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在上海市举行的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推进大会上,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宣告更名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并出资组建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英文名及缩写SMG保持不变)。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公司揭牌,标志着上海在全国率先整体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国家广电总局发来贺信。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国家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实,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共同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制播分离,媒体碎片化和新商业电视模式重新聚合,电视多渠道和多形态传输,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为数字化全面转换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对记者说,制播分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解决播出机构内部自身的改革问题,将政策允许的制作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剥离出来,打造市场主体,激活播出机构本身的创新能力;二是理顺国有播出机构与社会制作机构之间的市场关系,在进一步夯实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导向职责的同时,鼓励更广泛的市场竞争,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制播分离:从“为播出而制作”到“为市场而运作”
我国电视台之前实行的节目生产管理体制为“制播合一”,这种自产自销的节目生产方式不仅存在着成本浪费,而且也会造成专业分工不细,队伍膨胀、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人才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弊端。
最初十几年间,广播电视行业的商业经营还带有“以宣养宣”的意味,但随着商业广告收入越来越多,多种经营业务越来越大,赚取更多利润似乎成为许多广播电视机构的头等大事。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国家广播电视组织,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种国家体制与商业体制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形态,无论对于体现国家政权意志还是对于公平的商业操作,都显示出纠缠不清的尴尬和混乱。
2003年堪称一道“分水岭”。当年夏天,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颁行上海影视制作业市场准入制度,并率先向海润影视等8家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核发《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从此,行业外资本进入影视制作业终于“名正言顺”地获得合法身份。
影视制作业的市场准入制度适时出笼,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之前在电视制作业内“暗渡陈仓”的民营资本的身份焦虑,得以大大地缓解和释放。此前,唐龙国际由于“不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而被广电总局“封杀”后,整个民营电视制作业一度陷入集体“失语”的势态。
但是,市场准入制度被过度地解读和放大,随后,衍生出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改革空间——“制播分离”,在此语境下,首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粉墨登场,其逻辑前提无疑是“制播分离”。
在首届“广博会”的“中国影视制作业发展与展望”的分论坛上,华谊兄弟、派格太合这些民营电视制作机构的掌门人们,第一次得以与上海文广、江苏广电的领导们同台演讲。从此,电视行业内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即电视节目(含电视剧)交易市场的两大主体第一次实现“平等对话”。
目前现有的制播分离的概念,都存在着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个别节目或者一个频道大部分节目的一个外包或者是委托制作,这种情况比较典型的是公司化运作的旅游卫视,像北京电视台对生活频道整个频道的运营,合作的只能算是内部的一个改革,慢慢地也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通过对各个节目样式引进在当地播出的版权,费用并不高,但是同时播出的个个都是精品,都是当地的老百姓觉得很有新意,很有创意的一些节目。
第二种是频道这样的一个制播分离改革。上海的生活时尚,还有东方卫视以及第一财经的改革样式,另外有一些专业化的频道也在呼唤一些专业化的节目制作公司,包括电视购物频道,体育频道、体育资源推广公司,还有动画频道。
第三种,全台剥离。湖南广电在尝试做这件事情,广播电台已经走到了前面。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都在实行全台剥离,只要把这个节目、编导、主持人剥离出去,成立一个专门的广播节目制作公司,剩下的就是整个的编委会或者审查委员会。
有线网络传输如何应对制播分离挑战?
