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非线性编辑网中的成本核算
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 2009-12-14 17:00
电视是一项高投入和高产出的产业,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电视节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作费用等的总和构成节目的生产成本,在播出或发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广告收入和节目发行收入加上节目播出后产生的社会效益折算成货币收入后的总和构成节目的营销收入。当后者大于前者,节目盈利,否则就是亏损。有效地对电视节目生产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将节目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降至最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利润率。后期非线性编辑是节目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成本消耗环节,本文将以典型的非线性编辑网络为例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对非编网络进行成本核算的目的

目前,国内各大电视媒体的节目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编制节目策划书的时候,前后期设备的使用成本一般都没有纳入预算。每年各家电视台在设备的投入和机房建设方面都要花大笔的资金,但每一笔投入到底产生了多大实效并没有量化的考核结果,巨额的隐形浪费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后期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 上编辑机的过程中,写文稿打电话,中途外出处理其他事情等等时有发生,节目制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很低;

* 依个人作息习惯随意申请加班,机房经常出现白天没有深夜人多的怪现象;

* 周期性特征明显:人多的时候爆满,人少的时候机房空荡荡;

* 各类节目对优质的设备资源长期处于争抢状态,对节目存储空间的分配长期存在不同看法。

进行成本核算,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目经费的再分配,而是以经济杠杆优化资源配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市场化的运作手段达成各类节目的需求平衡,并为设备再投资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

二 非编网络中的平均单位使用成本

非线性编辑网络机房在多数电视台都是节目后期生产的主力,该类机房由建成后投入使用到大部份设备淘汰或损坏,按照广电总局颁布的电子设备折旧年限,一般为五年。

图1中,I型工作站可以是打点用的单纯编辑机,不负责节目上下载;II型工作站是典型的上下载工作站;III型是配音或审片等类型工作站。所有设备在使用寿命期内(5年)的维护费用按设备原值的25%,即每年5%计算。

因此上述网络的投资成本为:

M1=Ass.I+...+Ass.VII;① //首期投资总和;

M2=M1×(1+i)^5-M1;② //首期投资的资金占用成本,i为资金年贷款利率;

M3=M1×25%;③ //维护总成本;

M4=(M3/5)×(1+i)^4+(M3/5)*(1+i)^3+(M3/5)×(1+i)^2+(M3/5)×(1+i)+M3/5-M3;

=(M3/5)[(1+i)^5-1]/i-M3;④ //维护资金占用成本,平均投入,逐年递减。

M=①+②+③+④

=M1+M2+M3+M4. //设备部份成本总值。

一个投资规模为五百万左右的非线性编辑网络,贷款年利息按6%计算:

M1=500万;M2=169.11万;M3=125万;M4=15.92万;

M=500+169.11+125+15.92=810万。(其中约有五分之一的投资在存储部份,即Ass.I)

为了计算单位成本消耗,我们先减去设备淘汰后可能的残值(5%的原始投资),810-500×5%=785万。

机房年开启天数以正常的工作日计算,

(365-1-3-3-3)×5/7=254天。五年总共开启

254×5=1270天。平均每天开启成本为

785万/1270=6181元,场地使用费每月以3000元计算,有

6181+3000=9181元,平均每天开启8小时,每小时成本

9181/8=1148元,加上每小时电耗20度,合12元,则

1148+12=1160元。以十五个机位计算,平均使用效率为70%,I型工作站两台折算成一台II型或III型工作站,则每个II型工作站的平均使用成本为:

1160/15/70%=110.44元,

其中,设备部份消耗6181/8/15/70%=73.58,记为Per_Cost_A.

