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广播电视信息》杂志2006年第10期
编者按:
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于1983年批准北京燕山石化1万多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同时以1985年沙市有线电视网络开通为标志,中国的有线电视发展跨出了共用天线阶段,步入了有线电视的网络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以燕山石化为代表的中国有线电视早期发展的开拓者们,当时在没有技术理论指导的背景下,在中国有线电视早期的蛮荒之地,开拓出了“企业有线电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发展模式。为记录这段历史,记者中国传媒大学校园专访了时任燕山石化有线电视台台长的朱震先生。
朱震简历:
1973年进入初创的燕山石化
1980年开始负责燕山石化有线电视的建设
1984年开始任中国企业有线电视台协会秘书长,连任9届
1990年调出燕山石化,参与筹备中国有线电视协会,后因其他原因退出行业协会的筹备
1990年后,下海经商,至1995年依然在有线电视设备行业
现在退休在家,喜好收藏
逼出来的创新:燕山石化有线电视发展的背景
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开始了。燕山石化从70年代初开始建设,到1980年已经初具规模,也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企业,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台。燕山石化座落在北京西南房山县的几条小山沟里,当时几乎是与世隔绝,当地纯朴的山民小孩从未见过汽车,在燕山石化的车队入驻小山沟时,还跟在汽车后面追逐嬉闹,对着汽车啧啧称奇。在远离都市的小山沟里,为满足数万燕化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了解社会发展讯息的需求,成为当时燕山石化领导十分重视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燕山石化领导特别向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建立差转台,在经过特批了2个差转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两套节目以后,燕山石化当时出台了一个政策:职工只需交1元钱就可以利用公司铜线等材料自制室外接收天线。一时间,整个燕山石化的职工居住楼天线林立,蔚为壮观,一栋50户的居民楼顶,大大小小将近有100个天线(每户两个天线接收两套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但是,由于燕山石化的厂区地理环境恶劣,即使电视信号经过差转,还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收视效果,同时由于避雷和屋顶漏水的问题,工厂职工甚至出现了为了调试天线而坠楼的不幸事件。为了改善电视的收视效果,消灭楼顶天线,燕山石化当时负责电视的员工便开始寻找新的电视接收方式。
1980年8月,原本从事仪表自动化专业的朱震,接受了燕山石化领导指派的新任务,开始了以共用天线系统改善收视条件的探索。“我们当时做共用天线电视完全是被形势逼迫的,”朱台长向记者解释了当时选择共用天线的缘由时说道:“当时国内并没有什么有线电视的概念,也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作为参考,只是当时北京饭店做了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在参考了他们的经验之后,燕山石化才开始正式筹备。”朱震向记者透露,在当时的燕山石化的厂区约有几十栋居民楼,以当时最好的电缆传输能力来看,只能保证2公里内传输信号不衰减,为了使整个系统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朱台长做了一次超越常规的测试——将电缆延伸至3公里,看看信号传输的效果——结果,测试的效果很不错,在3公里处的信号接收效果很好,在整个第一期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共计有一万用户。“在当时我的任务就是找最好的电缆,有一家候马电缆厂的生产一种新型的竹节式电缆,这种电缆在传输能力上有较大改进,但是每节电缆之间的连接圆柱片容易松动,这对施工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当时都是职工自己挖好沟,等着电工队来排线,电工队的施工速度也非常快,几天之内就完成了排线,半年之内整个系统的容量就从1万户上升到了2万户。”朱台长的精彩讲述也把记者带入了那种热火朝天的情景中。1983年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燕山石化先期投入1000万又从上海电视机厂采购了大量电视机,职工可以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那时候,一到过年的时候凡是在燕山石化有亲戚的北京市民都愿意到燕山石化来过年,每年过年最热闹的就是燕山石化的职工区,除了那时候的春节晚会,燕山石化的有线电视台还播放了当时很难看到的香港电视连续剧,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朱震的描述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缺乏文化生活的中国人对电视的渴望。
自办节目:教育先行 新闻跟进
燕山石化有线电视台的发展除了解决当时职工收看电视难的问题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解决青年职工培训难的问题。在文革期间,燕山石化的青年职工受文革冲击,大量职工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办脱产培训班最多只能容纳几百人,这对全厂几万人的培训需求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而通过电话办班也不现实,燕山石化覆盖全厂的有线电视网络就成为自然的选择,由于向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频道资源的办法受挫,朱台长便开始考虑自办教育类节目,以满足大量职工的培训需求,在完成必要器材采购之后,在燕山石化的某个简易演播室里,中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台开始了新的历史进程。“效果出奇得好,当时除了在白天接受培训之后,职工还可以在晚上通过电视台的重播复习老师的讲课内容,这在短期内实现了提升职工文化素质的目标。”朱台长对这次“实验”的效果非常满意。教育类节目还仅仅是开始,随后,燕山石化有线台也开始了企业新闻的制作。“新闻节目的制作也有一个由头:当时北京驻华使节的夫人们要到燕化参观,在筹备工作阶段我们就准备把这个事件记录下来,于是开始采购摄录设备,当时北京的专业摄录设备非常少,我们就从国外买了一台家用录像机,把电源改装成蓄电池,买来摄像头,用铝芯一包,就把录像机改装成了一台摄像机。”由于之前并没有自办新闻节目播出,这次的“驻华使节夫人来访燕化”的电视新闻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企业有线电视新闻,在此之后,随着燕化公司事业的不断发展,燕化有线电视台也从“录资料”转变成燕化公司正式的“官方新闻机构”,对公司大项目进程的报道有效地传播了公司发展的历程,对凝聚职工士气和认同感起到了很大作用,深受职工欢迎。此后,燕山石化有线电视台的经验便在全国大型企业中逐渐推开,并最终促成了“企业有线电视”成为中国早期有线电视发展历史中最突出的群落。
企业有线电视台初步具备了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但是由于企业有线台的职工都是非专业出身,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就成为支撑企业有线电视台发展的基石,在当时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和播音系的支持下,朱台长和当时广院电视系系主任王纪言一起筹划了当时第一个干部专修班,由燕山石化公司提供教室,以企业有线台为主,包括一些地方无线台,总共50人的干修班为早期电视台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当时担任该班班主任的朱震由于招生时间较短,无法在短期内从全国招收学员,不得已主要从燕山石化挑选了近30个人参加培训。除此而外,由于当时燕化公司教育部的经费也很紧张,培训经费的落实也成为当时“班主任”朱震的心病,在时任燕山[FS:Page]石化党组书记吴仪的支持下,“班主任”获得了开班的“班费”。
错过历史:1990 中国有线电视协会?
