有其十分之一不到;2)主要市场为对价格敏感的低端免费机市场,利润较高的运营商市场份额很小。3)研发能力低下,以抄袭国际大厂产品为主要研发模式。
这些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Silicon Tuner技术的成熟,使传统Tuner厂商的市场缩小甚至消失的问题,到底是留在Tuner行业争夺日益变小的蛋糕,还是鼓起勇气转型寻找新的空间,对Tuner行业,是个重大的选择。另外,电子制造行业共同存在的产品利润率过低的问题也同样困扰中国的Tuner厂商。
DVBCN记者:随着Silicon Tuner的发展,您认为未来两年中国Tuner企业的发展机会在?
耿健:[FS:Page]无论是中国的或国外的Tuner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都不会太大,原因是芯片技术的进步使Silicon Tuner为市场所接受,只留下了较小的市场份额给 Can Tuner制造商。以目前的情况看,Can Tuner的产能大于市场需求,两年内Can Tuner的厂家数量会适当减少。
DVBCN记者:在机顶盒领域Silicon Tuner两年内会取代Can Tuner市场吗?
耿健:这要看细分的市场,情况不尽相同。比如欧洲DVB-T的市场,由于模拟向数字切换的原因,低成本机顶盒的需求猛增,同时,由于是一刀切数字转换,模拟节目被关闭,信号比较简单,Silicon Tuner的性能也可以接受。该市场的Can Tuner完全可被Silicon替代。又比如国内DVB-C的市场,各地网络不够规范,频道数多且相邻传输,信号比较复杂,同时机顶盒的利润还有一定的空间,Can Tuner就不容易被替代。总体而言,Silicon Tuner替代Can Tuner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Silicon Tuner的性能会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两年内,或许70%的Can Tuner将被取代。
DVBCN记者:更多Demod与Silicon Tuner集成方案提出,对于Can Tuner厂商是挑战,还是做产业转型的机会?
耿健:更多的Demod与Silicon Tuner集成方案的出现,增大了Can Tuner厂商的成本。因为选择更多,所以要研发更多的机型,技术支持的工作量增大,生产备料也要占用更多的资金。而所有这些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Demod有与Decoder集成的趋势,使Can Tuner厂商只能生产Half-NIM产品,大大减少了销售额,Slilicon Tuner的出现,降低了Tuner的技术门槛,使低成本机顶盒厂商更容易把它On board到主板上,Can Tuner的市场缩小。
产业转型是每个Can Tuner厂家面临的问题,如果固守原有的市场定位,只做Tuner模块的话,未来的发展空间肯定不大。转型的机会通常出现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上游就是芯片设计,下游就是机顶盒整机。个人认为无论往哪个方向转,Can Tuner厂家单打独斗都不具备太大的优势,最好的方式就是找的适合的合作伙伴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