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热搜词
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趋向:民生、公益、公共
人民网 | 邹 晶 | 2006-04-06 09:49

以2002年元月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开播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为标志,一些地方电视台的非上星频道开始寻求新闻突破之路,更多地将报道视野对准当地社区事务,用关怀“民生”的方式来体现对“国计”的关注和参与,“民生新闻”已成为许多地方电视频道的自觉选择,并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现象。


  民生新闻的理论探讨

  何谓“民生新闻”?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的理解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民生”,据《辞海》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以城市居民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都市报、晚报中,如深圳特区报业集团2001年创办的《晶报》就是“以民生新闻为特色”。到目前为止,民生新闻虽然还只是业界的一种提法,但大体上体现了这样一些内涵和外延:1、名称上,它是“有关人民生计的新闻”的简称。2、从新闻源上看,它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来的新闻”。3、内容上,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公德、邻里家风、购物看病、就业上学、物价波动、打假治劣、交通治安、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消费意识等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冲突。4、按新闻类别划分,是“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新闻。5、在新闻价值判断上,主要反映“民众生活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主的价值取向等内涵”。
  
民生新闻到底是一种新的电视传播样式还是一种节目形态、抑或是一种新闻体裁?在对民生新闻的探讨中,可以看到多种理解。比如:其一,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视角,站在百姓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民生新闻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这种认识从内容上对民生新闻作了阐释,又认为其是一种新闻样式、节目形态。其二,民生新闻是从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两大板块中各划出一块来合并而成的,是把“民生新闻”作为栏目的目标来着意追求。这种认识是在对内容认识的基础上将其看成是栏目的追求目标。
  
界定的不一致源于“民生新闻”这一提法与新闻学领域里传统的按照单一标准划分子形态的方法不同,它是多个标准共同生效划分的结果: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涉及的范畴与社会新闻大致相当,通常,社会新闻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所研究的范围及人与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民生新闻则主要反映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能力的“软性”表达,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最重要的,民生新闻在宗旨和终极目标上有特殊定位,以关切的目光关心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进行舆论监督时立足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轰动效应。民生新闻寻求的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主流观念与观众收视率之间的平衡点。
  
因此,民生新闻节目是以一种开放的形态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的,对它的概念的界定暂且也是开放的形态。

  民生新闻节目的共性特征

  当前的民生新闻节目基本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本地化策略、公众传播。各地电视台推出民生新闻节目的基本做法是区域覆盖传播的地面频道,重视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舆情,把新闻中的“接近性”元素放大成为这些节目的首选因素,选择题材和报道角度均从本地出发,说身边事,解眼前忧。[page]
  
二、转变传播态度,以“传”为主转而为以“受”为主,以受众为本。首先,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说的是老百姓的事,即使是国家政策、时政大事也要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打官司告状等角度来挖掘其关联性,让受众感觉到贴近性。其次,老百姓的事还要老百姓来说,节目中主持人的代言人角色被大大削弱,用当事人的同期声来表述事件。第三,节目主持人朴实、亲和,对新闻的表述不是字正腔圆的“播”,而是随和地“说”,甚至是绘声绘色地“讲”,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第四,新闻内容的表述也不再中规中矩地拘谨、严肃,而是自然、活泼、有趣,让受众感到生动、新鲜、有吸引力。最后,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被提上了突出的位置。在传播方式上实现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引入人际传播的优势。电话、短信、网络、民调员、DV通信员成为电视与受众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节目不仅仅是电视工作人员的专职,而成为大家的事。
  
三、民生新闻节目确立了在地方电视新闻中的主体位置,回归了新闻的本质。各地的民生新闻节目都在固定时长的栏目中播出,时长从60分钟到100分钟不等,同时栏目均采用直播的方式,将当日甚至当时的新闻现场直接切入信号播出。并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和各种媒体的共同优势,使节目表达丰富完整。
  
1、滚动字幕,其内容有文字新闻、观众反馈、群众投诉、留言、抽奖信息等,把纸媒介的阅读功能搬到屏幕上。
  
2、图表和照片报道,很多节目借助特技,把难以记忆和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并在新闻中引入新闻照片的概念。
  