80年代初期,企业有线电视的异军突起给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又开拓出新的路径,如何有效地促进新技术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作为当时行业主管机构的广电部和其他相关的部门也开始积极介入,探索事业发展的道路,包括广电部、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国务院法制办等机构都为中国有线电视的早期发展投入了很大精力,从1983年开始便参与企业有线电视的发展,确立了有线电视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无线广播的补充和延伸的地位,并积极促成1984年企业有线电视台协会的成立,中国企业有线电视在企业雄厚财力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持续了近15年的高速增长。朱台长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聊起了担任协会秘书长时的趣事:"1984年协会成立后,协会秘书长是每年改选一次,我一共担任了九届,到第七届结束改选的时候,有人开玩笑地说可千万不能让他再当了,再当就成朱八届了。”
在经历80年代初成长初期后,中国有线电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未形成真正的产业形态,而80年代后期则为行业规范和有组织地推进发展提供了条件,在1989年末和90年初,早期有线电视的开拓者们已经在筹划将各地的运营商组织起来,试图营造一个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其时,在一次广电部的党组会议上,时任广电部部长的吴冷西指出要建立一个有线电视行业自己的组织来协调行业资源,推进有线电视的发展,并责成人事司起草相关文件,向民政部报批。当时关心有线电视发展的领导已经完成了文件准备和文件会签的基本工作,但由于当时国家调整行业社会团体的相关政策和其他一些特殊原因,中国有线电视协会因此流产。谈及这段历史,朱震还是唏嘘不已,他说道:“当时成立行业协会的条件已经成熟,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达成,这对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来说都是很大的遗憾。为成立协会本来已经安排我从燕山石化调出担任协会秘书长,负责会员协调沟通工作,最终未能成立协会,虽然不能说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当初成立的话,有线电视行业会更好,尽管现在看起来也很不错。”1990年后,朱震便暂时离开了有线电视行业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此后又有机会重新回到有线电视相关行业,出任某外资公司总经理。
展望未来:企业有线电视如何发展?
在早期有线电视发展历程中,企业有线电视由于政策和大型企业雄厚的财力得到了先发优势,据朱震估计,燕化在有线电视上的投入将近5个亿左右,共有用户5-6万,而全国大型企业在有线电视的投入少则1、200亿,多则3、400亿,总计几百万用户,这么庞大一笔资产和用户基数如何盘活利用,使其能够纳入到有线电视行业的整体发展轨道上来,而不至于沦为“信息孤岛”,重新思考企业有线电视的未来发展有必要成为决策层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朱震向记者表示,国资委曾经讨论过国有大型企业有线电视资产的问题,几百亿的资产对主业不是有线电视的国有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这部分资产一旦纳入到整个有线电视行业的格局来规划发展就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尽管已经退休,朱震对于企业有线电视发展还是非常热心,并表示如果需要,他对企业有线电视的发展还是能发挥“余热”。
燕山石化几个第一
1、建成中国第一个较大规模应用的有线电视系统
2、1983年燕山石化购买了一台IBM PC机 ,由北京电视设备厂马克文工程师借用,开发出了中国第一个字幕机
3、1986年,由时任燕山石化党组书记的吴仪特批,燕山石化有线电视台在全国第一个采用卫星地面站(工程施工时正值冬季,朱震台长在施工现场7米直径 的抛物线卫星大锅里享受“冬季”的温暖)
4、80年代,燕山石化有线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企业寻呼台,建设之前被斥之为无用的东西,后来成为职工争抢的“香饽饽”
5、1988年开始,燕山石化有线台协同全国其他企业有线台,成立节目购买中心,1990年率先购买了后来造成全国轰动的电视剧《渴望》
6、80年初期 ,燕山石化有线台协调全国各地大型企业有线电视台,解决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的落地问题。
7、在1983-1985年时间段,燕山石化成为了当时全国出镜率最高的企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将近1/10的新闻是关于燕化的,全年共计约300条。
8、全国有线电视台第一个干修班在燕化举办,为有线电视台的发展培训了第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