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也是西吉文化建设由量到质发生巨变的60年。目前,西吉县文化机构齐全,布局合理,已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各项文化工作不断创新。
从2000年开始,西吉县组织引导开展了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活动。至2009年,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共演出126个专场,创演各类剧(节)目1500多个。在将台堡举行了3次全区性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将台堡胜利会师庆祝纪念活动。
文艺创演不断推陈出新。西吉县文工团自创建以来,创作演出了具有浓厚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花儿歌舞、花儿剧、音乐、曲艺等各种剧(节)目286多个,排练演出传统剧、现代剧160本(折)。演出5700余场,观众900万人(次)。曾27次参加区、地文艺调(会)演,8次选拔节目晋京演出。参加了第三次全国艺术节演出,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多次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和区、地、县党委政府的嘉奖。1983年和1997年曾两度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团(队),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奖励。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光荣称号,曾多次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文物工作成绩斐然,现开设西吉地方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历代古钱币、老将军题词四个展厅,馆藏文物5000余件(组),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
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事业蓬勃兴起。以火石寨国家级地质(森林)公园、党家岔震湖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云台山、将台堡红军长征红军会师纪念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单南清真寺为代表的回族风情等,形成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收音、播音到音像综合、功能齐全,建立起完整的宣传服务体系。从1999年和2004年的两次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至目前拥有93座1W“2+0”小功率发射站、新建成22座“4+0”模式的3W发射站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平峰镇八岔梁、马建乡马达子梁MMDS及将台乡白家墩MUDS三座可发射八套电视节目的转发站,圆满完成了242个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9467户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截至2007年底,西吉全县广播电视2-8套节目覆盖率达87%以上。如今,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有线电视网络也在不断延伸扩展,目前,西吉有线电视光缆干线总长度达18.6公里,数字电视收视用户达5000多户。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遍布乡村。
从2000年开始,西吉县组织引导开展了红红火火的广场文化活动。至2009年,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届,共演出126个专场,创演各类剧(节)目1500多个。在将台堡举行了3次全区性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将台堡胜利会师庆祝纪念活动。
文艺创演不断推陈出新。西吉县文工团自创建以来,创作演出了具有浓厚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花儿歌舞、花儿剧、音乐、曲艺等各种剧(节)目286多个,排练演出传统剧、现代剧160本(折)。演出5700余场,观众900万人(次)。曾27次参加区、地文艺调(会)演,8次选拔节目晋京演出。参加了第三次全国艺术节演出,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多次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和区、地、县党委政府的嘉奖。1983年和1997年曾两度被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式先进团(队),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的表彰奖励。199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光荣称号,曾多次被县委、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文物工作成绩斐然,现开设西吉地方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历代古钱币、老将军题词四个展厅,馆藏文物5000余件(组),被誉为“华夏钱币收藏第一县”。
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事业蓬勃兴起。以火石寨国家级地质(森林)公园、党家岔震湖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云台山、将台堡红军长征红军会师纪念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单南清真寺为代表的回族风情等,形成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收音、播音到音像综合、功能齐全,建立起完整的宣传服务体系。从1999年和2004年的两次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至目前拥有93座1W“2+0”小功率发射站、新建成22座“4+0”模式的3W发射站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平峰镇八岔梁、马建乡马达子梁MMDS及将台乡白家墩MUDS三座可发射八套电视节目的转发站,圆满完成了242个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9467户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截至2007年底,西吉全县广播电视2-8套节目覆盖率达87%以上。如今,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有线电视网络也在不断延伸扩展,目前,西吉有线电视光缆干线总长度达18.6公里,数字电视收视用户达5000多户。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遍布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