3、读报、即时电话,提供更多观点,这种做法吸收了电台的优势。
  
4、多视窗平行蒙太奇,这是电视技术发展的结果,但手法的运用则借助了电影平行蒙太奇的概念。
  
5、实时调查,由于声讯电话和短信技术的成熟,实时调查能即时反映结果,成为电视节目信息反馈的有效手段。这种过去大多在杂志上所做的社会活动,已轻松进入电视。
  
6、实时抽奖,引入综艺晚会的做法,培养受众忠诚度。
  
诸多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让新闻信息传递由快入深,使新闻与受众之间回归“零距离”。
  
最后,突出贴近性,并呈现娱乐化、综艺化倾向。注重考虑大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情趣,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的可视性、趣味性:《南京零距离》的光头主持,《都市一时间》的导演痕迹,各民生新闻栏目风趣幽默的串词,还有节目中很多新闻短片的情景再现和重新演绎,动画、漫画及音乐、音效的使用等。在新闻编排上设立有奖收视环节,现场开奖,使收视环节综艺化。这种电视新闻的世俗化倾向彻底抹平了新闻特权和垄断,大大推动了新闻的多元化和民主化进程。

  民生新闻节目探源

  分析民生新闻兴盛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几个层面:
  
首先,民生新闻的出现,是社会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深入的必然产物。人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题,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把观念的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作为理论的主题,把现实的人的自由和解放作为理论的归宿。在这种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的大环境下,民生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关注民生成为自上而下的政府工作重点。广泛的价值确认和精神认同是民生新闻产生发展的沃土。
  
其次,我国媒介传播价值观念转变,向受众回归是中国电视改革10年来的趋势和成果。回顾电视改革历程,电视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从语态开始的,改革使媒介由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者为中心,受众越来越从被动接受的角色上升为整个传播过程中日益显要的主体角色。“民生新闻”正是顺应了改革的潮流而涌向电视屏幕。[page]
  
第三,“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新闻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央视新闻频道的推出对地方电视媒体的认识与市场定位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表现为:1、新闻信息再度成为获得广告收益的重要资源;2、现场直播成为新闻节目播出的重要样式;3、软、硬新闻节目形态开始明显分离;4、全国性新闻传播策略与地方性新闻传播策略进一步分离。央视新闻频道拥有国家性新闻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民生新闻”着眼于百姓身边人身边事,以地方软新闻为主,以时效性和接近性取胜,在新闻传播信息上实现了差异定位。事实证明,民生新闻在竞争中实现了优势化策略。
  
总之,“民生新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的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概括了媒介对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还体现着报道者的态度、立场和出发点,更蕴涵了媒介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这正是“民生新闻”的核心。“民生新闻”正努力成为公民表达意见的公共平台,成为发出民间声音的通道,不仅为老百姓说话,更是让老百姓说话,其本质精神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
  
“民生新闻”节目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鼓励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对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公共意见。受众在参与现场短信调查、打来热线电话、拍摄DV新闻时,不仅是电视新闻的关注者,更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大大凸显了受众的主体性。也正基于此,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公民意识,并实践了民主。

  民生新闻的潜在危机与出路

  民生新闻尽管风头仍劲,但不能忽视繁荣发展过程中潜藏的危机。
  
首先,竞争同质化。传播的同质化主要表现为在同一传媒市场大量信息产品风格接近、形式相仿、内容雷同。以南京为例,在每天18点50分到20点20分这一个半小时里,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6档民生新闻节目,虽然各节目定位略有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内容难免雷同。大量同质化节目拥挤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和区域内,会使竞争恶化,最终破坏传播生态。此前娱乐节目的兴盛、克隆与衰退就是有力的例证。从宏观视野中,也不难发现,各地“民生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已见端倪,这种隐忧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如何规避危机,树立节目品牌,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培养忠实受众是明智打算。
  
其次,民生新闻流于表现,缺乏深度,缺乏整体把握。民生新闻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原则,采用直播,最快报道当日当时新闻,关注民众生活琐事,短平快且琐碎,但在浓度与宏观把握上就难免欠缺,这成为民生新闻的一块硬伤。
  
第三,新闻娱乐化,节目流于低俗。民生新闻追求贴近受众,决定了其“软”的表达方式,裹挟着新闻娱乐化倾向,如果把握不好“为民生计”的根本宗旨,则很容易在内容的选择或角度的选取上滑向低俗。避免这些倾向的最佳选择是媒体要牢记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导向与较高的品位,以实现民生新闻的持久繁荣。
  