不完全统计,全国建立起200多家广播电视总台和200多家传媒(集团)公司,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更是分散、分离,难于聚合起规模效应。
2009年8月28日,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与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络”总经理汪文斌,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投资成立云南“爱上”网络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与云南电信,联合在云南地区开展IP电视业务。IP电视是通过电视机屏幕、计算机屏幕看电视的新业务。这种全新的收看电视方式,特点在于,观众可以在任何时候点播收看节目库中喜欢的节目;也可以因为有事情需要立即处理,而让电视暂停,等办完事情回来后继续播放。同时,通过IP电视这种全新的服务,观众可以倒回来看昨天、前天错过的节目。此外,观众还可参与节目互动,享受时尚游戏、在家购物、预约挂专家号等各种便捷的服务。
在“四级办电视、四级办广播、四级混合覆盖”的大背景下,我国电视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十几年的时间内,电视观众能收看到的频道数量从四五个猛增到上千个。频道数量的猛增。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296座,承载着2984套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全国城乡居民每户平均收看到的频道数达到了40.6个, 这个数字必将会随着数字电视普及而进一步高速增长。
原上海文广总裁黎瑞刚对媒体表示,新的SMG将是一个控股公司,下设10多个子公司。早在今年初,上海文广已经开始将各个频道的经营性业务剥离成立独立的法人机构。上海文广的新一轮改制得到中国开发银行的支持,据悉后者将在未来5年内为其提供15亿美元贷款,并且双方还将合作成立一个7.35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hinaMedia Capita),对娱乐和传媒行业进行投资,包括通过并购来迅速做大规模。
电视台完成公司化改造后,台网之间的博弈会在局部区域越演越烈,制作权、播出权、覆盖权的利益冲突会加大,互联网电视、直播星电视、地面无线电视、手机电视等新通路传输介质的发展,也会给有线电视的持续增值运营带来严峻考验。
广电网络上市公司的公告就称,业绩可能下滑的原因之一就是直播星冲击和当地节目喜爱程度不高。
数字电视频道播出形态的多媒体未来
去年底,浙江卫视陆续推出《我爱记歌词》《爱唱才会赢》《我是大评委》《越跳越美丽》《冲关我最棒》《百事群音乐队演唱汇》《爽食赢天下》等七档自制综艺节目。高水准的节目群迅速获得市场认可。随着节目收视暴[FS:Page]涨,浙江卫视的收视率已稳居第二,仅次于湖南卫视。
浙江广电集团注资1000万元,成立的“蓝巨星国际传媒公司”,业务范围除原有工作室的主持人经纪外,还增加了自制电视剧、动漫产业及衍生娱乐产品开发等业务。目前,蓝巨星团队仍然由浙江卫视原来的人马构成,正所谓“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没有被资本认可的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行广电制播分离政策下,播出平台和频率资源是不可能交给市场的,“播出留在台里管,制作、发行、广告拿出去上市”是普遍奉行的思路。但这种思路在证监会却是行不通的,业内人士表示,“内容拿出去,播出留在台里,前者是受制于后者的,这样上市公司的业务将与控制播出的总台产生持续的重大关联交易,从播出保证、购买比例到交易定价,有很多难点无法解决。”因此,表面上看“制”与“播”的分离使广电集团的内容产业似乎有了上市的可能性,但其与播出平台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使其无法通过资本市场严格的监管制度。
谷歌的做法则还原了广告业的商业实质:追逐优质注意力而非内容。
数字电视广窄告作为人们“认知和求解”的需求一部分,在数字电视用户规模超过6000万,高端用户更多开始用电视,内容、信息、资讯、广告越来越融会贯通,新电视商业模式需要创新的形式下,我们依旧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电视频道给用户的新感受,遥控器热键切换视频、图文、资讯、信息,用户在手机、电脑、电视屏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浏览观看相关联的电视新看法。
制播分离,并不能阻碍电视形态的多渠道和多形式融合,被分离出来的节目制作公司掌握了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的多媒体融合传播特点,才能赢得更多优质注意力,才能创新出更有市场的新电视商业模式,现在做的仅仅都是拉开一个新电视时代序幕,好戏刚刚上演,精彩值得期待。
被有线电视行业长期忽视的数据广播平台,具备多媒体图文播出特点,在新一轮制播分离格局下,会爆发能量,成为各个专业节目制作公司采取补救媒介措施,提升内容传播价值,应对互联网络挑战的重要升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