其他部份消耗36.86,记为Per_Cost_B.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平摊折旧法例子,这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系统中,显然不太合适。假如在该机房还没有淘汰,而新的编辑机房又投入使用的情形下,由于技术更新的因素,可能会出现新机房的节目制作不仅速度快、质量好,而且价格并不一定比老机房高,我们预想中的优质优价的服务体系仍然无法建立。为了解决这一可能出现的矛盾,非编机房采用加速折旧法更切合实际。




为此,我们可以设定第一年设备使用单位成本为:

160%&[FS:Page]times;Per_Cost_A+Per_Cost_B=155元,第二年使用成本为:

130%×Per_Cost_A+Per_Cost_B=133元,第三年

100%×Per_Cost_A+Per_Cost_B=110元,第四年

70%×Per_Cost_A+Per_Cost_B=88元,第五年及以后

40%×Per_Cost_A+Per_Cost_B=66元。

如果是正常工作日以外的加班,则很难达到期望的70%饱和率,这时成本也随之上升,但没有场地租用费的平摊,三倍平时设备损耗成本倍率可以考虑,即:

(年损耗系数)×Per_Cost_A×3+电费。

我们并没有将硬盘空间成本割裂开来计算,是因为日常栏目正常制作过程中都会配置适当的且足够的空间,但节目制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特别节目或大型文艺晚会等会要求额外的硬盘空间,这时有必要继续计算一下单位存储G比特的成本。

上述500万投资中高速光纤硬盘空间为2T比特,1T=1000G,20G空间可存储一个小时素材。硬盘塔部份每小时785万/(1270×8)/5=154.52元的折旧,折合每G比特为7.7分钱,一小时素材占用一小时成本为1.55元,一天为12.36元。

实际操作中为了很好地平衡各工作站点的负荷和平衡各个工作时段的工作量,还有很多细化工作的要做。事实上针对不同的非编系统,每年的正常工作日和每天的工作时数都是变数,仅以湖北电视台的大洋非编系统为例,每年工作日至少在320天以上,每天也至少工作十小时以上。

三 非编网络使用中成本核算实施方法

节目进入后期编辑,机位,机时和节目所需硬盘空间是节目的基本需求。根据节目类型设定片比,由此计算硬盘空间,标准额度内不再额外计算硬盘空间的成本。机位根据I类或II类编辑站点需求分别计算成本,一般在节目的产出过程中,会分别用到三种工作站。机时安排则要考虑机房的使用效率进行优时优价处理。图2是湖北电视台非编二科机房周一至周五机房机位占用图。

图2中可以看出,机器使用按时段统计结果并不均匀,甚至每一刻的饱合率都在变化。我们知道,如果长期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对机器使用寿命将有很大影响,反之,如果长时间让机房空转,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大打折扣。理想中的使用曲线应该是一条固定在70%位的直线,显然这是不大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设定机位使用价格在高峰期加成和低谷期打折来适当改变节目生产人员的作息习惯。典型地,以70%为上限基准线,当机房饱和率超过基准时,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每小时的价格也上浮相应的百分点;以50%为下限基准线,当饱和度低于基准线,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每小时价格也下浮相应的百分点。(加班日除外)

还以上面500万投资的非线性网络机房为例,假设其处于第一年的折旧期,单位成本为155元,当前计算机系统判断出机位饱和率为85%,则正在使用和即将登录的节目制作人员的每小时费用为:[(85-70)%+1]×155=178元。另一种情况,当饱和率为40%,则每小时费用为:[1-(50-40)%]×155=139.5元。如果饱和率在50%~70%,则费用维持155元不变。

对传统编辑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一般采用IC卡系统,通过对电源的开启和关闭来强制对编辑机的使用进行控制,这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非编网络中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在节目编辑途中关闭了计算机电源,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非线性编辑网络中有专门的服务器,记录着用户登录和使用信息,将这些信息搜集并通过简单程序处理后,可以非常方便地计算出各节目在机房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所以,对非编网络的使用进行成本核算具有先天的优势,几乎不用投资新的设备便可以完成。

图3和图4是对湖北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中服务器相关数据的截图。图5为非编机房成本核算统计结果一例。

当机房饱和率长期处于70%以上高位运行,且每月收入的机房使用费总是大于当月的正常折旧时,表明机房使用十分紧张,在短期内应该考虑扩充机房或重新规化新的制作机房了,反之则表示设备使用效率比较低,必须进行节目的调剂工作,将更多的节目安排在该机房制作,甚至可以考虑对台外开展经营活动,否则投资是否能够收回都是问题。




四 结语

对电视节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探索并实践一套完整且有效的电视节目制作成本核算办法,对推动电视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