应当说,民生新闻节目是在电视媒介的困境中找到了一个出口,搭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上上下下的认可。这种认可鼓励电视慎重权衡国家利益与公众利益,将两者结合并协调才能获得媒介利益。

  从民生新闻到公益新闻、公共新闻

  民生新闻之后,电视新闻的出路在哪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先生认为“民生新闻”称为“市民新闻”较妥,他认为地方电视台这一类新闻更多的是“市井新闻”,街谈巷议多,而人民生计少,是一种“琐闻”传播。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寿桐教授评价说,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还是技术的运用,都是以为百姓服务、满足观众需求为其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入了深厚的社会关怀,这种社会关怀不是简单定义上的人道关怀和相对浅显的人本关怀,而是同社会安定、社会秩序、社会公正的全局观念结合起来的以人为本、以民为主体的新闻理念,从基本价值观上认同百姓。他认为,电视新闻发展的前途、在于体现深刻而真切的社会关怀。[page]
  
基于这样的理念,一些学者提出了公益新闻的概念,认为公益新闻节目不仅对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有所改变,而且还富于智慧和勇气地从各方面努力实践“三贴近”的要求。从报道形式上看,它关心百姓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赋予百姓“话语权”,为最广大观众服务,是真正的大众化新闻,从互动模式上,还运用各种形式和技术强化新闻的即时性、可看性和交互性。在一定意义上改写了以往的传播理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则对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民生新闻所否建构为市民的公共领域?能否成为民主化进程的助推器?
  
与之形成答案的是美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公民新闻(civic journalism)理论,初创者虽也没有对该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却提倡新闻记者不应仅向公众展示事件,描述冲突,还要向公众解释事件为什么和哪里值得关注,并尽可能地提供建议,帮助其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不仅如此,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美国新闻界出现了一种“公共新闻”实践活动,并很快被澳大利亚等国的新闻媒介“引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行开来。“公共新闻”涉足的领域迅速扩大到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媒介的“公共空间”功能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在“民生新闻”的关照中,我们发现南京《1860新闻眼》已开始尝试“公共新闻”的路子。催生其走向成熟的是其直播江苏台推选22名副厅级以上干部——“直播公选公推的过程,无疑是最好的公共新闻”。此前,《1860新闻眼》一直试图突出公共新闻的概念:《看病例行体检该由谁埋单?》、《南京公用事业,还有多少价要涨?》、《国庆长假要不要提前放?》等越来越多的公共话题出现在《1860》,参与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都被政府列入改革议事日程。《1860》宣称自己走出了一条比民生新闻更为宽广的道路:我们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我们以人文精神关注民生,我们创造公共新闻话语,我们搭建社会和谐的公共平台,这就是“公共新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孙旭培教授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北京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肯定了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报道领域的延伸:“因为民生新闻的可消费性可能会局限在更倾向于报道社会新闻。”她更看重的是新闻节目定位主体的改变:“原来民生新闻是把受众定位为老百姓或者大众,而公共新闻是公众,公众本身的内涵比大众应该说更具有某种社会含义,特别是公共新闻突出一些民权的问题,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这个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南京大学的潘知常教授认为“公民时代公共新闻”概念的达成基于国家公共意识的日益强化和现代生活中公共空间的形成。事实上,大众传媒可以为各方信息表达与利益协调提供公共空间,实现权力机构与公众、权力机构内部以及公众各群体之间的沟通,促进了解、产生好感、开展合作。当媒体致力于公共空间的开发、追求公共利益时,自然也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其市场前景自然不容置疑。当然要真正达到以新闻开拓公共空间,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的理想目标,无论是“民生新闻”还是“公共新闻”都还是刚刚开始,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路途虽然漫长,但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然行走在路上。

阅读 参与讨论 评论(0)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04月28日
强化五一假期效应 虹魔方发力大屏运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01月04日
倪健中会长:推动中国发起全球元宇宙大会联合会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
 01月04日
第五届数智中国科技周·全球元宇宙大会(深圳站)收官战报来啦!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01月02日
学术盛宴!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学术论坛12月18日下午重磅举办!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
 01月02日
深广电王斌:数字科技引领媒体融合